□鞏 梅
外籍讀者的閱讀、需求現(xiàn)狀與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
——以北京大學圖書館外籍讀者服務為例
□鞏 梅
隨著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步伐的加快,北京大學的外籍留學生、訪問學者、教師達到3000多人,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使得他們在使用圖書館的過程中呈現(xiàn)不同的特點。該文分析了外籍讀者借閱圖書的特點和他們的需求,總結(jié)了北京大學圖書館在對外籍讀者服務中的創(chuàng)新舉措。
外籍讀者 讀者服務 服務創(chuàng)新 北京大學圖書館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和信息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不斷加強。進入21世紀,我國的改革和開放事業(yè)不斷深入、國際文化交流發(fā)展迅速,高等教育事業(yè)加快了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國內(nèi)眾多學者紛紛撰文探討世界一流大學的概念,大家普遍認為,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共性。而外籍學生的人數(shù)與世界一流師資隊伍顯然是最基本的條件之一。
北京大學已經(jīng)度過了她的112周年校慶。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北京大學的留學生人數(shù)和外籍教師人數(shù)不斷增加,圖書館是他們獲得信息、學習漢語和專業(yè)知識、進行研究、完成學位論文的重要場所。北京大學現(xiàn)有來自101個國家的長期外國留學生 2400多人,其中攻讀學位的留學生 1757人[1]。漢語教育學院的教學對象主要是漢語進修生。每年接收長期進修生(包括學期班學生)700余人,短期進修生近1000人,預科生120余人,特殊項目生、交換生近150人。學生來自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2006年3月,北京大學設立《北京大學海外學者講學計劃》,包括講課類學者和講座類學者。近年來,每年聘請人數(shù)可達600人,外籍教師來自全球2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分布在全校各個院系[3]。除此之外,每年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訪問學者、高級訪問學者數(shù)十人,北京大學的博士后流動站也在招收外籍博士后。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北京大學國際化的趨勢將不斷加強。
目前,國內(nèi)圖書館界同仁一般用“留學生讀者”作為研究對象來探討對他們的服務工作。筆者認為這一概念不能涵蓋北京大學這一特殊的讀者群,反復推敲,在此引入“外籍讀者”這一概念(不包括港澳臺讀者)。外籍讀者中,由于學習階段和工作性質(zhì)等原因,使得他們使用圖書館時既有共同的需求,又有各自的特點。本文將本科及以下讀者稱為“學習型外籍讀者”,將碩士研究生及以上讀者稱為“研究型外籍讀者”,分析他們的閱讀習慣與需求特點,總結(jié)北京大學圖書館為服務外籍讀者開展的新舉措。
外籍讀者來到中國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跨文化的差異,除了滿足學習、生活基本需要外,他們還需要大量的信息,圖書館作為校園的信息中心,在傳播文化、滿足外籍讀者的需求上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新的年輕一代外籍讀者的閱讀習慣與方式呈現(xiàn)出不斷變化的特點。
21 世紀初,外籍讀者到圖書館的第一件事基本上都是問哪兒可以上網(wǎng),我要給家人發(fā)電子郵件。而如今,人人帶著筆記本電腦的外籍讀者基本上不再詢問上網(wǎng)的事情,而是問圖書館是不是已經(jīng)具備了無線上網(wǎng)的條件,北京大學圖書館目前可以滿足他們的這些需要,同時可以給他們提供免費的上網(wǎng)電腦。從閱讀習慣來看,外籍讀者與國內(nèi)讀者一樣,基本上都是混合型閱讀一代,他們帶有互聯(lián)網(wǎng)一代的特點,喜歡所有電子產(chǎn)品,特別是來自發(fā)達國家的學習型外籍讀者,更喜歡嘗試所有新鮮的數(shù)字閱讀方式,更喜歡圖書館中的電子資源和多媒體資源,即使是閱讀紙本資源的時候也要聽著音樂。而以傳統(tǒng)文化和漢學為學習目標的讀者似乎更傾向于一切傳統(tǒng),他們手持數(shù)碼相機,對著善本古籍、民國報刊、圖書、老燕京大學的西文資料認真閱讀并不時拍照的特點更加突出。在北京大學圖書館這個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寶庫中,很多外籍讀者都贊嘆不已。
研究型外籍讀者和學習型外籍讀者在使用圖書館的資源時呈現(xiàn)不同特點。從文種上講,學習型外籍讀者初入北京大學,特別是在語言學習階段,除了漢語學習指定的教材和參考書外,他們了解中國社會、文化的主要圖書還是以母語文獻為主,即使他們想看中國的傳統(tǒng)名著,例如《紅樓夢》、《西游記》,還是更希望首先看到母語的譯本。而本科學習階段的外籍讀者主修的專業(yè)多是中文、歷史、社會學、政治學等等,已經(jīng)能夠看懂中文的參考書籍,但老師指定的教參中的西文或者母語圖書仍是他們的首選。研究型外籍讀者的涉獵范圍比較廣泛,他們已經(jīng)可以熟練地閱讀大量的中文文獻,包括繁體字文獻和古籍資料。來自非洲國家的留學生更喜歡閱讀法語文獻,日本讀者也可以找到一些自己需要的母語文獻。韓國讀者以為圖書館中母語文獻相對較少,他們更多地去選擇一些西文文獻。
表1是根據(jù)北京大學圖書館使用的Unicorn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別所作的關于外籍留學生讀者和外籍訪問學者借閱的文獻文種與類別的分析。
根據(jù)北京大學圖書館Unicorn系統(tǒng)近半年來的借閱報表可以看出,外籍留學生讀者在圖書借閱中表現(xiàn)出的特點是:
(1)漢語類文獻占近2/3,英語類文獻占1/3。
目前北京大學Unicorn系統(tǒng)中給外籍讀者設置的讀者類型主要有留學生、外籍訪問學者,而從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外籍讀者和中國學生一樣,沒有單獨區(qū)分,這部分的詳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無從掌握,但是從平時的閱讀習慣中可以看出,他們閱讀文獻的語言特點基本是母語與漢語并重,使用電子資源的能力較強。
(2)90%的圖書為文科類,政治、經(jīng)濟、語言名列前三。
無論是中文文獻還是西文文獻,外籍讀者借閱的圖書中90%為文科類圖書,這和北京大學的優(yōu)勢學科以及外籍讀者所學的專業(yè)非常吻合。而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以及外籍讀者學習語言的需要使得政治、經(jīng)濟、語言三類圖書排在前列,三者相加達到64%。哲學類緊隨語言類,排名第四。在這些圖書中,剛?cè)胄5耐饧x者多使用母語閱讀,而研究型外籍讀者以閱讀中文名著與原著較多,為研究某一個問題,使用圖書館文獻的資料涉及到各學科、各語種和各種文獻類型。
(3)高度關注中國社會發(fā)展,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較濃。
經(jīng)濟類圖書主要研究中國改革發(fā)展為主,比如中國的貿(mào)易、港口等等,中國哲學、傳統(tǒng)文化以及對世界的作用、世界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是他們關注的目標。他們的畢業(yè)論文多偏重于中外對比研究,因而多角度、跨語種的文獻需求非常集中。
表1 外籍讀者借閱圖書統(tǒng)計表(留學生)(據(jù)2010年3-10月份Unicorn系統(tǒng)報表)
表2 外籍讀者借閱圖書統(tǒng)計表(訪問學者)
表2的訪問學者包括外籍教師和外籍高級訪問學者。根據(jù)統(tǒng)計表格可以看出,北京大學的外籍訪問學者閱覽紙本圖書的主要特點是:
(1)中外文文獻比重較接近,但類別比留學生讀者范圍廣。
訪問學者在北京大學學習與訪問時間較短,他們大多都有自己相對固定的研究領域與研究課題,因此對于圖書館的需要多限于比較專業(yè)的文獻。從語言上看,他們借閱的文獻中中文占54%,英語占46%,比例較接近。其中,社會科學總論類、教育類、語言類和建筑類文獻全部使用中文,而經(jīng)濟、藝術(shù)兩類圖書全部使用中文文獻。從他們使用的文獻的類別來看,比留學生讀者的涉獵面更加廣泛。
(2)文史類學科占3/4,理工類學科占1/4。
文科圖書還是訪問學者使用的主要方面,人文類的文獻占到總數(shù)的3/4,而理工類只占1/4。政治、文學、哲學、歷史四類圖書比例最大。杜威分類法500號的圖書均為一人所借。她來自哈佛大學,研究課題是二十世紀初水利對于經(jīng)濟的影響。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燕京大學的圖書均為英文版,內(nèi)容豐富,學術(shù)價值較高,很好地滿足了她的需要。
需要說明的是,北京大學所有的外籍學生(從本科生到博士生)與同等學習階段的中國學生享受同樣使用圖書館的權(quán)限,因此通過Unicorn系統(tǒng)報表不能將這部分學生的借閱圖書數(shù)據(jù)單獨統(tǒng)計。但是在平時的借閱中我們發(fā)現(xiàn),除了與中國學生一樣使用專業(yè)圖書外,他們閱讀母語文獻的需求更多,跨文化、跨地域比較研究的視野比中國學生更加寬泛。
伴隨互聯(lián)網(wǎng)成長起來的一代讀者,對檢索工具的依賴性極強,圖書館的主頁和OPAC是他們了解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并查找資料的工具。學習型外籍讀者對檢索工具最強烈的要求是能夠用母語來檢索,檢索結(jié)果要求準確且滿足需要。在最近幾年的讀者服務中發(fā)現(xiàn),OPAC中館藏信息與實物存放的準確匹配才能幫助讀者特別是外籍讀者更好地使用圖書館。
在使用圖書館的過程中,外籍讀者比國內(nèi)讀者更需要輔導與幫助,一些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例如,對開館時間和借用規(guī)則的理解上,需要工作人員反復解釋。如果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于自己國家的一些制度的話,會按照思維定勢來處理問題,比如有的國外圖書館在圖書沒有被人預約時會自動續(xù)借,但是北京大學圖書館需要人工續(xù)借,因此,這些環(huán)節(jié)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溝通上,由于語言的障礙,館員與讀者溝通相對困難,他們更希望能有館員主動去幫助他們,語言簡單,語氣親切,語速稍慢,在使用檢索工具時最好能夠直接演示給他們。
所有的讀者都希望圖書館的館藏布局與文獻獲得簡單方便,需要的紙本文獻復本量大,電子資源能夠隨時隨地獲取,不受IP地址限制。因而住在校園網(wǎng)范圍內(nèi)的讀者非常滿意,而以語言學習為目標的留學生多住在校外,比較期望能夠通過代理服務器等方式獲得校內(nèi)的電子資源。外籍讀者在使用圖書館的過程中認為“方便獲取”是影響他們使用圖書館的首要原因,他們最喜歡的是把書借走閱讀,如果沒有可以外借的復本有時他們寧愿去買一本或者復印一本。外籍讀者比國內(nèi)讀者更多使用自助服務,他們對圖書館新推出的自助借還、自助打印、復印系統(tǒng)都表示了很大的興趣,一名漢語學院的非洲留學生是使用這項服務最多的讀者,他幾乎成了北京大學陽光大廳的自助打印復印機的免費測試員。
外籍讀者普遍關注中國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文獻內(nèi)容上,學習型外籍讀者希望能夠看到關于中國和當代世界發(fā)展的最新信息,特別是能夠以他們熟悉的語言來得到最新消息,網(wǎng)絡資源是他們的首選,其次是報紙和期刊。對于圖書的需求比較重視老師指定的參考書,如果是為了擴大閱讀范圍,他們會選擇中國傳統(tǒng)名著等文獻。對于文獻的載體形式,外籍讀者更傾向于選擇數(shù)字化資源。
服務是圖書館工作的宗旨,創(chuàng)新是圖書館發(fā)展的靈魂。外籍讀者到北京大學學習、工作,文化與語言的差異使得他們在使用圖書館的時候更加需要幫助。最近幾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在外籍讀者服務中不斷根據(jù)他們的需求變化和閱讀特點,在做好基礎服務的同時,積極調(diào)整服務策略,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
伴隨著北京大學數(shù)字校園和文獻資源體系的建設,一個由總館、學科分館、院系分館等不同規(guī)模的圖書館組成的公共服務體系逐漸形成,它是學?;A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增強學術(shù)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多年來,通過三級體系的共同建設與資源共建共享,在校園網(wǎng)范圍內(nèi),外籍讀者可以同時使用包括中心館和各專業(yè)分館的資源,北京大學中心館和醫(yī)學部圖書館讀者可以互借圖書并就近還書。最近,漢語學院資料室與中心館之間的共建共享工作不斷加強,中心館復本量較大的圖書只要漢語學院提出申請,中心館都積極支持,并通過調(diào)撥措施迅速在系統(tǒng)中修改相關參數(shù)后第一時間調(diào)撥到位,滿足外籍讀者使用。而這一體系也發(fā)揮各專業(yè)老師的特長和各分館的積極性,在選擇資源、推薦資源、吸納個人捐贈等方面優(yōu)勢互補,使得現(xiàn)有資源與服務不斷整合,提升了整個文獻資源體系的整體服務實力。目前,這一體系在人才培養(yǎng)、資源共享中更加密切合作,為越來越多的外籍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北京大學圖書館在2005年后全部更新了標識系統(tǒng),采用中英文對照的方式,大大方便了外籍讀者的使用。而2009年改版后的英文主頁,又為外籍讀者了解和使用圖書館提供了方便的門戶平臺。改版的英文主頁的主要風格不僅符合國際化的主流特點,更是征求了眾多外籍讀者的意見,把他們最需要、最關心的內(nèi)容設為一級欄目,用更加簡潔的語言來介紹圖書館的各項服務,特別是按照外籍讀者的閱讀習慣介紹圖書館的館藏、主要的規(guī)章制度等等。實踐中發(fā)現(xiàn),外籍讀者基本上都通過檢索機讀目錄來查找資源,幾乎沒有人使用卡片。為了更加方便外籍讀者檢索館藏,北京大學圖書館使用的 Unicorn系統(tǒng)升級使用了UNICODE,引入了小語種中的日語和俄語,大大方便了小語種讀者檢索館藏。同時,在回溯編目燕京大學西文圖書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有的圖書剛剛回溯入系統(tǒng),還沒有加工完畢就有讀者借閱,因此,圖書館加快了小語種的回溯速度,通過外包的方式在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力爭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全部幾十萬館藏的回溯,這項工作的完成將大大方便外籍讀者使用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的館際互借工作,在做好基本服務的同時不斷擴大業(yè)務范圍和方式,從幫助外籍讀者查找文獻、借閱圖書到完成個性化的需求。目前,除了由圖書館幫助外籍讀者完成工作外,也向外籍讀者中有正式學籍的本科生、研究生推出辦理外校借書證的工作,外籍讀者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像國內(nèi)讀者一樣申請辦理清華大學借書證、北京外國語大學借書證,享受到像兩校校內(nèi)讀者一樣的服務,北京大學圖書館作為他們的擔保人。這一服務推出后,反響與效果良好。而設在北京大學的CALIS文理中心的館際互借、CASHL全國中心的文獻傳遞與館際互借等項目,也幫助外籍讀者找到了需要的文獻。
目前,各圖書館在學科服務方面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除了學科服務外,有的學校還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推出了針對“重點讀者”的服務,這個“重點讀者”可以是院士,可以是重要研究課題組,或者是國家重點項目負責人等等。而北京大學在做好學科服務和重點讀者的同時,從2003年開始做好外籍讀者這一特殊讀者群的服務工作。具體措施有:做好接待外籍讀者的第一站——讀者證辦理工作。從2003年開始,圖書館就由一名碩士研究生來接待外籍讀者,除了面對面的語言交流外,還將讀者常見問題全部翻譯成英語,使得外籍讀者一到圖書館就可以了解基本規(guī)章制度等等。指定一名熟悉紙本書刊和電子書刊服務的資深館員作為特殊的“學科館員”的舉措獲得了更好的效果。這名館員不僅在日常工作中幫助外籍讀者,各個服務點在遇到有關這方面的問題時,可以集中到學科館員這兒,她會把比較突出的問題集中總結(jié)后再反饋到各位一線工作人員,這樣就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整個圖書館對外籍讀者的服務工作不斷提高。在外籍新生入學時,增加雙語介紹圖書館的幻燈片;外籍讀者可以要求圖書館咨詢部有針對性地給他們做一些講座、輔導與深層次咨詢。學科館員在日常服務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幫助外籍讀者。北京大學昌平儲存館建成后,服務方式有別于中心館,看到有外籍讀者一次性要求提取儲存館圖書超過5冊時,工作人員會主動與這位讀者聯(lián)系,詢問她的研究目標、文獻需求,然后給她介紹她研究的課題中最有可能的文獻類型、語種類型、館藏分布、檢索策略、查找技巧、使用方法。使得這名外籍讀者的研究課題進展順利。而在服務外籍讀者時,主動服務,語言簡單精煉且語速較慢,必要的非語言方式交流,比如,直接操作一下相關網(wǎng)頁,或者寫上漢字、畫圖等,在與外籍讀者的溝通中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文化與教育的交流也日趨頻繁。到中國學習、工作、交流的外籍讀者逐年增加。在中國,他們不僅需要互聯(lián)網(wǎng)上免費的海量信息,更需要圖書館中獨有的館藏資源。而語言、文化的差異使得他們在使用圖書館時更需要幫助。各類型圖書館根據(jù)這一特殊讀者群的特點開展服務創(chuàng)新,不僅僅是幫助他們使用圖書館,也對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中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1 北京大學留學生辦公室.我們的學生來自101個國家.2010-10-21.[2010-11-20].http://www.oir.pku.edu.cn/newoir/stuab/studentab.asp
2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活潑高效的留學生教學.2010-10-21.[2010-11-20].http://hanyu.pku.edu.cn/ChNews-Browser.aspx?article=760
3 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外籍教師2010-10-21.[2010-10-21].http://www.oir.pku.edu.cn/newoir/teach/teacher_more.asp
Current Status of the Foreign Readers'Demand and the relevant service innovation
Gong mei
In Peking University,there are more than 3000foreign Students,visiting scholars and foreign teachers,whom the article referred to as‘foreign readers’.The different habits and behaviors in using library have been found between the foreign readers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and language background and the domestic readers.The article sums up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ir demand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irculation services and other daily services for foreign readers.A summary of the service innovations for foreign readers at Peking University.
Foreign Reader;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100871
2010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