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2002年3月,為完善高新區(qū)道路運輸基礎設施,焦作市運管局申請50畝土地建設交管站和運輸服務中心。2002年7月,市發(fā)展改革委員會批復立項后,運管局申請辦理用地手續(xù)。2004年3月,市政府將9553平方米土地劃撥給運管局作為辦公用地,將9945平方米土地出讓給運管局作為住宅用地。2004年底,運管局辦理了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證。
2003年8月,運管局在尚未取得政府用地批文的情況下,與甲公司簽訂合同。雙方約定,辦公區(qū)由甲公司墊資開發(fā),辦公樓三樓以下部分樓房、門面房按成本價折地價給運管局,產權歸運管局,其他產權歸甲公司所有。
2006年5月,運管局和甲公司又簽訂補充協(xié)議:運管局放棄辦公區(qū)三樓以下部分樓房、門面房的產權,其產權歸甲公司所有;運管局所征辦公樓建設用地的所有征地費用及利息,由甲公司支付給運管局;運管局協(xié)助甲公司辦理土地過戶手續(xù)。至今,雙方仍未辦理出讓轉讓手續(xù)。
2007年3月,焦作市國土資源局巡查發(fā)現(xiàn)后,認為運管局分兩次將劃撥的辦公用地私自轉讓給開發(fā)公司的行為,違犯了《土地管理法》第二條和《城鎮(zhèn)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四十四、四十五條的規(guī)定,屬于非法轉讓土地行為,遂將此案移送到焦作市人民檢察院。同年12月,該案繼續(xù)走行政程序。經查,甲公司支付給運管局征地補償費及利息共計2149425元。因此,焦作市國土資源局依法沒收焦作市運管局非法所得2149425元,并按非法所得5%的標準,對焦作市運管局處以罰款107471元。該處罰決定作出后,運管局不服,認為該宗土地至今還在自己名下,沒有轉讓給他人,且自己與甲公司簽訂的協(xié)議并未履行,沒有非法所得,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審、二審法院判決均維持了國土資源局的處罰決定。
筆者認為,運管局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通過協(xié)議方式將土地使用權轉給甲公司,致使甲公司在該宗地上建成兩棟11層樓房投入使用并出租營利,成為該塊土地的實際使用者,其行為屬于非法轉讓土地。按照原國家土地管理局政策法規(guī)司《關于對非法所得問題請示的答復》的規(guī)定,非法轉讓土地,是非法所得的前提條件,構成非法轉讓土地行為,其所得款額都是非法所得,其所得款額不應扣除轉讓者原取得土地的代價(如征地費用等)及對土地的投入。但在土地與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著物同時轉讓時,應扣除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著物轉讓的價值部分。本案中,在檢察機關未取得進一步證據(jù)前,焦作市運管局轉讓9553平方米土地的非法所得為征地補償費及利息21494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