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編號:1003—7586(2010)04—0034—02
摘 要 組織學生應用“亞硝酸鹽格里斯試劑比色法”檢測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探究四種蔬菜在日常貯存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情況,將生物教學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
關鍵詞 格里斯試劑比色法 亞硝酸鹽 探究實驗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B
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生物技術與實踐”模塊“測定食品加工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有害物質(zhì)”主題,建議開展“嘗試用比色法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的實踐活動。筆者帶領選修該模塊的學生開展了用“格里斯試劑比色法”來“探究蔬菜在貯存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為課題的實踐活動,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知識與能力生成的問題,更挖掘出新的探究主題,提升了探究活動的層次,努力體現(xiàn)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1 問題的提出與探究原理
1.1 問題的提出
蔬菜可以為人類提供各種維生素、無機鹽、纖維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但是新鮮蔬菜中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300~500mg亞硝酸鹽可以使人中毒,3g能使人致死。不僅如此,亞硝酸鹽在人體內(nèi)與胺類作用形成亞硝胺類,達到一定劑量時可以致癌、致畸。大多數(shù)人關注蔬菜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忽視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國家標準GBl9338--2003《蔬菜中亞硝酸鹽限量》上限規(guī)定為3000mg/kg(鮮重)。生活中人們會把一些蔬菜放在室溫和冰箱中貯存,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在貯存過程中到底是如何變化的,與其貯存條件有什么關系?本試驗選取南京地區(qū)常見的四種蔬菜黃瓜、番茄、青菜、青椒,采取室溫貯存(20~25℃)、低溫(4℃)貯存來研究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
1.2 亞硝酸鹽的性質(zhì)
亞硝酸鹽主要是指亞硝酸鈉和亞硝酸鉀,為白色或淡黃色,呈晶體狀,易溶于水。亞硝酸鹽的外觀和食鹽極其相似,又稱“工業(yè)用鹽”,與顯色劑能產(chǎn)生有色化合物。
1.3 探究原理
中學教學中采用“亞硝酸鹽格里斯試劑比色法”,即在弱酸條件下,亞硝酸鹽與N-l-萘基乙二胺、對氨基苯磺酸反應產(chǎn)生紫紅色物質(zhì),通過顏色變化與標準液的顏色比較,找出與標準液最相近的顏色,從而確定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2 探究目標與探究假設
2.1 探究目標
學會用簡單的比色方法測定蔬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探究貯存時間變化和溫度變化對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
2.2 假設的提出
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教師起引導作用,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探究主體性。
2.2.1 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由類似的問題——泡菜加工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開始,由生活中切入,結(jié)合相關健康知識的講解進行。
2.2.2 資料收集
學生探究小組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途徑收集“蔬菜貯存時間與亞硝酸鹽含量”、“溫度與亞硝酸鹽含量”一些與探究主題相關的資料。
2.2.3 確定假設
自變量是蔬菜貯存時間及貯存溫度,因變量是亞硝酸鹽的含量。假設定為:蔬菜貯存的時間越長,亞硝酸鹽的含量就越高,且放置于冰箱中(4℃)要比放置于室溫(20~25℃)貯存在同等時間下,產(chǎn)生的亞硝酸鹽要少。
3 探究實施過程
3.1 材料用具
新鮮的黃瓜、番茄、青菜、青椒四種蔬菜(超市購買),亞硝酸鈉、N-1-萘基乙二胺、對氨基苯磺酸、氯化銨、七水合硫酸鋅、濃鹽酸、氫氧化鈉、蒸餾水、pH試紙、量筒、容量瓶、比色管、移液管、托盤天平、調(diào)溫冰箱、酒精燈、榨汁機、記錄本等。
3.2 實驗準備
實驗用水為蒸餾水,試劑應為分析純試劑(教育專項)。
3.2.1 實驗溶液配制
質(zhì)量濃度為10mg/mL的對氨基苯磺酸溶液(置棕色瓶中,室溫保存),質(zhì)量濃度為1mg/mL的N一1一萘基乙二胺鹽酸鹽溶液(置棕色瓶中,室溫保存),氯化銨緩沖液,質(zhì)量濃度為67mg/mE的硫酸鋅溶液,質(zhì)量濃度為20mg/mL的氫氧化鈉溶液,顯色劑(臨用前將對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溶液等體積混合)。
3.2.2 亞硝酸鈉標準使用液配置
稱取250mg于硅膠干燥器中干燥24 h的亞硝酸鈉,加水溶解移人5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氯化銨緩沖液,加水至刻度,在4℃避光下保存。
3.3 實驗設計及探究步驟
將四種蔬菜分別在室溫(20~25℃)、低溫(4℃)貯存進行對照,其他條件相同,保證對照的公平性。在0、1、2、3、4、5 d后分別取出1份,標號,用于測定亞硝酸鹽的含量,步驟如下:
(1)在規(guī)定的時間段稱取100g蔬菜,用榨汁機粉碎,離心后過濾,加70mL蒸餾水,12mL氫氧化鈉溶液,振蕩后調(diào)pH至8.0,移到200mL容量瓶中,再加入10mL硫酸鋅溶液,置于60℃水浴加熱10min,取出后冷卻至室溫,加水至刻度,}昆合均勻,放置30min,用濾紙過濾,收集濾液。
(2)配置一系列亞硝酸鈉標準溶液,吸取0.2mL、0.4mL、0.6mL、0.8mL、1.0mL等亞硝酸鈉溶液(相當于2μg、4μg、6μg、8μg、10μg等亞硝酸鈉),分別移于50mL比色管中,再另取1支比色管作為空白對照。在各管中分別加入2.0mL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勻,靜置3~5min后,各加入2.0mL的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溶液,添加蒸餾水,使各比色管內(nèi)體積為50mL,混勻,觀察亞硝酸鈉溶液顏色的梯度變化。
(3)吸取20mL的備用濾液,轉(zhuǎn)移到50mL的比色管中,重復(2)的顯色步驟,靜置15min,肉眼觀察樣品顏色變化,和標準液比色。
(4)計算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5)按照預先的實驗設計在0、1、2、3、4、5 d后分別測定處在室溫(20~25℃)、低溫(4℃)下的四種蔬菜亞硝酸鹽含量,記錄數(shù)據(jù),填人實驗記錄表中。
4 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討論
活動在中午12點進行,實驗室內(nèi)溫度約為22℃。
(1)從表1可知,這四種蔬菜中含有亞硝酸鹽,青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要遠遠高于其他三個品種,可能購買時已經(jīng)在超市貯存一段時間。在室溫下貯存,四種蔬菜在2d左右亞硝酸鹽含量達到峰值,而后逐漸下降,4~5d后又會上升,尤其是青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非常明顯,一度達到800mg·kg-1,雖然和國家GBl9338--2003標準仍有距離,但如果大量食用,可能出現(xiàn)亞硝酸鹽中毒,尤其要引起注意。這與假設預期結(jié)果有點區(qū)別。尤其要引起注意。
(2)這四種蔬菜在低溫下貯存比在室溫下貯存時亞硝酸鹽的含量要少,這可能是低溫影響了硝酸還原酶的活性,且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趨勢和在室溫下貯存基本一致,這與假設預期結(jié)果是相同的。所以盡量食用新鮮的蔬菜,否則放置于低溫下貯存,盡量減少蔬菜貯存的時間,尤其是青菜最好食用新鮮的。
通過上述探究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結(jié)果的能力。當然,上述分析有些還不盡完善,如:青菜貯存后亞硝酸鹽含量急劇上升,其他葉菜類是不是也是這樣?為什么低溫下亞硝酸鹽的含量較少?……這些問題的解決將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探究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