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樂韻
一個神秘的解密網站,和一個毀譽參半的電腦天才。
他是美國國防部的眼中釘,是互聯網上的“羅賓漢”,也有人叫他“新聞界的007”。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公布不能說的秘密,把美國及其盟友一次次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在阿桑奇和他的“維基解密”操作下,阿富汗戰(zhàn)爭和伊拉克戰(zhàn)爭的秘密,以一種互聯網游擊式的拼湊,出現在公眾面前。
有人期待,這兩場令美國人民早已厭倦的戰(zhàn)爭或許能因此而早點結束。
神秘阿桑奇
“維基解密”的創(chuàng)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行蹤相當詭秘。這個39歲、頭發(fā)卻已灰白的澳大利亞人居無定所,隨身家當不過一袋衣物、一臺手提電腦。
今年7月26日,“維基解密”網站聯合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衛(wèi)報》和德國《明鏡周刊》,同步公布77000份駐阿美軍作戰(zhàn)行動機密文件,令美國白宮和五角大樓遭遇了一場公關噩夢。文件披露,9年的阿富汗戰(zhàn)爭導致2萬人喪命,其中不少是無辜平民。
本月22日,阿桑奇再度出擊,公布了39832份有關伊拉克戰(zhàn)爭的機密文件,時間跨度從2004年初至2010年1月1日,幾乎涵蓋了伊拉克戰(zhàn)爭的各個時期,可謂“面向大眾的最全面、最詳盡的戰(zhàn)爭記錄”。綜合這些大多由美國兵撰寫的資料,據統(tǒng)計截至目前伊戰(zhàn)共造成28.5萬人傷亡,至少有10.9萬人死亡,其中包括6.6萬名平民和2.4萬名“敵對者”。
阿桑奇似乎還不過癮,他在23日表示,月底將再公布15000份阿富汗戰(zhàn)爭秘密文件。
就在曝料前的一個周日(17日),阿桑奇在倫敦同《紐約時報》記者會了面。見面地點約在帕丁頓區(qū)的一家埃塞俄比亞餐館內。進門來的阿桑奇戴著一頂羊毛便帽,臉上有些許胡茬。身后還跟了一個年輕的攝影師,隨時拍攝記錄,以防出現不測。
即便周圍人聲嘈雜,阿桑奇說話也是輕聲細語,盡量不引起別人注意。“既然下定決定要走這條路,我就毫不妥協(xié),也因此陷入一個極為特殊的境地?!彼娜粘I瞠q如特工,使用昂貴的加密手機,經常變裝出行,入住酒店使用假名登記,在沙發(fā)或地板上睡覺,付賬用現金而非信用卡,拮據時得跟朋友借錢。
16歲時,阿桑奇就成了黑客,朋友形容其智商“接近天才”。他成立過“國際破壞者”黑客組織,多次入侵美國國防部等政府機構網站。1991年,阿桑奇因黑客行為被警方調查起訴,其女友攜幼子離開了他,為爭奪兒子監(jiān)護權,他一夜愁白頭。1995年,他又因黑客行為被控25項罪名成立,差點入獄。
但阿桑奇始終不放棄挖掘機密。他相信,只有通過解密,才能對抗靠隱瞞真相維持霸權的政府。
這個沒有總部、沒有辦公地址、沒有電話的組織,如阿桑奇本人一樣深邃莫測。除他本人外,9名董事會成員也一概隱秘。網站的主服務器設在瑞典和比利時,因為這兩個國家的法律對信息自由提供保障。為“維基解密”工作的編輯,都是世界各地的志愿者,通過網絡保持聯系,但大多數都互不相識。
之前,維基解密也陸續(xù)放出過有關美軍在伊戰(zhàn)中的機密文件等,但都是小批量,像最近兩次這樣大規(guī)模的解密,無疑震驚各界,被稱為是美國“五角大樓文件泄密案”的“2.0版本”。
1971年,為美國國防部撰寫《五角大樓文件》的軍事專家丹尼爾·艾斯伯格(DanielEllsberg)把1000頁的越戰(zhàn)報告內容外泄給《紐約時報》,揭露美國自二戰(zhàn)以來,當權者為求政績或個人私利,令國家逐步卷入越戰(zhàn),并故意擴大越南及中南半島的戰(zhàn)線。泄密案加劇反戰(zhàn)浪潮,最終逼政府結束戰(zhàn)爭。
“40年來,我就在等另一個人來揭秘,或許能(給現狀)帶來改變?!比缃竦陌共窈苜澷p阿桑奇及其同事的做法。
阿桑奇期望,公眾能像40年前對待“五角大樓文件”那樣,采取行動停止阿富汗戰(zhàn)場和伊拉克戰(zhàn)場的惡行。
解密幫了誰
在美國五角大樓和司法部門官員看來,“維基解密”簡直就是個惡棍。他們稱,正依照《1917年間諜法案》評估阿桑奇的行為。
美國國防部發(fā)言人杰夫·莫雷爾(Geoff Morrell)今年8月曾說過,“維基解密網大量公開五角大樓的保密文件,這種行為已經威脅到了我們的部隊,我們的盟友和為美軍工作,為該地區(qū)帶來和平和穩(wěn)定的阿富汗人的安全。如果維基解密網繼續(xù)公開國防部的保密文件,就會帶來更大的危害?!?/p>
莫雷爾對《明鏡周刊》稱:“維基解密是在唆使個人違法、泄露機密,然后和全世界分享信息,包括我們的敵人?!鼻爸星榫志珠L邁克爾·海登(MichaelHayden)認為,將有無辜者因此而犧牲。
今年6月,美國軍方拘捕了一等兵布萊德利·曼寧(Bradley Manning)。22歲的曼寧涉嫌向維基解密情報分析人員提供美軍直升機攻擊伊拉克的機密影片,以及15000份機密外文電報,被判52年監(jiān)禁。
不僅是美國政府抱怨,阿桑奇的一些同事也對其專斷做法頗有不滿?!熬S基解密”核心志愿者、冰島國會成員貝吉妲·約斯多蒂爾(Birgitta Jonsdottir)說,阿桑奇公布阿富汗文件的時候,特意保留了為北約組織駐阿富汗部隊提供情報的阿富汗人的名字,“我們對此感到非常非常不安”。
阿桑奇卻表示,他是經過利弊權衡后,堅持保留信息源的。
阿富汗塔利班發(fā)言人已經向媒體宣稱,塔利班成立了一個9人委員會,要揪出泄密的間諜;他們列出了一份1800人的通緝名單,與“維基解密”文件上提到的人名作比對,一旦確認,就要采取行動。
《明鏡周刊》稱,該周刊在這次發(fā)表伊戰(zhàn)文件前,再三斟酌,已經隱去了關鍵的人名和地點,希望避免對情報提供者造成傷害。但這對媒體而言,是兩難做法:即便文件內容真實有效,也是不完整的。
“攪局”的同時,阿桑奇本人也麻煩纏身。今年8月,兩名瑞典女性指控阿桑奇涉嫌強奸和性騷擾,警方隨即展開調查。阿桑奇堅稱自己無辜,說他和那兩個瑞典婦女發(fā)生關系是在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所謂指控就是想把他搞臭。但瑞典移民局最近依舊駁回了阿桑奇的永久居住權申請,也就意味著他不能以發(fā)行人的身份在瑞典注冊“維基解密”。
9月底,阿桑奇離開斯德哥爾摩前往柏林。航班乘客不多,他的一個包卻在途中遺失,其中有三臺加密電腦,阿桑奇懷疑是被有意攔截了。從德國到英國的路上,他小心謹慎,避免被扣留。根據英國法律,他所持的澳大利亞護照允許他在英國停留半年。
就連阿桑奇的祖國澳大利亞也稱,如果美國要逮捕阿桑奇,會樂意與美國合作。一位澳大利亞官員曾經對他說:“你在制度外行事,就要在制度外接受裁定?!?/p>
“維基解密”內部壓力臨近爆點?!都~約時報》和數名曾與阿桑奇共事的冰島人、瑞典人、德國人、英國人和美國人交談過。在他們眼中,阿桑奇越來越像一名獨裁者,性情古怪。
25歲的冰島志愿者Herbert Snorrason曾質疑阿桑奇對信息真實性的判斷,結果阿桑奇毫不客氣地回復:“我不喜歡你的語氣。如果再這樣,你就出局?!?/p>
Snorrason對媒體說,阿桑奇思路已經偏離了初衷,他解雇了所有批評過他的人。根據《泰晤士報》拿到的一份加密聊天記錄,阿桑奇對同事顯露出輕蔑態(tài)度,形容他們是“一群傻瓜”。但當媒體記者向阿桑奇求證時,阿桑奇說這些問題簡直“白癡”“幼稚”。冰島志愿者Smari McCarthy說,已經有十幾個志愿者失望離開。
也有堅定的支持者,稱阿桑奇“非常特立獨行,能力超強”。
籌集資金是阿桑奇維持網站運營的另一大問題,因為審查秘密信息是“一項費錢的工作”。去年12月,維基解密宣布將中止每日的更新維護,將主要精力用于籌資。今年2月,網站又宣布,由于只籌集了13萬美元,不夠下一年運營所需的最低20萬美元資金。網站上稱需要60萬美元才能夠付錢給所有提供技術和信息搜集整理服務的志愿者。
上周,曾經為維基解密收集捐款的英國公司Moneybookers終止了與該組織的合作,理由是該組織上了美國政府的監(jiān)控名單和澳大利亞政府的黑名單。
阿桑奇和他的維基解密最終會勾勒出怎樣的戰(zhàn)局真相,目前還無從得知,因為《明鏡周刊》所言,目前維基解密拿到的情報也只是“機密”,并非“高度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