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軍峰,畢玉玲,熊鳳蓮,袁 茜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南昌330006)
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ENBD)是在十二指腸鏡直視下施行的膽管置管引流減壓技術。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由魯煥章教授首先開展了ENBD術。東方肝膽醫(yī)院報道ENBD置管成功率達96.5%[1]。ENBD作為一項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具有迅速解除膽道梗阻、降低膽道壓力、通暢引流的作用,廣泛地應用于臨床。但臨床上行鼻膽管引流患者引流期間常會出現阻管現象,2008年9月30日至2009年9月30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對20例鼻膽管引流術患者行鼻膽管沖洗,減少了堵管現象,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本組行鼻膽管引流術后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 21~76歲,平均(38+12.8)歲。病程1~3 d。其中膽總管結石取出術12例,惡性膽管梗阻6例,膽源性胰腺炎4例,化膿性膽管炎18例;鼻膽管留置時間3~7 d。將4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鼻膽管留置時間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引流方法護理,觀察并記錄引流量、顏色、性狀的變化;觀察組采用生理鹽水行鼻膽管沖洗。沖洗方法:沖洗前用負壓吸出膽汁,再緩慢注入生理鹽水,避免用力過大,保持沖洗液出入量相等,沖洗液20 mL,沖洗速度10 mL?min-1,沖洗鼻膽管 2次?d-1。沖洗3 d。
24 h引流量>100 mL為引流通暢;24 h引流量不足100 mL,為引流不暢;24 h引流量<5 mL為堵管。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24 h鼻膽管引流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2組患者24 h鼻膽管引流效果比較
1) 對ENBD患者運用綜合護理保證患者的舒適。置管引流患者在置管期間不敢說話、進食、刷牙,護理上護士要應用orem的自理理論進行健康教育[2]。為了保持口腔清潔、濕潤,防止黏膜干燥,避免口臭,防止口腔感染及并發(fā)癥,囑咐患者使用牙膏刷牙。傳統(tǒng)口腔護理的方法由于操作面積大,患者張口時間長,且需要棉球在口腔擦拭,因此,ENBD患者惡心不適感更為明顯,使用牙膏刷牙,因牙膏偏堿性,且刺激性小,內含丁香粉和丁香油,對22種常見的細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3],并有潔齒、去污、清新爽口等特點。
2) 引流管的固定是保證膽汁有效引流的前提。因為鼻翼兩側汗液及油性分泌物較多,膠布與皮膚黏貼不平,患者洗臉時易將膠布弄濕而失去黏性;且由于管腔較細,當患者變換體位或下床活動,易將鼻膽管拉出。本文針對ENBD引流管保留時間長的患者鼻膽管極易脫出,在固定方面進行了改進。在鼻孔處用膠布做一記號,以觀察鼻膽管有無脫出,將鼻膽管固定于面頰及耳后,耳后及面頰部的皮膚油脂分泌物少,膠布不易脫出,粘貼部分的鼻膽管與皮膚粘貼較為緊密,在耳后打圈后減低了外力作用,粘帖處鼻膽管與皮膚留有一定的活動度,增加了緩沖力,避免了患者更換體位或下床活動時將鼻膽管脫出,且固定外觀美觀大方,不影響患者的面部清潔。
3) 觀察引流情況,保持引流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數量,并準確記錄。正常膽汁為澄清、金黃色液體,若膽汁混濁、顏色改變或出現膿性絮狀物等,提示有膽管感染;膽汁中有細小、褐色沉淀,很可能為引出的碎石或膽泥。膽管取石、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等要經鼻膽管沖洗,沖洗時要嚴格無菌操作,沖洗前先消毒接口,用5 mL注射器抽掉少量膽汁,沖洗時要求沖進和抽出液體量保持動態(tài)平衡,若阻力過大,要停止操作;如患者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等其他不適癥狀,應通知醫(yī)生停止沖洗。
1) 鼻膽管沖洗是保持引流通暢的關鍵。本研究中觀察組僅一例堵管現象,對照組有5例堵管,為了緩解膽管壓力只能在內鏡下再次插管。鼻膽引流管行膽道沖洗可促進膽道膿性分泌物和膽泥的排出,保證膽汁的通暢引流,有效地預防和控制膽道的感染,促進炎癥的消退。降低膽道內的壓力、解除膽道的梗阻、是ENBD成功治療重要措施。在鼻膽引流管的護理中,鼻膽管沖洗可保持引流通暢,是控制感染的關鍵。
2) 鼻膽管沖洗方法得當可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傳統(tǒng)引流管通暢的方法是每天沖洗引流管,對沖洗液的量、壓力等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如沖洗速度過快或壓力過大造成膽管壓力驟然增高,引起患者的不適,發(fā)生逆行感染或毒血癥等不良后果。本研究采用生理鹽水行鼻膽管沖洗,沖洗方法為沖洗前用負壓吸出膽汁,再緩慢注入生理鹽水,避免用力過大,保持沖洗液出入量相等,沖洗液20 mL,沖洗速度10 mL?min-1,沖洗鼻膽管2次?d-1,沖洗3 d,未出現繼發(fā)感染。改進后的沖洗,減少了膽道系統(tǒng)因沖洗而帶來逆行感染的機會,更具有科學性,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 周岱云.努力開展經內鏡膽管引流術[J].消化內鏡,1996,2(1):1-2.
[2] 鄒恂.現代護理新概念與相關理論[M].3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42-147.
[3] 白碧榮,黃萍,尤興敏.口腔護理的臨床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