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益林
在中考作文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考生為寫作材料的貧乏而大傷腦筋,甚至有時會出現(xiàn)因找尋材料耽誤時間而寫作不完整的情況。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固然與考生未積累充足的寫作材料有很大關系,但也不排除考生不會使用材料,不能使有限的材料盡可能發(fā)揮作用,即不會“一材多用”。因此,考生要想使自己的作文在考試時不至于是“無米之炊”,除了平時注意積累寫作材料之外,學一點“一材多用”的本領,不失為考場作文的應急手段之一。
那么如何做到“一材多用”呢?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一、拉一拉,靠一靠,變一變。
在多次作文考試中,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考生在平時沒能積累足夠的材料,再加上考試時時間緊張,粗略看題后有些材料也不一定用得上,所以有的考生就會匆忙下筆,盲目寫作。其實,有些看起來與題目關聯(lián)不大的生活素材,經(jīng)過巧妙的藝術處理,就可以轉化成考場作文的材料,為我所用。
例如“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成為我國雜交水稻之父”這樣一個素材,面對不同的題目,只要拉一拉、靠一靠就可以有不同的用法。“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奮斗的艱辛和成功的歡樂”“挫折和失敗”“奉獻和索取”等論題,不僅都可以用此素材,而且適當變換一下還可以用在更多的論題上。
你看,一則材料,如果從不同的角度考慮,甚至恰當?shù)靥幚硪幌拢M可能地往文章所議論的話題上拉一拉,靠一靠,就可以成為證明各種論題的有用材料。這不正是“一材多用”極好的范例嗎?
需要注意的是,一則材料希望運用到什么話題中,要根據(jù)話題迅速找出材料與文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發(fā)掘材料與話題的契合點,在行文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向話題靠攏。結論要緊扣話題,落到話題或論點(分論點)上。
二、巧變換,巧選取,巧擴充。
仔細想一想,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則材料,它所涉及到的論題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同時證明多種不同的論點??忌谄綍r的作文練習中,就必須針對不同的論點有意識、有目的地選取所積累材料中的有用部分,適當?shù)丶右凿秩尽U充。這樣,同樣可以達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例如有這樣一則材料:偉大導師馬克思用畢生精力,在數(shù)十年的時間內(nèi)寫成了經(jīng)濟學的扛鼎之作——《資本論》。每天清晨馬克思都早早地到大英博物館的圖書館門口等候,在近十年時間里他幾乎讀遍了圖書館中所有的經(jīng)濟學參考書。倫敦冬天陰冷,馬克思不得不一邊讀書,一邊抖動身子來抵御寒冷,久而久之,水門汀地面上磨出了“馬克思腳印”。為了節(jié)省時間,他有時連午飯都不吃。長期的堅持,他終于完成了這部鴻篇巨著。
這個材料,大家都知道。透過這個材料,你覺得它能證明什么道理呢?從不同角度看至少有以下幾個論點是可以用它來證明的:拼搏、奮斗是成功的原因;堅持不懈是勝利的保證;珍惜時間是事業(yè)前進的關鍵;不斷的積累是筑就輝煌大廈的基石等。
因此如果我們想用這個材料證明上述某一個論點時,就可以在材料中對有關這方面的敘述多下些功夫,多擴充一些內(nèi)容。譬如文章要論述時間的重要性,那么就可以對馬克思一早就等圖書館開門,有時連午飯都不吃這方面多敘述一點;譬如要證明不斷積累對事業(yè)的作用時,我們就可以對馬克思在近十年時間里幾乎讀遍了圖書館所有的經(jīng)濟學參考書,做了大量的卡片這一點上多加敘述。這樣考生就可以在熟悉一則材料的基礎上論證很多論點,并且在每個論點中都可以把材料用得比較確切。
“材不在多,會用則靈?!蓖徊牧蠌牟煌慕嵌确治鰰贸霾煌慕Y論。這不僅能使枯燥的材料顯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氣,同時也可以使廣大考生擺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
三、深挖掘,變角度,稍調整。
“薛譚學謳”的故事應該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針對這樣的材料,考生在具體寫作時,不妨提煉出這樣的觀點:“身教勝于言教”的話題作文——秦青通過自己唱歌這一“身教”的手段而折服了他的弟子。這樣的立意絕對沒有錯。但是如果你認為這個材料只能用于寫教學方法方面的作文,那就呆板了。其實換一個角度,從“技藝無止境”的角度來寫學習無止境類的話題作文也未嘗不可。薛譚不正是認識到了秦青的唱歌技藝無止境,才“終身不敢言歸”的嗎?考生還可以再變換一個角度,從薛譚在秦青唱歌前后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的角度入手,去寫學習時態(tài)度要虛心方面的話題作文。也就是說,針對“薛譚學謳”這樣的故事,我們可以“一材四用”。一旦有了這樣的材料積累意識,又何愁作文不能寫好呢?又何愁到了寫作時面對寫作素材而捉襟見肘呢?
當然,在實施作文“一材多用”時,考生必須明確這樣的宗旨:不是有了幾個材料就不再需要積累了,也不是把所積累的幾個有限的材料照抄照搬,而是從所積累的材料中篩選出最好的能夠揭示議論話題的材料,而后靈活巧妙地使用。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首先要善于積累材料,尤其要善于積累新材料,并且能夠對所積累的材料進行全方位的挖掘和剖析。同學們要永遠記?。褐挥星诜e累、勤思考,材料的運用方可游刃有余;只有勤積累、勤思考,才能寫出更好的考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