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斌
偶然結識家住北京的楚簡書家李金泰。得知他花費了3年時間用楚簡書體精心書寫出來的《道德經》即將出版,李先生客氣地邀請我為他的這部書法鴻篇巨制寫序。
李金泰,生于1948年5月,湖北荊州公安縣人,筆名赤峰,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曾任湖北九州大學校長助理,《中國少兒造型藝術》雜志副主編,著名書法家,詩人,古文字學家,現(xiàn)為中國楚簡書法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理事,中國詩詞學會會員,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駐中國辦事處特聘藝術家。
書家從小就跟清末老前輩學習書法,初臨柳體,后以顏體為主,數(shù)十年堅持臨池不輟,形成功力深厚、陽剛大氣的書風,還兼擅行書、草書等各種書體。他的楷書代表作是在紀念毛澤東逝世30周年時,自擬七律詩:“詩詞大國數(shù)風流,墨海鯤鵬走千秋。名齊馬列揚四海,功蓋華夏福五洲。三分世界開新紀,兩點辯證耀高丘。遺志繼承宏圖展,赤子蒼生遑論憂?!边@幅作品以端莊勁美的“鋒絕劍摧,驚飛逸勢”的雄厚氣勢,將著稱于世的顏體精華,并糅和了一些隸書筆畫與魏碑體的運筆方式,表現(xiàn)出字體略顯修長,在保留了顏體穩(wěn)重肅穆大氣、陽剛俊美特點的同時,使得嚴正的楷書呈現(xiàn)出一種活潑舒展的范式。其行書與草書作品基本上以厚實風范為主體,在嚴謹中富于變化,在流變中不失法度,筆力遒勁率直,沉雄厚重,樸實大方。
新發(fā)掘出來的楚簡書體以暢達隨意的粗細筆畫為主,在書寫過程中或輕或重,或頓或挑,或漸次粗壯,在隨意書寫中,呈現(xiàn)出一種靈動瀟灑的藝術風貌。書體筆畫沒有直接的轉折變化,卻彰顯出古樸厚重的魅力,引起當今書壇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李金泰不計得失,長期沉迷在對楚簡書體的深入研究中,以傳承弘揚楚文化為己任,潛心研究楚文化的內涵與楚簡書體范式的審美妙趣,并以楚簡書法行世,廣泛參加社會上的各種書法展覽、筆會以及眾多義賣、義捐公益活動,人稱“楚簡書家”。
作為楚簡書法先行者之一的李金泰,除了長期耕耘古篆與楚簡書體的研究外,在書法理論上獨樹一幟,其所著《從戰(zhàn)國楚竹書看楚簡的隸化》、《論楚簡的書法學意義》、《楚簡宣言》等文章,為弘揚楚簡書法理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并奠定了自己作為中國楚簡書法理論家的地位。書家在書法理論研究和書法創(chuàng)作上同步發(fā)展的鮮明特點,呈現(xiàn)出一種無欲則剛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氣度。
李金泰以糅和古篆與楚簡于一體書寫《道德經》百米長卷,前后花費了3年多時間。在書寫前,他首先在文字上進行了大量的考證,未曾書寫就先行拜讀領略了老子道家思想的“非常道”意境。整個書體重點保留了楚簡隨意大氣的構成,糅和了一些古篆的曲變、隸書的肥碩、行書的靈動、草書的枯筆飄逸等筆意味道,形成一種以厚實、陽剛、方正為主體的強大內在力量,達到筆力厚實雄健卻又富于多變的意趣內涵境界。藝術再現(xiàn)了兩千多年前老子原書古韻風貌,為道家學術研究增添一最新版本。這是一項舉世無雙的文化工程,其融會古今審美藝術情趣于一體的文獻學價值、文字學意義和藝術收藏價值,都將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彰顯出無限的生命力。
書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各類大展并獲獎,其作品、傳略曾入編《中國當代名人錄》、《中國書法家大辭典》等,為多處名勝寺院、文化碑林書寫楹聯(lián)條幅,作品被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駐中國辦事處、國家博物館以及海外機構、友人等收藏。《書法報》曾辟專欄介紹?!冻於际袌蟆?、《江漢商報》、武漢電視臺、荊州電視臺都作過專版專題報道。他還出版有《60小時回田格鋼筆楷書教程》、《李金泰書法藝術》、《汝南王修治古塔銘集字聯(lián)》、《楚簡書百聯(lián)》、《李金泰詩詞書法集》等書籍。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