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雄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廈門 361021)
獨立學院是利用自身靈活的辦學機制和依托母體大學的師資力量,通過多種途徑籌集辦學資金,滿足了社會對高等教育培養(yǎng)者的日益增長需求的學院,對實現(xiàn)教育大眾化起著重要的作用[1]。但是,大多數獨立學院籌措資金的途徑比較有限,沒有國家財政撥款,只能依靠社會籌集資金,主要還是依靠收取學生學費來維持學校的運轉[2]。因此,獨立學院的經營理念比較注重成本控制,而人力成本在日常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
那么獨立學院圖書館如何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采用何種方案進行圖書館的現(xiàn)代化建設,RFID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帶來了解決問題的契機。下面就談談筆者對于獨立學院圖書館使用RFID技術,存在哪些優(yōu)勢,哪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一些心得。
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是一種非接觸式的無線射頻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是一種簡單的無線系統(tǒng),只有兩個基本器件,該系統(tǒng)用于控制、檢測和跟蹤物體[3]。RFID技術在國內圖書館領域的最早應用是2006年2月試運行的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圖書館,主要包括:24小時自助還書機、自助借書系統(tǒng)、自助還書系統(tǒng)、館員工作站、安全檢測系統(tǒng)、館藏盤點系統(tǒng)、RFID信息提示器、移動標簽轉換系統(tǒng)。
1.2.1簡化流通環(huán)節(jié),降低人力資源成本
傳統(tǒng)圖書館一般使用的是條碼技術,在借還書時,需要工作人員或是讀者打開圖書扉頁并找到條碼位置后才能操作,處理速度慢,效率比較低。在課間及閉館前半小時的人流高峰期內,容易造成讀者堵塞,排成長龍,影響讀者的滿意度。解決方法一般是通過增加一定量的人員編制,提高了人力成本。而RFID借還系統(tǒng)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具有非接觸、遠距離的特性。工作人員可以一次性操作讀者借還的多本圖書,大大提高了借還速度,提高流通效率,方便了讀者[4]。以某大學為例,本部圖書館人員配置140多人,而二級獨立學院圖書館只有20多人。在扣除館藏圖書數量及開放面積因素外,人員配置比也達到3:1以上,可見使用RFID技術后,可以很好地控制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持續(xù)性和增長性。隨辦學時間的增長,單位人力成本在不斷增長。同等條件下,配置越少的工作人員,工作效率越高,投入的人力成本就越低。如果獨立學院圖書館采用傳統(tǒng)大學的技術和配置方式,人力成本將是一個巨大的負擔。而獨立學院圖書館相對于傳統(tǒng)大學圖書館有一個巨大的優(yōu)勢,那就是沒有那么多的歷史包袱,一切建設從頭開始,可以采用新技術、新人員配置方案,不像其他傳統(tǒng)大學圖書館需要考慮采用新技術后出現(xiàn)人員冗余、無法安置的情況。
1.2.2 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圖書館藏書盤點工作是圖書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圖書館每年進行盤點時都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抽調各個部門人員,調整時間。既影響其他業(yè)務部門的正常工作,也影響流通部門的正常開放。因為是人工對圖書分類放置和記錄,容易出現(xiàn)失誤,難以達到目的,工作量大而效率低下。引入RFID技術后,因其非接觸、遠距離、快速讀取多個標簽的特點,使盤點工作簡單有效。在盤點過程中,工作人員只需要手持小型讀寫器,對書架上的藏書順序掃描過去,所掃描到的書目信息會顯示在關聯(lián)的PDA上,可以輕松便捷地清點館內藏書數量。
通過使用RFID技術后,大大減少了占日常工作量比重最大的流通工作量,大多數工作都可以通過RFID技術的自動化處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使工作人員從長年累月的重復性勞動中解脫出來,可以從事其他的咨詢工作,如流動服務,舉辦講座、展覽、培訓等,提高了流通館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素質。
1.2.3 延長服務時間,優(yōu)化服務質量
通過RFID技術的應用,使得無人自助圖書館的實現(xiàn)成為可能,平時館內無需人員值班,工作人員只需要定時定點到24小時借還系統(tǒng)整理歸還圖書就可以了。讀者可以像使用自助飲料機一樣,根據系統(tǒng)操作提示,自己選取所需要的圖書,實現(xiàn)圖書館24小時開放,使得因故不能在開放時間內借還書的讀者可以方便地借閱和歸還,提高了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也更好地挖掘藏書的利用價值。同時因為解放了流通環(huán)節(jié)的大量人力,使得工作人員可以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強自身業(yè)務水平,擴展業(yè)務范圍上。例如:更好地為讀者提供參考咨詢服務,研究如何方便快捷地讓讀者借到所要的書,或者指導讀者選擇適合、精練的參考資料。還可以與校外單位合作,定期開展講座、培訓,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有目的性地學習,掌握知識,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
1.3.1 加大管理風險
因為應用了RFID自助借還系統(tǒng),針對讀者歸還的圖書,工作人員無法像傳統(tǒng)圖書館那樣一本本細致檢查是否存在污損的情況;也無法及時對讀者預約回館的圖書進行留置,導致該熱門圖書被入館的其他讀者拿去閱讀,而預約該書的讀者卻無法借到該書的情況,影響到讀者的滿意度,甚至可能產生矛盾糾紛。
1.3.2 前期投入較高
雖然RFID技術可以使圖書館在人力成本上節(jié)約不少,但是在前期建設過程中投入成本較高。考慮到RFID標簽的核心技術專利控制在國外公司手中,目前主流的RFID標簽成本多數在3元以上,以館藏60萬冊書為例,光給每本書加貼標簽就需要投入200萬元以上,再加上其他硬件和搭配軟件平臺,對于多數本來經費就緊缺的圖書館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特別是那些藏書量上百萬的老館來說,更是很難承受得起高昂的前期建設費用,這也是目前實施RFID系統(tǒng)的圖書館大都是新建圖書館或只選擇部分書庫實施的主要原因[5]。
1.3.3 技術瓶頸對安全性及精確性的影響
與磁針安全技術一樣,RFID技術也存在著類似瓶頸。由于采用的是無線射頻信號,最怕金屬干擾和屏蔽,金屬箔紙和邁拉聚酯類的高分子物質就可使標簽屏蔽而失效,從而失去防盜功能[5]。同時任何對于標簽的嚴密遮擋措施或是標簽間距離過于接近(誠毅館測試為≤0.5CM),都會對標簽信息的讀取、識別造成較大干擾,從而影響精確度。因為現(xiàn)代圖書館提倡人性化管理,取消讀者不可帶包入館的限制,如果讀者將未經借閱手續(xù)的書放入包內,同時包內有手機或磁卡等干擾物,就可能存在書被帶出而安全偵測系統(tǒng)無法報警的情況。
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入館教育因為讀者多、時間比較倉促,效果不是那么明顯,讀者對于《入館須知》等規(guī)章制度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一旦發(fā)現(xiàn)歸還圖書污損(大量為大一同學直接在書上做筆記),經詢問,讀者多是回答不了解或是不清楚該制度,對處罰存在爭議。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考慮到讀者剛從高中跨入大學,工作人員一般以口頭教育為主。為了更好地保護好公共財產,結合現(xiàn)在電腦網絡普及的情況,借鑒廈門嘉庚學院的經驗,將入館教育改為入館資格考試,促使讀者自己從圖書館主頁上學習規(guī)章制度,維護其知情權,減少爭議。同時聯(lián)系學院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讀者協(xié)會等社團,對同學開展愛書護書活動,抽查館內歸還圖書,維護大家的共同財產,做一個文明、有公德心的高素質讀者。
隨著RFID技術在國內的廣泛應用,眾多IT廠家開始生產RFID標簽,一旦形成規(guī)模效應,其生產成本必然下降。我國目前也正在加緊RFID標準的測試和制定,技術研發(fā)能力越來越強,國產標簽成本越來越低,現(xiàn)在已經有出現(xiàn)一元附近的產品[6]。同時RFID標簽的使用壽命比較長,理論上有20年之久,可以重復擦寫使用。對于獨立學院的管理者來說,RFID硬件成本只需要初始的大額投入,一旦運行后,每年所需要的芯片成本相對持續(xù)增加的人工成本要低的多。
從技術層面上看,利益推動科技進步。隨著RFID技術的廣泛應用,相關產業(yè)的不斷擴大發(fā)展,必然推動相關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隨時間推移,RFID技術在抗干擾、屏蔽方面將不斷完善,我們可以期待其技術瓶頸也將被不斷攻克。從管理上,獨立學院的讀者借閱權限一般為10冊左右,通過圖書館的運行情況來看,讀者一次性借閱冊數多為5冊左右。因此,技術上將RFID智能館藏借還系統(tǒng)的一次性借還冊數限制為7冊左右,標簽讀寫精確度為99%以上,完全滿足大多數讀者需求。同時,工作人員加強巡查力度,加強對讀者使用自助借還系統(tǒng)的引導,改善操作流程提示,盡量減少未經正常流通手續(xù)將書帶出圖書館的情況。
RFID技術在圖書館系統(tǒng)中的應用,雖然在業(yè)內還存在不少爭議,存在著明顯的缺點。但是其相對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的特性正好符合國內當前社會形勢下的獨立學院管理理念,不失為圖書館建設的一個很好選擇。隨著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完善,其應用范圍也將不斷擴大。如何在新技術條件下,建設、布局圖書館,優(yōu)化工作流程,擴展服務內容,實現(xiàn)人性化管理,將成為圖書館人的一大研究命題。
[1]劉翠秀.國有民辦二級學院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與探討[J].高教論壇,2003,(5):134-139.
[2]于紅梅.公有民辦二級學院圖書館與母體館藏資源共建共享的探討[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5,(1):80-82.
[3]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6303.html.2010-03-24.
[4]劉白秋,彭為楚.射頻識別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及系統(tǒng)國產化趨勢[J].RFID技術與應用,2007,(5):38-42.
[5]劉白秋.我國圖書館RFID技術應用現(xiàn)狀分析與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8,(12):118-121.
[6]葉淑鳳.試論RFID在圖書館應用的可行性[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5,(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