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02年春天,距廣州20里的石門來了一位官員,他就是新近被東晉朝廷任命為廣州刺史的吳隱之。石門有一眼泉非常有名,當?shù)厝藗髡f只要喝了此泉之水,就會變得貪婪無比,所以取名貪泉。吳隱之此行,就是有意要見識一下這眼泉水。
廣州在當時雖說是個略顯偏遠的蠻荒之地,但自秦漢以來,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對外貿(mào)易港口,來自海外的奇珍異寶不可勝數(shù),只要弄上一箱珠寶,幾輩子都享用不盡。所以來廣州做官的人往往都禁不住誘惑,又加之山高皇帝遠,貪污成風,百姓怨聲載道。這些貪官犯事后,都以曾飲貪泉水為推托,一眼本來很普通的泉水就此背上了貪婪的惡名,以致一些自視清廉的人,途經(jīng)此地,即便口渴,也不愿捧一捧清涼的泉水滋潤一下喉嚨,怕玷污自己的一生清名。吳隱之卻不信這個邪,他對隨行的人說:“如果壓根兒沒有貪污的欲望,就不會見錢眼開,說什么過了嶺南就喪失了廉潔,純屬一派胡言?!边呎f邊走到泉邊,掬水而飲,并賦詩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币馑际钦f,人們都說喝了這泉水,就會貪財愛寶,假如讓伯夷、叔齊那樣品行高潔的人喝了,我想終究不會改變那顆廉潔的本心。
東晉王朝之所以派吳隱之就任廣州刺史,其實正是基于對其節(jié)操的高度認可,希望他能革除嶺南官場貪鄙的風氣,給吏治帶來一股新風。
吳隱之是濮陽鄄城人,他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父親在他十來歲時就過世了。雖然生活艱辛,但吳隱之很有志向,博覽群書,勤奮好學(xué),尤其注重操守的修養(yǎng),即使每天喝粥度日,也絕不吃不屬于自己的食物,雖然家中無一積蓄,也絕不拿不合道義的東西。他對母親非常孝順,母親去世時,他悲痛萬分,哭喪的悲聲不僅讓行人為之落淚,甚至出現(xiàn)了雙鶴哀鳴、群雁不飛的情景。吳隱之有一個哥哥叫吳坦之,他因事被當權(quán)的大司馬桓溫逮捕,即將被處死。吳隱之趕去面見桓溫,請求替兄赴死,桓溫為他們的兄弟情深所感動,赦免了他的哥哥。
廣州的老百姓對吳隱之未曾上任先飲貪泉之水并賦詩明志的行為,還是保持了一貫的清醒態(tài)度,因為從他們的政治經(jīng)驗出發(fā),哪任貪官在最初都沒缺少過這種作秀。不過這次他們還真的有點看走眼了。
吳隱之到任后,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平時吃的只有一些蔬菜和干魚,沒有酒肉,穿的仍是過去的舊衣服,他還將官府里的絲帳、帷幕以及各種貴重飾物統(tǒng)統(tǒng)撤除,一并歸入國庫之中。吳隱之有下屬很會察言觀色,侍候領(lǐng)導(dǎo),他發(fā)現(xiàn)吳隱之天天吃干魚,誤以為他愛吃魚,就常常以各種借口送魚去,并且每次都事先把魚骨剔掉,只剩下魚肉。吳隱之對這類奉承諂媚之事非常反感,不但不領(lǐng)情,還將他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然后將他辭退了。他就此事告誡屬下說:“你們一定要以身作則,不吃請,不受賄,如再發(fā)生此類事件,必定嚴厲懲罰。”在他的整治之下,廣州的官風為之一變,官吏奉公守法,百姓安居樂業(yè),不僅百姓們服了,皇帝還頒來了嘉獎令,稱贊他“處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
吳隱之在廣州當了兩年多刺史,返回首都建康時還和南去時一樣,兩袖清風。他的妻子因為家境窘迫,攢錢買了一斤沉香,想帶回京城后賣掉,賺點錢補貼家用,吳隱之發(fā)現(xiàn)了,順手就將沉香扔入湖中?;氐浇导抑校挥辛g茅草房,籬笆圈起院落。劉??床贿^眼,賜給他牛車,又為他蓋了一座大宅院,都被吳隱之堅決推辭掉了。不久,吳隱之被任命為度支尚書,相當于現(xiàn)在的財政部長,管錢又管物,對一般人來說,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發(fā)財良機,然而吳隱之依然清廉如故,從不染指經(jīng)手的財物。他家中以竹篷為屏風,座位上連氈席都沒有。
東晉社會雖一直處于動蕩之中,官場中卻素以奢華為榮,為了弄錢都不擇手段。吳隱之在這污濁的環(huán)境中,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在外界的種種誘惑面前,保持氣定神閑的超然風采,關(guān)鍵是他有堅定的信仰和不移的操守。心若靜,則世界一片清涼,雖酷暑能耐其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