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張掖醫(yī)學高等??茖W校,甘肅 張掖 734000)
醫(yī)學英語文體特征及對翻譯教學的啟示
陳建軍
(張掖醫(yī)學高等??茖W校,甘肅 張掖 734000)
醫(yī)學英語;文體特征;翻譯教學
文體是文章的總體效果,而這種效果取決于對詞匯和語法結(jié)構(gòu)的掌握。文體涉及語義、同義詞、句子的長短、句子的簡單或復雜程度、各種專業(yè)英語的特點、某些表達的固定格式等。因此,了解醫(yī)學英語的文體特征,不僅會使翻譯達到精細、準確的效果,取得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而且運用熟知的醫(yī)學英語各種常用的表達方法可使譯文流暢、地道。
1.1 大量使用名詞、名詞詞組和動詞派生的名詞,準確而又嚴謹?shù)乇磉_某一概念或事物[1]
例如:大多數(shù)2型糖尿病病人肥胖,所以飲食療法的主要目的是減肥。限制熱量攝入的飲食可明顯改善高血糖癥。
譯文(1):The majority of type two diabetic patients are obese.The main goal of diet therapy is therefore to lose weight.A diet restricted in calories usually improves the patient’s hyperglycemia greatly.
譯文(2):The majority of tpye two diabetic patients are obese.The main goal of diet therapy is therefore weight loss.A diet restricted in calories usually results in a great improvement of the patient’s hyperglycemia.
分析:譯文(1)的動詞 lose weight和 improve在譯文(2)中分別被名詞weight loss和improvement取代。轉(zhuǎn)化的名詞常與某些動詞、介詞、冠詞、形容詞等進行習慣搭配,能否熟練運用這種轉(zhuǎn)化和習慣搭配,常常成為醫(yī)學文獻漢譯英是否地道的重要因素。就正確與否而言,譯文(1)、(2)都正確,從得體的角度來看,譯文(2)更好。
1.2 多用表示一個精確意義的單個動詞,少用能表示數(shù)個意義的短語動詞
這是因為單個動詞不僅詞義比較確切,不像短語動詞有很多意思,而且單個動詞比較正規(guī),適合在書面語中使用。此外,單個動詞可以使行文簡潔。比如,用to consume代替to use up,用to insert代替to put into,用to absorb代替to take in,用to discover代替to find out等。
1.3 多用表示行動的動詞代替表示存在的動詞“be”[2]
在醫(yī)學英語中,除了描述結(jié)構(gòu)、表達位置等情況之外,要多用動態(tài)的、表達行為動作的動詞,而不用表達存在的、靜態(tài)的動詞“be”。因為醫(yī)學英語文獻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描述過程、現(xiàn)象等動態(tài)的概念,這就要求所使用的動詞生動、形象,充滿動感,因此一般不會用表示靜態(tài)的動詞“be”,而用表示行為的動詞。
例如:當激動劑與受體的結(jié)合比拮抗劑的結(jié)合要牢固時,拮抗劑的作用就減弱。
譯文(1):When the binding of the agonist is tighter to the receptor than that of the antagonist,the action of the antagonist is weaker.
譯文(2):When the agonist binds more tightly to the receptor than the antagonist,the antagonist acts more weakly.
分析:譯文(1)表達的意義顯得凝滯、呆板,缺乏動感;譯文(2)沒有用“is”,將(1)句中的名詞“binding”、“action”所表達的意義用動詞“bind”、“act”來表達,使得譯文更生動、形象。
1.4 多使用非謂語動詞短語
在醫(yī)學文獻中,非謂語動詞短語的穿插使用既清楚、正確地反映了前后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又避免了不必要的主從復合結(jié)構(gòu),使句子顯得精煉。
醫(yī)學英語的句法具有以下特點:多用被動語態(tài)(客觀性需要),多用一般現(xiàn)在時(排除任何與時間牽連的誤解),虛擬語氣的使用也非常普遍(對客觀事物和現(xiàn)象論證與探討的需要);頻繁使用插入語(對敘述的事物進行補充說明,使表達更全面)[3]。
醫(yī)學英語十分重視連接成分的使用,并且修辭手法使用很少。為加強語義,常使用排比句,即把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并重的詞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整體。
醫(yī)學英語的篇章常由含有一般與個別、漸進、對比等邏輯關系的語段構(gòu)成,而語段中的句子關系和篇章中語段之間的關系常采用遞進式、疊加式等方式來實現(xiàn)的[4]。
從翻譯的角度講,文體學理論對翻譯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文體學的中心問題是“適合性”問題。學生在翻譯時往往只注意語言的正確性,而忽視了其適合性。“對什么樣的語言適合什么樣的場合”這一文體學的核心問題缺乏了解[2]。因而有時譯文雖然正確、通順,卻不能體現(xiàn)原文的風格和思想。這就是常說的不得體,這種情況在醫(yī)學翻譯練習中屢見不鮮。所以教師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應認識英語文體學及其對醫(yī)學英語教學的作用,要有意識地給學生灌輸一些英語文體學的知識,使他們對語言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系有更深刻的認識。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更深入地掌握醫(yī)學英語,找到正確而恰當使用語言的技巧,提高其邏輯分析、歸納能力,增強他們的想象力和活學活用的能力,從而提高翻譯水平[5]。
[1]周鐵成.醫(yī)學英語特點剖析[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
[2]吳云龍.用英語文體學理論促進大學英語教學[J].職業(yè)圈,2007,72(20):152~153.
[3]王武杰.淺析醫(yī)學英語的文體特點[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11(1):424~427.
[4]汪文.醫(yī)學英語中常見的語言特色[J].醫(yī)學與社會,2006,19(11):26.
[5]劉繼民.醫(yī)學英語的詞法特征[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8,44(3):277~278.
G421
B
1671-1246(2010)09-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