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惜晨 王玉華
父母參與健康教育對青少年精神分裂癥的影響
魏惜晨 王玉華
目的 探討父母參與健康教育后對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治療、護理的影響。方法 試驗組50例患者采用藥物治療、健康教育同時父母參與健康教育。對照組患者50例采用藥物治療、健康教育,父母不參與健康教育。在入組時、治療4周末、治療8周末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進行療效評定。結(jié)果 兩組入組時評分無差異(P>0.05)。試驗組總積極因子分在治療4周末、治療8周末高于對照組;總消極因子分在治療4周末、治療8周末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jié)論 父母參與健康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
健康教育;青少年;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多在青少年發(fā)病[1-2]。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因精神分裂癥導致的住院率逐年上升,且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密切相關(guān)[3]。為提高護理效果,促進康復,我院對10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對照研究,探討父母參與健康教育后取得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8年6月1日~2009年5月31日住院患者100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4]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年齡在25周歲以下。按隨機方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父母的一般情況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患者給予藥物治療和健康教育,試驗組患者父母開展以下健康教育,對照組不參加父母健康教育內(nèi)容包括:(1)醫(yī)院定期開設(shè)家長課堂,由專職醫(yī)生、護士負責有計劃地上課。講課時間、地點、內(nèi)容一周前確定并通知家長。上課內(nèi)容包括:①精神分裂癥相關(guān)知識。②藥物治療及如何觀察不良反應。③溝通技巧。④父母養(yǎng)育方式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及心理影響。⑤家庭護理知識。(2)舉辦患者父母座談會,探討撫養(yǎng)子女感受,治療的體會。會后可單獨咨詢醫(yī)生、護士。(3)提供生理心理健康的書刊和健康教育小冊子或單張材料。
1.2.2 測量工具 選用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5]30項版本。所有條目按0~4分的5級評分法記分。量表共包含7個因子分別為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衛(wèi)生、激惹、精神病、遲滯和抑郁。1、2、3項因子之和為總積極因素。4、5、6、7項因子之和為消極因素??偡e極因素分越高反映康復程度越好,總消極因素反之。
1.2.3 評定方法 由2名主管護師觀察評分。記分時2名評定員分數(shù)相加。評定治療前及治療第4周末、第8周末各測評1次。
表1 兩組患者NOSIE總積極因子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NOSIE總消極因子分比較
3.1 父母參與健康教育改變患者心理狀態(tài)很重要 子女患上精神疾病家長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這與對精神疾病的擔憂和恐懼,怕受歧視等有關(guān)[6-7]。在治療過程中,家長的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康復有一定的影響[8]。通過健康教育,父母對精神分裂癥有了正確的認識,幫助父母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正確對待疾病,配合治療,以積極的心態(tài)幫助患者、用良性言語鼓勵患者,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3.2 父母參與健康教育可以讓父母了解養(yǎng)育方式與精神分裂癥的關(guān)系 當今社會,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人格的形成,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不當?shù)母改葛B(yǎng)育方式是子女心理精神問題的重要危險因素[8]。父母不當?shù)酿B(yǎng)育方式如缺乏情感溫暖、懲罰嚴厲、拒絕否認和過度保護是青少年產(chǎn)生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之一[9]。父母應給予子女恰如其分的關(guān)懷和愛護,主動與子女溝通思想,建立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才有利于子女的康復。
3.3 父母參與健康教育能與子女很好的溝通 父母改變了以往各種不良的教育和溝通方式,在醫(yī)護人員的幫助下嘗試著與子女平等相處,改變嚴厲或溺愛,多采用鼓勵的言語。讓患者感到關(guān)心和關(guān)愛。相互之間能很好的交流,患者的內(nèi)心感受可以和父母談,父母也可以給患者很好的安慰。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3.4 父母參與健康教育能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及藥物不良反應父母通過健康教育掌握了精神疾病的知識,可以細致地觀察患者病情,從患者的舉動和言行中發(fā)現(xiàn)細小的變化及藥物的不良反應。
3.5 試驗組與對照組在量表評分上差異明顯 試驗組患者總積極因子分和總消極因子分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特別在治療8周末最為明顯。表明試驗組社會功能有效提高,精神癥狀控制明顯。這可能與父母參與健康教育后給予患者恰如其分的關(guān)懷和愛護,與子女溝通良好,親子關(guān)系改善,共同配合治療護理,父母與患者均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有關(guān)。
家長通過健康教育增加有關(guān)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識,能更好地照料患者,向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以促進患者的全面康復[10]。調(diào)動患者及父母共同參與患者的治療康復計劃與實踐,使父母改變不利于患者心身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讓患者在父母的理解、關(guān)心、支持和幫助下配合科學的治療與護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1]高樹河.臨床應用精神病學[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8:295-296.
[2]吳冬梅,尹愛民.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父母情緒障礙及心理干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9,21(5):5-6.
[3]謝平霞,唐江琴.青少年精神分裂癥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guān)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5):403.
[4]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第3版)[M].萊蕪;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75-78.
[5]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3;214-219.
[6]陳熠,岳英,宋立升.精神病患者家屬病恥感調(diào)查及相關(guān)分析[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0,12(3):153.
[7]湯慶平.精神科住院病人陪護親屬的心理分析[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1,11(2):96.
[8]葉建林,張明園,俞勤奮.精神分裂癥的家庭教育[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3,5(1):70.
[9]王瑩,李剛.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因素的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7,17(3):168-170.
[10]張麗,于慧麗.家庭教育前后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支持和自理行為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1,39(7):494-496.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9.119
163712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三醫(yī)院 (魏惜晨 王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