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紅
摘要:“反思”實質是將教師的“學會教學”與學生的“學會學習”統(tǒng)一起來,達到共同進步,并以此為基礎,產生新的更高層次的問題。反思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地、貫穿始終地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xiàn)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jié),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行為日趨優(yōu)化的過程。
關鍵詞:反思;教學理念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新課標的功能、結構、實施、評價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較大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新課程要求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僅專業(yè)知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要善于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
“反思”是師生對課堂行為進行的總結。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在《我們怎樣思考》一書中對“反思”是這樣界定的:“反思是思維的一種形式,是個體在頭腦中對問題進行主動地、持久地和周密地思考?!彼J為“反思”是問題解決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個能動的、審慎的認知加工過程。教師的反思能夠有意識地、謹慎地將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結合,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過程做出批判性的評判,從而做出更加合理的選擇,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業(yè)務素養(yǎng)。學生通過反思比較,優(yōu)化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并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胺此肌睂嵸|是將教師的“學會教學”與學生的“學會學習”統(tǒng)一起來,達到共同進步,并以此為基礎,產生新的更高層次的問題。
事實上,一個稱職的歷史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新課程提倡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墒?如果歷史教師對于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及時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后要學生死記歷史事件、人物及前因后果,并不鼓勵他們思考,那么,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呢?我初登講臺時,為了教好歷史課,經常選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在課堂上講給學生聽,但我漸漸發(fā)覺這很費力氣,而且學生未必每次都能保持最好狀態(tài)。于是我就將這種形式做了一些改變:一是安排一些喜歡說話的學生,在有準備的情況下,在課堂上講中國歷史故事;二是安排學生做中國廣播劇錄音,把錄音帶在課堂上播放。這兩種設計都取得了很好的反響。近期,我所教的班級又進行了一次“成語故事比賽”,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我想這些都是我能及時反思的結果。
一、為什么歷史教師必需進行教學反思
人是在不斷認識自我中成長的,作為歷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是時代的必然,也是個人學識成長的必然。
新課改需要我們成長成什么樣的教師?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這里就出現(xiàn)了兩個概念:“經驗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新課改需要我們成為后者。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說,“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復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復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彼嬖V我們要成為一個“用心”的教師,在“用心”中成長,在“用心”中變教書匠為專家學者?!坝眯摹奔础胺此肌?。在實踐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是新課改中歷史教師自我成長的必由之路。新課改實施以來,歷史教師面臨著太多的挑戰(zhàn)和困惑,諸如新的要求和舊的習慣的矛盾、讓學生動起來和課時計劃能不能按時完成的矛盾、在六十人的大班級中怎么進行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找到實施有效教學方法的載體、在新的要求下如何選擇新的知識以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等等。凡此種種都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可尋,這也要求我們不斷進行反思,在比較中選擇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和合適的途徑,這正應了“教師是新課程的研究者、實施者和創(chuàng)造者”的理念。
二、歷史教師教學反思的內容和策略
(一)反思內容
1.對教學理念的反思
理念是指導教師教學行動的方向標,教學理念對教學行為起著指導和統(tǒng)帥的作用。研究眾多成功教師的成功案例,我們不難看出,除了他們有著執(zhí)著的氣質、高尚的師德和精到的教學藝術外,在他們身上更有比我等普通教師超前的教學理念。
2.對日常教學行為的反思
不確定性是新教材和舊教材比較表現(xiàn)出來的最大不同點。在過去我們可以憑借著一本教科書、一本教學參考書面向學生,或者說“走向學生”,而現(xiàn)在新課改下由于教材、學生、過程和結果都表現(xiàn)出太多的不確定性,這要求我們只能是帶著學生“走向教材”,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由過去的主導者變成現(xiàn)在的指導者。
(二)兩種有效策略
1.增強反思的意識
盲從是人的一種共性,反思往往是迫于外界的某種壓力。作為歷史教師反思自己靠的卻是責任感和道德心。我們面對的不是機械的物,而是正在成長、會思考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是我們必須經常思考的問題。
2.提高反思的能力
沒有科學的理論就沒有科學的革命,同樣,沒有科學理論指導的反思也只能是粗淺的反思。加強理論學習是歷史教師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識基礎。教師在實踐中的困惑和迷茫也恰恰反映出對理論理解的淺陋和偏離。
對于歷史教學來說,平常教學中需要做的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很多,如果堅持下去,也就成為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歷史教學案例,對之分析研究,相信一定有利于提高歷史教師的自身教學反思水平。
總之,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也是歷史教師提高個人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