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xié)委員謝德體曾撰文指出:“我想說說高考,特別是農村孩子在高考上得到不公正待遇。同樣的分數(shù)因為錄取比例不一樣,農村的很多優(yōu)秀孩子走不進大學的校門。高考上的城鄉(xiāng)差別讓我們覺得,這是對農村有志青年的不公,憑什么因為地域的原因就減少他們上大學的比例呢?要讓農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擁有平等的教育機會,這不是個小問題?!盵1]毋庸諱言,我國高考錄取中的地區(qū)差異顯著,城鄉(xiāng)差別懸殊,這已成為制約高考健康和諧、公平有序發(fā)展的一大痼疾,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落后省份、落后地區(qū)的農村孩子的求學發(fā)展愿望和高考競爭心理,是在全國統(tǒng)考統(tǒng)招“公平”旗幟下的“不公平”競爭。
接受教育對于廣大青少年學生而言,既是一種權利,又是一種義務?!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教育機會均等,就是“使來自不同社會地位和出身的人都能夠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是人的基本權利,是基本的社會善”。[2]也就是說,要讓農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樣,擁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和機會。但“由于受社會經濟條件所限,教育機會均等還無法達到實質平等,因而只能是一種形式的平等”。[3]2007年,甘肅省高考錄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5.7個百分點,2008年又比全國水平低6.3個百分點就是典型的例證。在這樣一種“教育機會均等”現(xiàn)狀之下,我們還極力宣揚公平競爭,讓農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去爭取自己受教育的權利,顯然違反了平等原則。因為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之上的城鄉(xiāng)教育資源決定了平等競爭對農村孩子而言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平等。
一、城鄉(xiāng)基礎教育設施有天壤之別
按照《甘肅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評估驗收標準(試行)》,一所省級示范性高中,“學校占地面積不少于80畝(城市
學校不少于60畝),能滿足正常教學活動需要”,“校舍建設符合《城市普通中小學校舍建設標準》,校舍建設面積生均達9m2,寄宿制學校學生宿舍生均使用面積不少于3m2”,“理、化、生實驗室完全滿足教學需要,每600多名學生配備標準實驗室三個(不含準備室)”,“實驗室設備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一類標準,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開出率100%”,“學校信息化環(huán)境建設達到《甘肅省中小學校園信息化環(huán)境建設評估指標(試行)》規(guī)定的一級標準的要求,多功能活動廳座位在300人以上”,“班額不超過50人”。[4]“目前甘肅省省級示范性高中只有43所,占普通高中學校數(shù)的8.69%,不足十分之一”[5],且這些學校主要集中在省城和條件較好的地、州、市,約為30所,縣城一中有13所。但目前農村中學的實際狀況又是如何呢?一所中學(一般是初高中結合在一起的完全中學),占地面積大多在20畝左右,無學生宿舍,或是條件非常簡陋的大寢室,很多學生擠在一起;理、化、生實驗室少,往往是三科實驗室簡單湊合在一處,且儀器短缺、藥品匱乏、實驗開出率低下;學校信息化建設落后,計算機教室微機少,常常連一個班同時上機都無法保證;多功能活動廳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班額大、人數(shù)多,已成為農村中學十分頭疼的問題之一。這種狀況,既與廣大學生家長希望子女接受優(yōu)質教育的殷切愿望相悖,又在很大程度上沖擊著教育公平的原則,同時必然拉大城鄉(xiāng)教育差距,引發(fā)學生擇校的熱潮,威脅著農村中學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源體系。
二、師資文化程度、執(zhí)教能力、穩(wěn)定程度、教學理念策略大相徑庭
“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核心凝聚力和吸引力。學校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學質量的抗衡”。[6]盡管決定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樣的,但建設一支執(zhí)著穩(wěn)定、專業(yè)素質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卻是最為重要的?!耙员本槔?,很多中學教師非碩士即博士,小學教師??苾H是基本學歷?!盵7]不僅僅在北京,就是在西部一些落后省份,城市中學教師的文化程度也基本是重點師范院校畢業(yè)的本科生。他們學科基礎知識雄厚,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靈活多樣,在教育教學方面各有所長。相反,農村中學教師在這些方面則顯得捉襟見肘。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yè)的第一文憑絕大部分以專科為主(后來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又通過離職進修、函授、自學考試等方式獲得第二文憑為本科)?!?007年,甘肅省普通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97.65%、95.09%、77.43%,比2003年提高了2.59、7.51、19.94個百分點”。[8]此外,農村教師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在職進修提高又困難重重,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一方面,城市中學教師嚴重超編,造成人才的閑置和浪費,另一方面,農村教師卻缺編嚴重,加上學科結構不合理,非正常的人才流動,造成許多學校不得不出現(xiàn)高考畢業(yè)班教師隊伍中非專業(yè)教師帶課現(xiàn)象和中師生、大專生無選擇帶課的現(xiàn)象。
三、教師地域結構、教學信息及復習備考方法策略差距明顯
城市中學教師的來源構成是多元的,往往在同一所學校執(zhí)教的教師來自天南海北,即使是同一省份,也是來自不同的地區(qū)。這樣他們就會把自身特殊的地域文化背景、學習成長歷程、外部發(fā)展影響,尤其是自己學生時代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狀況都反饋到自己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中來,為學校增添新的文化氣息;同時城市學校信息渠道暢通、傳播途徑多樣、信息靈通便捷,高考復習備考的模式和方法既有自己的固定套路,又能根據學校安排、自己掌握的信息及時進行調整和變通。但是農村中學教師地域構成單一,往往同一個學校任教的教師就是同一鄉(xiāng)鎮(zhèn)或同一縣份的人。他們成長的文化背景、學習發(fā)展的歷程基本相似,模仿的對象也基本上就是大家共同熟悉的那些教師;且由于信息閉塞落后,在高考復習時不能及時了解命題變化的趨勢、規(guī)律和調整的方向,表現(xiàn)在復習方法上,一學年一本資料講到底,然后在考前再做幾套檢測模擬試卷,一年的高考復習備考工作就算了事,以致造成有些老師常有“原原本
本的試題,做了,講了,考到后仍然不會做”的尷尬。
四、教師對課余時間支配的內容不同
城市教師課余想得多的是教學,花費時間較多的是教研;農村教師課余想得多的是生活,花費時間較多的是農活。這是因為城市教師面臨的就業(yè)競爭激烈,雙職工工作的收入結構又使他們不必為生活而奔波,所以他們可以靜下心來,充分利用優(yōu)越的師資圖書網絡等資源來從事教學研究,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陡拭C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評估驗收標準(試行)》規(guī)定:“教師積級參與教育教學改革……近3年內有2/3的教師在市(州、地)級以上刊物發(fā)表文章,有一定數(shù)量的教師在省級以上教學評優(yōu)中獲獎,學校承擔有省級以上的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盵9]這些制度既為城市教師的業(yè)余發(fā)展指明的方向,又為校方評價教師提供了政策依據和評價標準。而農村教師“半工半農”者家庭居多,生活負擔沉重,學校教學壓力小,教師之間競爭和緩,所以課余大部分時間他們都為了家庭生計而奔走,教研只成為他們職稱晉升、評優(yōu)選先的手段而已。
五、學生實際錄取比例、就業(yè)環(huán)境不可同日而語
每年高考成績發(fā)布后,各城市中學張燈結彩,慶賀重點本科上線多少人,二本上線多少人,清華北大或國內名牌大學錄取多少人,其熱鬧喜慶場面不亞于過春節(jié)。與此相反,農村中學卻顯得相對平靜,重點本科個位數(shù)的上線率已足以讓他們驚喜萬分,而不超過10個百分點的本科上線率也使他們看到今年又比去年強。也許有人對此不屑一顧:從教育發(fā)展的質量來看,農村中學已無足輕重,但是別忘了,“日前,我國64%的高中生在縣城及以下高中學校”[10],是他們努力支撐著發(fā)展中的中國基礎教育,實現(xiàn)著“為高等院校輸送合格新生、為社會培養(yǎng)勞動后備大軍”的重任。與城市中學生不同的是,農村學生僅僅生長在農村,接受的是農村教育而已。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他們高考成績低,上不了好學校,畢業(yè)了找不到好工作,參加工作了又找不到好環(huán)境。一方面“一些省市高考升學率已超過50%,有的地方甚至達到70—80%,結果是對重點大學和熱門專業(yè)的競爭代替了升學競爭,重學歷,變成了‘重校歷’”[11],另一方面,農村中學的學生還在為了追求高考本科上線而日夜奮戰(zhàn)著。城里的孩子“為了文憑,為了借助文憑在未來的社會競爭和利益分配中獲得有利地位”[12],緣何要讓農村孩子去承受這場競爭帶來的不利方面呢?
總之,由于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文化氛圍、教育設施、信息傳播渠道、師資水平、父母的參與程度等諸多方面的差異,造成城鄉(xiāng)孩子在接受教育程度上的大相徑庭,考慮到這些因素,高考一個省幾十萬人一刀切的錄取做法應該“叫?!绷?。充分關注城鄉(xiāng)差異,建立與我國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水平、文化發(fā)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學生學習實際水平相適應的高考錄取體系,這才是構建和諧社會,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促進城鄉(xiāng)和諧發(fā)展的有力舉措。也只有這樣,才有望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公平,才有望實現(xiàn)具有實質意義的公平競爭。
參考文獻:
[1]謝德體.高考錄取不該有“城鄉(xiāng)差別”[N].重慶時報,2006-3-10.
[2][3]張雪.如何理解“教育機會均等”[J].學術研究,2007,(8).
[4][9]甘肅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甘肅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評估手冊[M].蘭州: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印刷廠,2004.6-19.
[5][6]李波,靳建設.甘肅高中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N].未來導報,2008-10-17,(6).
[7]鐘作慈.課程改革需要尊重基本規(guī)律[J].人民教育,2008,(23):37.
[8]甘肅省副省長郝遠.加大攻堅力度,鞏固“兩基”成果,開創(chuàng)義務教育新局面[N].未來導報,2008-5-16,(2).
[10]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研究課題組.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研究報告[J].基礎教育改革動態(tài),2007,(11).
[11][12]宋曉夢.理性對待高考改革[N].光明日報,2007-4-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