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蕙
【摘要】目的探討雷米芬太尼脖泊酚復合靜脈麻醉用于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的安全性。方法選擇ASAⅡ~Ⅲ級的30例胃穿孔病人,采用雷米芬太尼脖泊酚復合靜脈麻醉進行胃穿孔修補術,觀察誘導前、誘導后、插管后1 min、氣腹10 min、術中30 min及術畢的HR、SBP、DBP、SpO2和PETCO2變化情況及術后蘇醒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術后疼痛和惡心嘔吐發(fā)生情況。結果誘導后HR、SBP、DBP較誘導前明顯下降(P<0.05),但隨后又逐漸恢復正常;SpO2和PETCO2在整個麻醉期間無明顯變化(P>0.05);病人于術后7~16 min內蘇醒,22 min左右拔除氣管導管,無一例應用拮抗藥,術后疼痛5例,惡心嘔吐6例。結論雷米芬太尼脖泊酚復合靜脈麻醉用于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麻醉效果滿意,術后蘇醒快,恢復好,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麻醉方式。
【關鍵詞】胃穿孔修補術;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靜脈麻醉;腹腔鏡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2-0040-02中圖分類號:R 656.61;R614.24文獻標識碼:A
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由于簡單、安全、術后恢復快、并發(fā)癥少,因而在臨床上應用日益廣泛,筆者用雷米芬太尼脖泊酚復合靜脈麻醉進行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30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胃穿孔病人30例,ASAⅡ~Ⅲ級,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齡35~78(55±6)歲,體重40~57(53±7) kg,手術時間45~73(60±13) min,所有患者無精神、神經病史,肝腎功能正常,有高血壓病史7例。
2.麻醉方法術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地西泮10 mg,入室后常規(guī)監(jiān)測BP、HR、SpO2和PET狢O2,麻醉誘導前快速輸入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注射液500 ml,麻醉誘導給予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1.5 mg/kg、雷米芬太尼1 μg/kg,待病人完全入睡后注入維庫溴銨0.1 mg/kg,3 min后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呼吸頻率12次/min,以PET狢O230~35 mmHg為基準調節(jié)潮氣量并記錄此時的分鐘通氣量為基礎值,于氣腹后在分鐘通氣量的基礎上以調節(jié)呼吸頻率的方式增加通氣量15%;術中持續(xù)泵注雷米芬太尼0.2 μg/(kg?min)、丙泊酚1 mg/(kg·min),手術結束時所有藥物停止輸注。術畢患者清醒、自主呼吸及肌力恢復后拔管。
3.觀察指標觀察誘導前、誘導后、插管后1 min、氣腹10 min、術中30 min及術畢的HR、SBP、DBP、SpO2和PET狢O2。術后蘇醒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術后疼痛和惡心嘔吐發(fā)生情況。
4.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結果應用SPSS10.0軟件作配對t檢驗。
結果
麻醉誘導后HR、SBP、DBP較誘導前明顯下降(P<0.05),插管后1 min、氣腹10 min、術中30 min及術后HR、SBP、DBP較誘導后上升(P<0.05),但與誘導前相比無明顯變化(P>0.05)。SpO2和PETCO2在整個麻醉期間無明顯變化(見表1)。病人于術后7~16 min內蘇醒,22 min左右拔除氣管導管,無一例應用拮抗藥,術后疼痛5例,惡心嘔吐6例。
討論
胃穿孔病人除應激性潰瘍穿孔外,多有長期潰瘍病史及營養(yǎng)不良等變化,腹膜炎病人常伴劇烈腹痛和脫水,部分病人還可繼發(fā)中毒性休克,因而麻醉中要繼續(xù)糾正脫水、血濃縮和代謝性酸中毒[1]。羥乙基淀粉類人工液體能改善微循環(huán)和組織代謝,因而輸入高滲晶膠體不僅能有效擴充血容量,快速提升動脈血壓、減慢心率,還能糾正酸堿失衡[2]。二氧化碳氣腹時過度通氣可明顯改善動脈血的pH值和PaCO2,從而改善高碳酸血癥和維持循環(huán)功能,雖然不能改善氣腹時胃腸黏膜缺血狀況,但對氣腹后胃腸黏膜的供血恢復有一定治療作用[3]。
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的麻醉要求達到一定深度,同時因手術時間短,麻醉選擇以快速、短效,能解除人工氣腹的不適及避免氣腹性生理變化為原則,同時要求提供適當的麻醉深度,保證呼吸循環(huán)穩(wěn)定,防止二氧化碳蓄積及缺氧。雷米芬太尼是一種新型μ受體激動藥,已廣泛用于臨床,其化學結構中的丙酸甲酯鍵可被血液和組織中的非特異性酯酶水解代謝,不依賴肝腎功能,不受患者體內擬膽堿酯酶影響,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時間短、消失快、重復用藥無蓄積作用、鎮(zhèn)痛作用強等特點[4],是一種理想的快通道麻醉用藥。丙泊酚是一種新型的靜脈麻醉藥,也具有起效快、維持時間短,連續(xù)輸注具有血藥濃度穩(wěn)定,體內無蓄積,毒性小和恢復迅速等特點,適用于靜脈持續(xù)給藥。且有研究表明,靜脈麻醉時雷米芬太尼與丙泊酚有協同作用,可減少各自的用量及不良反應[5]。本組結果顯示,除HR、SBP、DBP誘導后有下降外,生命體征及血氣比較平穩(wěn),麻醉安全,蘇醒快,無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雷米芬太尼脖泊酚復合靜脈麻醉用于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術中能達到滿意的麻醉效果,術后蘇醒快,恢復好,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麻醉方式。
參考文獻
[1]劉俊杰,趙俊.現代麻醉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795.
[2]王松柏,萬立,劉俊堂,等.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膿毒癥病人術中的治療作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7,23(10):830-831.
[3]李桂華,鄭浪高,趙克松,等.不同通氣量對腹腔鏡術后胃黏膜pH和胃黏膜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差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7,23(12):1007-1008.
[4]索先忠,武杰,牛愛清,等.雷米芬太尼脖泊酚全憑靜脈麻醉在腹腔鏡手術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24(4):346.
[5]Mertens MJ,Olofsen E,Engbers FH,et al.Propofol reduces perioperative remifentanil requirements in asynergistic manner:response surface modeling of perioperative remifentanil-propofol interactions[J].Anesthesiology,2003,23:245-248.
(收稿日期:2008-11-02修回日期:2009-02-16)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