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諒
中國作協(xié)會員,上海作協(xié)會員,經(jīng)濟學博士,在某機關任職,啃書與碼字為一生嗜愛,偶著短文,乃忙中啜飲咖啡,過把癮也。
嘉興素以潮、湖、河、海以及黨的“一大”會址享譽中華。在嘉興,其實還有許多古建筑歷史悠久,人文集萃,風景也是這邊獨好。
位于嘉興市中心的府前街就有建筑薈萃的子城古建筑群,說此乃古城,一點不過。據(jù)歷史記載,此城始建于三國吳黃龍三年,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當年,此處皆由府衙或軍治所占用,直至清代末期。子城的各類建筑幾經(jīng)變遷,現(xiàn)多已不存,但猶存的舊宅或遺址還是頗值觀賞玩味的。
作為嘉興市的一個標志性建筑,圣母顯靈堂是令嘉興人為之自豪和驕傲的。當年它是以“中國第一”的大教堂聞名遠東。1903年初建時,大堂甚是氣派,鐘樓也昂然聳立,引人敬仰。占地3.4萬平方米,也顯示出一種豪放和大氣。多少心誠者和四方游客紛至沓來,在這里讓心靈尋到一種寧靜。雖然,百年已逝,當年的建筑也只留下一點遺跡,但仍引人向往。在此感受當年的風姿和意味。位于中心路建國路口的瓶山公園,實為當年嘉興的酒坊遺址,可于此感受嘉興酒文化的悠久和醇厚。瓶山高達16米,山前有靈光井,山上則集坊、閣、樓、亭為一體。逢冬季雪天,瓶山更見韻味,素有“瓶山積雪”之譽,惜乎全球大氣變暖,江南冬天雪季已不多見,此為一憾。另建于明萬歷年間的清真寺建筑也具有明清建筑特色,而且將伊斯蘭“五門一照”的風格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也是一個看點。
上世紀初,嘉興始建文生修道院。修道院整幢建筑呈凹字形狀,坐東向西,面向京杭大運河。建筑是布局嚴謹、中軸對稱的西洋建筑。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這建筑將法蘭西建筑風格的高貴和富麗充分展現(xiàn),建筑走廊、拱門以及彩繪玻璃、花紋地磚等無不體現(xiàn)了建筑之美,令人稱奇。百年風風雨雨,文生修道院還依然保存了一些建筑,陳舊但有底蘊。百年香樟則呈現(xiàn)古樸和深幽。
南湖風景是嘉興最具盛名的景色。據(jù)說,此風景最初還是吳越王第四子廣陵王錢元遼開始構筑的。約千年歷史,此處風景別致,堪稱天下不可多得的勝景。南湖風景以湖、島、水相襯而成,而古建筑更是十分珍貴,不失點睛之神韻。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而得名的煙雨樓即堪稱奇麗,五代時就開始建筑,現(xiàn)今的煙雨樓建于1918年,高二十米,五檐二層重檐結構獨具風采,周邊綠樹環(huán)繞。在湖中看樓,或在樓中觀湖,都頗有意境。南湖風景區(qū)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則是擁有眾多名人賢士碑刻的主題公園,也即攬秀園,其中以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嘉興府學重修明倫堂記》手書碑刻最為稀罕。各類文字碑刻,精華紛呈,盡展嘉興人文歷史的深刻底蘊,也讓南湖更見魅力。壕古塔院的壕古塔雖為重建之物,但當年的七塔八寺影響甚久,現(xiàn)建筑也遵循宋代老建筑風格而建,閣樓式塔身,層層翹檐也別有風味。
嘉興還有兩條街區(qū)令人矚目。一是月河歷史街區(qū),明清即開始興建。街區(qū)由中基路、壇弄、秀水街區(qū)組成,并有大運河及月河婉婉而過,也很有特色。這一街區(qū)多有傳統(tǒng)名店和作坊。其中有土筑的高臺,即為后壇,至今已不見痕跡。另唐蘭故居猶存,也是一個亮點。另一處是梅灣老街,當年這里普遍種植梅花,后又以美食、商街、區(qū)所組成。但這里有幾處古建筑頗有價值,如金九避難處,是當年韓國臨時政府主席金九先生在嘉興避難處,位于梅灣街76號。汪胡楨是當時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他的故居清水磚墻,樸素之中顯示出一種雅致,建筑保存完好。杰出的愛國人士沈鈞儒先生的故居則為清代建筑,也是值得一看的。
在嘉興,還有一批寺廟,也是建筑精華。其中以精嚴寺最為著名,堪稱千年古剎。重建之后的建筑將唐、宋佛教寺院的布局和建筑風格融為一體,也是不可多得的。還有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長虹橋以及國界橋,都古樸凝重,氣勢不凡,是古橋建筑之精品。
嘉興一日游,到古建筑走走,當是額外的一次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