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紅 胡學峰
臨床經驗表明,子宮全切除術的患者都有心理障礙,根據其年齡、家庭背景、文化修養(yǎng)、社會經濟地位不同,心理反應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焦慮、抑郁、恐懼等負性情緒,因此護理人員在積極配合醫(yī)生采取治療措施及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針對心理反應及時采取護理對策,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將我科2007年1月~2009年4月對13例子宮全切除術患者住院其間的心理反應和護理對策進行匯總分析,現(xiàn)將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2007年1月~2009年4月我科共收住子宮全切除術病人13例,其中大專5名,初中8名。嚴重的功能性子宮出血,經藥物治療無效者4例,子宮腺肌瘤5例,兩側附件病變需要子宮全切除者4例。
2.1 術前護理 在充分作好全身狀況的檢查,了解和使病人了解做手術的方式、范圍、麻醉方式后,進入手術階段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
2.2 皮膚的準備 手術前1d協(xié)助病人做清潔浴、洗頭、更衣、剪指(趾)甲。剃凈手術區(qū)的毛發(fā)。
2.3 消化道準備手術前1d晚餐應進少量清淡飲食,午夜后開始禁食水,手術前1d晚肥皂水清潔灌腸。
2.4 陰道的準備 術前3d做陰道準備,手術當日晨做最后一次沖洗。
2.5 其他 觀察生命體征,手術日做好晨間護理,術前留置導尿管,打術前針,送病人進手術室。
3.1 抑郁 婦科手術后的抑郁是最常見的,一般并不嚴重,表現(xiàn)焦慮,飲食過量和性欲下降情緒低落,感覺自己眼前一片黑,整天沉浸在郁悶中不能自拔等。引起這些癥狀的原因是心理效應的結果。由于對生殖器官的功能認識不足,有許多臆測,如有些婦女認為子宮切除手術后就感到失去了女性特征。
3.2 悲觀失望 患者面對子宮切除,表現(xiàn)為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要發(fā)生某種不利情況而又難以應付,對身體變化的感覺敏感,別人低聲細語就以為是在議論自己的病情,病人往往以為自己得病是倒霉,不公平,加上疾病的折磨,常常感到憤憤不平。他可能向周圍的人,如親人、病友甚至醫(yī)生護士毫無理智地發(fā)脾氣,對此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勸導。
3.3 疾病接受期 病人接受自己疾病的現(xiàn)實,注意力集中到身體體征的變化上來,迫切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療方案和預后,急切想知道各種輔助檢查情況。掌握與自己疾病有關的情況,在此階段病人的興趣變得比較狹窄,對與自己疾病有關的事比較敏感,注意學習有關病理和藥理知識,和醫(yī)護人員變得和諧并產生依賴感,迫切希望早日治愈疾病。
4.1 手術后的護理
(1)麻醉護理 一般子宮全切除術是連續(xù)硬膜外麻醉,術后應去枕平臥6h,8h后根據情況再決定取何種體位,過早抬頭可因腦脊液自穿刺針孔流失致顱內壓降低,血管擴張產生頭痛,因此不易過早抬頭,之后鼓勵病人翻身,以防腸粘連,隨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隨時觀察瞳孔,神志及神經反射,估計麻醉深度,麻醉清醒前期病人有躁動,注意保護避免發(fā)生意外。
(2)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了解術后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術后第1d根據病情每半小時到一小時測量血壓、脈博、呼吸一次,平穩(wěn)后改為4h或1日2次,每日測量體溫至少4次,注意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有無異常出血情況,如血壓逐漸下降至收縮壓小于90mmHg,脈搏每分鐘大于100~120次,病人出現(xiàn)口唇蒼白,煩燥不安,出冷汗等癥狀,應警惕發(fā)生內出血或休克,應立即通知醫(yī)生進行緊急處理,觀察并保持靜脈輸液通暢,觀察保留尿管排尿是否通暢,注意尿量及顏色,有輸尿管和膀胱損傷時,可出現(xiàn)血尿,有急性腎功能衰竭時,尿量24h少于400ml。拔尿管后,應督促病人飲水并及時排尿,了解排尿是否困難,尿量多少,作好各種觀察記錄。
(3)術后疼痛的護理 術后疼痛可影響病人休息和睡眠,影響機體各器官生理功能的恢復,應適當?shù)慕o止疼劑以減輕病人痛苦,一般可遵醫(yī)囑給杜冷丁100mg肌肉注射,如仍感疼痛難忍,應仔細檢查手術范圍,有無血腫,感染等異常,以采取相應措施。臥床期間應多翻身,多作下肢活動,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鼓勵病人早日離床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傷口愈合,減少并發(fā)癥。
4.2 心理護理
(1)消除抑郁焦慮 病人知道診斷后出現(xiàn)的否定心理是面對困擾的自我保護機制。正常情況否認現(xiàn)實是暫時的,可能持續(xù)幾天,在此階段病人逐漸建立更加成熟的防御方式,持續(xù)的否認掩蓋著高度恐懼,焦慮。護士不能直接針對患者的否認心理。用自然的方式和探詢的方法,逐漸接近病人,引導深入的交流。護士要善于觀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應及需求,熱情耐心地給予護理并加以安慰,學會分析患者心理的技能,掌握確定患者的氣質類型和性格特征的方法,要隨時解答患者所提出的問題。護士要與患者建立起指導合作或共同參與的護理模式,使患者獲得了某些權利,人格也受到了尊重。在護理中共同參與疾病的治療護理,不僅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這對護理質量和護士自身素質的提高,護患關系的融洽及疾病的恢復有著積極作用[1]。
(2)積極溝通 心理護理需要通過護患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來實現(xiàn),要幫助患者解除,并克服各種心理上的障礙,促進其身心健康,這些關系是一種有目的的治療性關系,需要護理人員認真刻意,謹慎促成和建立。提高家屬參與的認識性,家屬是患者最親近,最相信的人,幫助病人樹立起堅持治療疾病的決心,引導家屬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他們的關心、鼓勵和支持能使患者的心靈得到很大安慰,使他們積極地配合接受治療?;颊哂捎谧訉m的切除,體內內分泌發(fā)生變化,患者常會出現(xiàn)莫名其妙的焦躁,情緒波動很大,擔心生理機能的變化和夫妻感情的破裂。家屬良好的情緒能給患者以支持和安慰,不良的情緒則是對患者一個嚴重的刺激。對有孤獨心理的患者,要求家屬有更多時間陪伴患者,消除其孤獨感,尤其作為配偶,可幫助督促,觀察和安慰患者,配合醫(yī)師強化心理,同時夫婦間的相互默契,有利于促進患者同家庭其它成員,醫(yī)護人員的溝通和協(xié)調。護理人員要耐心聆聽患者的講述,要讓其看到護士在專心地傾聽他的訴說,而且是十分認真地對待他的問題。應針對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和意見給予正確指導和最大限度的滿足。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思想交流,交流時態(tài)度要坦誠,時刻以樂觀開朗的情緒去感染患者。當然語言的內容要嚴謹、高尚,符合倫理道德原則。
4.3 健康教育
(1)入院宣教 護患之間開始進行健康教育最適宜的時間是入院后2~3d[2]。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各項設施及規(guī)章制度,主管醫(yī)生及護士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病人最樂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是結合病情發(fā)展的不同時期進行教育,希望家屬參與學習[3]。
(2)對疾病的認識 介紹疾病名稱、病因病理,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案、護理、疾病控制與變化、目前病情等,客觀地向病人介紹疾病的有關發(fā)展過程及預后知識,消除病人不健康意識,使其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來接受治療與護理。
(3)出院指導 因人而異,針對不同子宮全切除術病人進行不同指導,介紹出院后飲食,休息、用藥、活動、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觀察、復診等。
在護理過程中有目的,有藝術性地通過語言、行為,態(tài)度和姿勢等改變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通過手術前后的護理干預,或通過語言引導,或通過情感的支持、鼓勵、啟發(fā)等手段,改善癥狀,適應環(huán)境,使子宮全切除術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良好,能樂觀對待生活,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地配合各種治療,往往會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轉歸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 劉志紅.從護患關系轉變淺談激發(fā)患者的參與意識[J].中華醫(yī)療衛(wèi)生,2003,1(3):24.
[2] 辛少芳.開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社,2000,35(6):375-376.
[3] 楊英華.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