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縣柯橋中學施 虹
高中英語新課改是英語教學上的又一大創(chuàng)新,它對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和更多樣化的要求。因而,在這一場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教師正面對著一個新的課堂環(huán)境,新的課程研究模式,一個要求教師角色向廣度延伸、向深度擴展的時代背景。在這個傳統(tǒng)教育方式與現(xiàn)代教育方式激烈對峙的轉型時期,必然交織著教師的退縮、彷徨、奮進的各種心態(tài),這就會產生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種種問題、甚至矛盾。當然作為一門語言的教與學,高中英語新課改是適應時代的更新的要求,教師應以積極的、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英語教學上的這一創(chuàng)新,要從多方面對高中英語教學進行改變。下面就筆者在高中英語新課改之初的理性認識和實踐,結合在這一階段課改實行就如何從四個方面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和諧談個人粗淺看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新課改時要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的單向傳授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的師生思維互動的教學方式,以知識為本的教育觀念轉變?yōu)橐詫W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觀念。
新課程的教學活動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chuàng)新為目標,更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學活動的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fā)展的愿望,教學活動中要采用有利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它可體現(xiàn)在不同類型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在新課改中,我們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設計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應按照學生的學的規(guī)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要改變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大量時間不是老師講就是聽老師與其它學生講的被動“聽”課的局面。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為每個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提供廣泛的可能性。正如葉瀾教授在實施《新基礎教育研究》課題時指出,“改革的第一步是從‘還’字做起的,即‘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
在實際外語教學中沒有十全十美的教材,也沒有完全適用的教材,任何教材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都有取舍和調整的余地,新教材也不例外。為了便于教材內容的更新,新課改沒有規(guī)定教學的具體內容,它將教材內容改變?yōu)槟K課程設計。由于模塊短,容易調整,教師可以不斷更新內容。這就為實施新課改的教師對教材的使用創(chuàng)設了靈活的空間,但同時也為教師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師教學最忌諱只是埋頭教自己的課本知識,而不知學生的想法,即不知學生怎么學?學會什么?想學什么?還有什么學生需要學?教和學應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矛盾體,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與學生如何能做到共同反思教學與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及時加以改正,對于順利實施新課改教學任務是至關重要的。
高中英語教師若要想讓自己的每一堂課都上出新意,推陳出新,備課是個十分關鍵的步驟。英語教師要力圖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提高自己教學質量、指導課堂教學、拓寬自己專業(yè)眼界的機會。備課時要作到備教材、備學生,力求將課備精、備細。備課內容要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隨天氣的變化而變化、隨班級的變化而變化、備課過程中要加強備課組成員的分工與合作,有經驗的教師要能帶動新教師大膽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避免新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作無用功,力求使新教師盡早適應新課改,同時新教師年輕有朝氣,觀點新穎,經常會給老教師的教學定勢思維帶來新的沖擊。在這種新思維的影響下,老教師可對原有的教學思路進行適當的調整,力求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葉瀾教授認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作為一名教師若想在教學思維上能有所創(chuàng)新,教學業(yè)績上能有所突破,應當學會寫教學反思,寫教學反思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講授簡單的教學內容就沒必要設計小組討論或合作學習,否則不就扼殺學生基本的個體的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培養(yǎng)出一批“學習低能兒”。
第二、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即面對學生毫無背景材料的模塊教學內容,設計討論方式也是不太適宜的。學生在討論時難免會出錯或有偏差,這時教師切記在此環(huán)節(jié)中不可充當“旁觀者”,而應積極參加到學生的討論活動或合作學習中,鼓勵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不要害怕犯錯,告訴學生“無錯無以自悟與更新”,要大膽開口說,并結合學生的性格適時地更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學會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實踐能力.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生的課堂活動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絕不淡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當然,“教無定法”,高中英語教學方式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任何一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都不可能滿足不同學生不同時期的各種需求,它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挖掘自身潛力,能靈活又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合理地選擇和巧妙地設計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這次英語教學的重大創(chuàng)新也讓我充分意識到新課改的成功不是輕而易舉的或能一蹴而就的,它不但要求實施新課改的老師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迎接它,還要求教師具有足夠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奉獻精神,并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使自身在這場英語教學改革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1]程曉棠2006《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
[2]梅德明2004《新世紀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3]楊良雄,黃遠振2007《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