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貴刊9月20日雜志《一個系統(tǒng)的誕生》這篇文章之后,我對于一件高科技產品的誕生有了更深的了解,文章兼具故事性與可讀性。其中兩個部分讓人尤其印象深刻,一是0phone手機的研發(fā)人員被工程機的后蓋難倒了,很多人都無法輕易地打開手機的后蓋。雖然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這種細節(jié)的障礙其實在科技產品研發(fā)的過程中時時可以見到,并且難以預料,并且,越是受到足夠重視的產品,也越容易敗在細節(jié)上。這也正如暢銷書《細節(jié)決定成敗》中所說的,“細節(jié)的準確、生動可以成就一件偉大的作品,細節(jié)的疏忽會毀壞一個宏偉的規(guī)劃?!?/p>
另一個有趣的部分是中國移動研究院和聯想移動的初衷的不同,中國移動傾向于技術的酷炫,而聯想則不得不側重于未來市場上的銷售,這讓我想到了年初貴刊寫微軟研究院的那篇文章中,也涉及到了這樣的問題,而這恰恰也是我最為關注的。從很大程度上講,如何進行對高科技的無盡追逐與市場接受度的平衡,恰恰也是決定0phone是否能取得成功的關鍵。
總體上說,這篇文章還是相當細致、深入的,起碼我想,在看過這篇文章之后,大部分讀者都很想要親身體驗一把0phone,看看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之后,呈現出來的結果是否令人滿意。
(gemag.com.cn讀者 黃 俊)
在金融危機一周年后,讀到貴刊特別策劃的這期雜志深感收獲頗豐,可以看出整體上具有很強的策劃性和針對性,而在這樣一個專題中,能讓十幾位不同的學者、專業(yè)人士匯聚一堂更是難能可貴。比如采訪到了曾經為美聯儲工作過多年的美國當代最著名的金融學家之一米什金先生,文中他對于金融危機的理解已經超越了金融領域,深入到了哲學的辯證境界,更重要的是,這也讓人感受到經濟學的發(fā)展與進步——這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結合得如此緊密的學科,也是一門需要時時更新和反思的學科。
當越來越多人認為經濟復蘇已經開始時,再次對金融危機以及其引發(fā)的經濟衰退進行全面的反思梳理總結非常必要,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是修正錯誤的必要措施。此時再看金融危機,雷曼兄弟的倒閉只不過是一首越來越震撼的失敗交響曲中的一個樂章,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經濟和貿易的失衡。雷曼兄弟倒閉之后,人們始終在討論加強監(jiān)管消除金融體系內的種種弊端,并提高金融行業(yè)的透明度。但迄今為止這些還并沒有取得更多進展,而引致危機發(fā)生的復雜衍生品不但沒有銷聲匿跡,甚至再次成為很多金融機構獲取高額利潤的來源。這一切不能不讓人產生更深層次的擔憂似乎連銀行家都根本沒有理解這些金融“定時炸彈”的破壞力,那么政策制定者到底能為此做出什么呢?
更讓人擔心的是,經濟結構中深層次的矛盾不得到最終解決,我們很可能再次經歷一場與此輪危機本質相同的大災難。銀行依然存在“大而不到”問題,而且許多危機幸存者在吞并了倒閉銀行的資產后規(guī)模甚至變得更大了。此次危機把政府推到了接近其財政極限的地步,那么還能否仍然在政府所能掌控的范圍?是的,如果沒有采取這些措施,這場嚴重衰退的程度本來會更甚。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從金融危機中學到了什么?
事實上,正如聯合國貿發(fā)會議秘書長素帕猜所說:“我們從來都沒有吸取過教訓。”也就是這一專題的客座主編謝國忠的開篇語所言:“知過不改,這么快就忘記了教訓,危機肯定還會發(fā)生”。
(山東讀者 王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