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海
直到他去世,他的那些輝煌戰(zhàn)績在被一再提及的同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他50年的人生旅程,居然有40年之久是在舞臺上度過的。他在用歌聲舞姿取悅我們的同時,他犧牲的是一個普通人唾手可得的童年。
6月26日早晨9:45,收到我的制片人陸勇發(fā)來的短信:“杰克遜去世了,我們是不是做個專題?”我下意識地撥通電話,“哪個杰克遜?”事后回想,這樣的提問無非是說明我當時對于這一新聞的懷疑和不接受罷了。邁克爾·杰克遜——一代流行音樂的天王,就這樣走了?!
打開電腦,他去世的消息占據(jù)了所有網(wǎng)站的頭條。有些動作快的已經(jīng)開設了特別板塊。隨后的時間里,我接到兩個電視欄目的邀約,其中一個還是東方衛(wèi)視晚上6點半的新聞,想讓我從一個曾經(jīng)的DJ和VJ的角度,來談談MJ的驟然離世。天吶!6點半的新聞都要辟出時段,請嘉賓走進直播室來談一個流行音樂界人士的去世,這絕對是前無來者,恐怕也不會再有后人!這也多多少少勾起了我十幾年來關于MJ的一些回憶。
1995年,當時剛成立的音樂頻道內(nèi)有一條人人皆知但又不成文的規(guī)定:兩個M開頭的歐美超級巨星的MV是被嚴令禁止播放的。和他們享受“同等待遇”的華人歌手就是鄧麗君。小鄧的唱法是“靡靡之音”,而那兩個M開頭的歌手,則基本就是“洪水猛獸”的代表。雖然,隨著他的人生謝幕,越來越多的報道指出,MTV這種專門播放歌手音樂錄影帶的電視頻道最早得以進入大眾視野并受到唱片界和年輕人的追捧,就是源自MJ的作品《Thriller(顫栗者)》,可在當時,盡管我們手頭有不少MJ的影像資料,卻只能把它們束之高閣。
就如沒有人明確指出何時“禁播”了MJ的作品一樣,也沒有人說過何時解除了這一“禁令”。我的印象中,音樂頻道最終較為完整地呈現(xiàn)他的MV,是在2005年。那一年,鄧麗君去世十周年。隨著流行文化氣氛的寬松,我們的編導很想做一集小鄧的紀念專輯。但誰都沒有把握能不能播。我也不知道這位編導為什么選擇了MJ作為“試水石”(也許那時候他已經(jīng)開始了音樂生涯的下坡路,關注度大不如前),在制作小鄧專輯之前,他播出了一個“單純”的MJ作品的專輯。說它單純是因為沒有主持人的串聯(lián),沒有旁白的背景介紹,就是一首接一首地播放。當然,播出前也不可能有任何預告。播完一個星期,看到?jīng)]有來自任何一方的反應,于是,他又如法炮制了一集“單純”的鄧麗君專輯。兩個信號彈試發(fā)之后,還是沒有他擔心的反應出現(xiàn),他才在小鄧去世的忌日,推出了精心準備的紀念專輯。如今,音樂頻道已經(jīng)先MJ一步,走入歷史的記憶。如果它還存在的話,MJ的離去會帶來一些什么樣的特別節(jié)目呢?再多的想象,在這個時候都顯得多余和無力。
相比較當年在公共媒體的境遇,MJ的影響力在民間卻是無聲而蓬勃的。如今很多執(zhí)掌導筒的影視人,誰敢說自己當年沒有被他奪人眼球的MV作品震撼、影響過?那些曾經(jīng)留著披肩長發(fā),穿著蝙蝠袖皮衣皮褲的真假“搖滾斗士”,他們的裝扮和最早引進內(nèi)地的MJ那張偉大的專輯《Bad》的封面幾乎如出一轍。而那些曾經(jīng)的街舞、霹靂舞的高手們,“太空漫步”難道不是他們用來征服對手的“殺手锏”嗎?就連華人流行音樂圈中最經(jīng)典的集體事件——海峽對面的《明天會更好》和北京的百名歌星大合唱《讓世界充滿愛》,都是受到《We Are the World》的啟發(fā)。這一切的背后,都隱含著這樣一個當年我們媒體小心觸及,而如今令我們唏噓不已的名字——邁克爾·杰克遜。
聽說,他很向往來中國開演唱會。就如此次他原定在倫敦的復出令萬千歌迷瘋狂一樣,我身邊不少的資深樂迷也都說過類似的話:如今的演唱會還能讓他們興奮不已的歌手,恐怕只有邁克爾和麥當娜了。還有不少朋友原本計劃著7月去倫敦旅行,目的之一就是親眼目睹流行樂之王的現(xiàn)場。如今,這一切都成為泡影。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上世紀90年代末,邁克爾曾經(jīng)商談過來中國演出的事情。最后的不了了之據(jù)說是因為他提出了三個要求:1.演出地點:天安門廣場;2.要向全球多少國家現(xiàn)場直播;3.演出時,希望把城門上偉大領袖的像換成他的。我不知道這第三個條件是不是杜撰的。我只知道,在又經(jīng)歷了十幾年發(fā)展后的中國,他前面所提的兩條基本已經(jīng)不算什么條件了??上В娜ナ?,讓他原來計劃中用音樂征服世界的版圖上,永遠缺失了一座偉大的城市。無論那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北京,還是即將到來的2010年世博會的上海。
MJ在他音樂真正的頂峰期是很少出現(xiàn)在中國媒體的視野內(nèi)的。他真正被內(nèi)地媒體報道幾乎是和娛樂新聞在內(nèi)地的泛濫同步的。在那些日子里,我們看不到這位流行天王彪炳史冊的戰(zhàn)績,媒體津津樂道的是他塌陷的鼻子,整容后幾近毀滅的半遮半擋的容顏,孌童的官司,債務的糾紛,總之非灰即黑。一個“妖魔化”的MJ是他最后幾年留在媒體上的樣子。可是,那是真實的他嗎?
直到他去世,他的那些輝煌戰(zhàn)績在被一再提及的同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他50年的人生旅程,居然有40年之久是在舞臺上度過的。他在用歌聲舞姿取悅我們的同時,他犧牲的是一個普通人唾手可得的童年。我們是不是就此就可以真正體會他為什么會耗巨資修建自己的夢幻城堡?是不是可以完全理解他邀請世界各地的兒童去那里免費游玩的心理初衷呢?孌童的官司,幾乎令他走到名譽和生活盡毀的地步,他成為了千夫所指的“罪人”??墒牵潞?,又有媒體揭發(fā)那對告發(fā)他的父子屢屢的詐騙行徑,這是要用另一種方式還MJ清白嗎?為什么在這個告發(fā)他的孩子罹患癌癥即將去世的時候,邁克爾還是見了他最后一面,并支付了高昂的醫(yī)藥費呢?誰曾經(jīng)為此給出過一個合理的解釋嗎?盡管他在《BlackOrWhite》中砸爛了種族主義符號的玻璃,喊出“我堅信人人平等,誰都改變不了這個真理”的口號??墒牵藗兯鶡嶂宰h論的還是他到底是利用漂白把膚色變白呢?或是因為得了皮膚病而采取的化妝遮掩術呢?這是他的悲哀,還是我們面對、理解、消費娛樂的悲哀呢?
在他死后,我們列出各種數(shù)字來證明他在音樂上的偉大和不朽,可是,這些讓如今的無數(shù)歌手難以望其項背的數(shù)字,當年也是我們炮轟他的理由。因為他曾經(jīng)站上過一個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高峰(《Thriller》全球銷售1.4億張),因此,我們就容不得他有半點閃失。我們就忘了“要攀登另一座高峰,就必須從這座高峰上下坡一段”這樣淺顯的道理?!敖刹疟M”是我們給他的唯一標簽。我們是永遠無法想見他的內(nèi)心壓力的,尤其是一個“對手就是他自己”的人。我們只能看到他動輒買下高檔商鋪里的一半貨物的“怪異”舉動。我們在把他推上神壇的時候,忘記了他其實也是一介凡人。誰說血拼購物只是女人緩解壓力的特權?唯一不同的地方是,邁克爾輕而易舉地完成了很多女人想都不敢想的奢望。這種讓男人、女人都妒忌不已的行為,除了被唾罵成“變態(tài)”之外,是不會有太多人深究其原因的。可是現(xiàn)在,請看看他生后留下的5億美元的債務,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又當做何感想?
26日晚上,當我回絕了電視臺的采訪邀約,而答應《新民周刊》編輯用文字寫下一些感觸的時候,遠在洛杉磯,但和MJ離得很近的高曉松發(fā)來一條短信:“懷念MICHAEL JACKSON!大師輩出的80年代終于落幕。忽然覺得自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