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開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藥物,對酸穩(wěn)定,半衰期長,感染部位組織及細胞內(nèi)濃度高,療效顯著,適用于敏感致病菌株引起的多種感染[1]。臨床上常用阿奇霉素靜脈輸入治療由肺炎衣原體、流感嗜血桿菌、嗜肺軍團菌等引起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以及由沙眼衣原體、淋巴雙球菌、人型支原體引起的需首先采取靜脈治療的盆腔炎,療效顯著[2]。但阿奇霉素對血管刺激性大,輕者局部出現(xiàn)酸、麻、脹、痛等刺激癥狀,重者可引起無菌性靜脈炎。鑒此筆者對 50例患者采用精密過濾輸液器輸入阿奇霉素,并與普通輸液器輸入比較,有顯著優(yōu)勢,現(xiàn)報道如下。
采用便利取樣的方法,選擇 2009年 3~4月在我院成人輸液室靜脈輸入阿奇霉素的 100例患者,其中男 4例,女 96例。年齡 19~41歲,平均 30歲。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50例。
觀察組患者采用精密過濾輸液器(天津哈娜好醫(yī)材有限公司,SYQ-303-06AP-11T4),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輸液器(江西洪達醫(y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IS-G CF0.7)。為減少輸液過程中個體差異以及輸液條件等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要求穿刺時選擇有彈性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兩組患者均選擇手背表淺靜脈作為注射部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使用 5.5號頭皮針進行靜脈穿刺,輸入阿奇霉素 0.5 g+250ml葡萄糖注射液,輸入速度為 50~60滴/min。
1.3.1 血管疼痛判斷標準 采用WHO數(shù)字分級法(NRS):用 0~10的數(shù)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讓患者本人圈出一個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數(shù)字。程度分級標準:0:無痛;1~3:輕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1.3.2 靜脈炎判斷標準 采用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靜脈炎程度的判斷標準。Ⅰ級: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Ⅱ級: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Ⅲ級: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2]。
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 χ2檢驗,檢驗水準 α=0.05。
表1 兩組患者血管疼痛情況比較 (例)
表2 兩組患者靜脈炎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臨床門診靜脈輸入阿奇霉素的患者較多。該藥物靜脈輸入后能迅速通過阻礙細菌轉肽過程,從而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對臨床上多種常見致病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但由于該藥物對血管刺激性大,常引起局部疼痛、皮疹、瘙癢、炎癥等。傳統(tǒng)采用調(diào)慢輸入速度,能暫時減輕局部疼痛,但對局部仍有一定的刺激性,由于滴速減慢,輸液時間相應延長,使患者感到不適和疲勞,直至輸液完畢拔針后不適感才逐漸消失。靜脈輸入阿奇霉素引起疼痛或靜脈炎的原因之一是微粒因素。微粒在短時間內(nèi)進入靜脈,從而有可能引起血栓,造成局部堵管和供血不足、組織缺氧而產(chǎn)生水腫和炎癥[3]。另外,由于微粒的碰撞作用,將會使血小板減少而易出血,造成局部供氧不足,發(fā)生靜脈炎[4]。
精密過濾輸液器與普通輸液器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前者使用3μm孔徑的介質,而后者孔徑通常在 10~12μm。精密過濾輸液器可以濾過藥液中 90%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減少微粒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刺激,也減少了靜脈炎的發(fā)生率[5]。本組結果顯示:精密過濾輸液器可明顯降低靜脈疼痛及靜脈炎的發(fā)生。
通過本次病例觀察結果,筆者認為,作為一種方法和手段在臨床上使用精密過濾輸液器靜脈滴入阿奇霉素,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及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保護靜脈,保證輸液安全。
[1] 許鳳娟,朱玲仙.阿奇霉素致不良反應 62例分析[J].醫(yī)藥導報,2006,25(4):372-373.
[2] 趙雪金.地塞米松外涂用于治療阿奇霉素靜脈輸注致局部不良反應的觀察[J].護理研究,2005,19(7):1177-1178.
[3] 李全林,趙本櫻,海元燦主編.輸液的工業(yè)生產(chǎn)[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1:168.
[4] 王義善,趙洪春,王文軒.輸液微粒在臨床護理中的控制[J].護士進修雜志,1987,2(4):34.
[5] 沈小清,周 舸,宋 瓊.不同孔徑過濾器對輸注果糖二磷酸鈉致疼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4,19(1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