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糧食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機制研究

        2009-04-28 07:48:12
        經濟與管理 2009年4期

        方 鴻

        摘 要: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水平過低或過高都會帶來不利影響。保持合理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有利于糧食生產的穩(wěn)定。確定農產品支持價格可依據每種糧食生產要素應該得到的適當補償來確定我國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

        關鍵詞:糧食最低收購價;合理價格水平;定價機制;生產要素適度補償法

        中圖分類號:F30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3890(2009)04-0020-06

        糧食作為一種需求和供給缺乏彈性的農產品,供求的失衡往往會造成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不利于糧食生產者的利益和糧食生產的穩(wěn)定。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往往需要對糧食生產實行價格支持和保護??v觀全球,當今世界很多國家的政府對糧食價格實行支持和保護制度,中國也不例外。自從1985年取消糧食統(tǒng)購政策以后,中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市場化取向日趨明顯,市場機制在糧食生產資源配置和糧食價格形成中的作用不斷加強,同時也使糧食價格大幅波動,為了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的穩(wěn)定增長,1993年2月國務院發(fā)出《關于建立糧食收購保護價格制度的通知》(國發(fā)〔1993〕12號),對制定保護價的原則,執(zhí)行保護價的范圍,制定保護價的權限和程序,保護價的品種及標準等都作了具體規(guī)定。但是1998年以后中國的糧食收購保護價格制度因保護價水平確定不合理而未能發(fā)揮出應有作用,從而出現(xiàn)了即使有糧食收購保護價政策的情況下糧食產量仍從1998年以后開始連續(xù)幾年大幅下降的局面。

        從2004年開始,國家決定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銷售市場,實行糧食購銷市場化,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對農民糧食生產的引導作用,但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護農民的種糧利益,國家在取消以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糧食這一政策的同時建立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國務院2004年發(fā)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國發(fā)〔2004〕17號)指出,“一般情況下,糧食收購價格由市場供求形成,國家在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實行宏觀調控。要充分發(fā)揮價格的導向作用,當糧食供求發(fā)生重大變化時,為保證市場供應,保護農民利益,必要時可由國務院決定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糧食主產區(qū)實行最低收購價格。”

        一、糧食最低收購價的運行機理及合理確定最低收購價水平的重要性

        中國當前實行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的特點是,當市場糧價高于最低收購價時,最低收購價政策則處于休眠狀態(tài),各糧食企業(yè)收購糧食時的實際價格參照市場糧價來定;當市場糧價低于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時,糧食最低收購價的預案啟動,國家在糧食主產區(qū)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格,由中儲糧總公司和其委托公司按照最低收購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存在保證了主產區(qū)農民手中糧食的實際出售價格不會低于最低收購價格,其運行機理如圖1所示。

        在圖1中,D為某種糧食品種的需求曲線,S1、S2、S3均為該糧食品種的供給曲線,政府制定的該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為PZ。假如開始時供給曲線為S1,供求均衡點的市場糧價為P1,由于P1位于之PZ上,最低收購價預案不啟動,糧食收購企業(yè)參照市場價格P1收購糧食。假如糧食市場供給增加,糧食供給曲線變成S3,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市場糧價下降到P2,由于P2低于PZ,國家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以最低收購價PZ收購農民的糧食。國有糧食收購企業(yè)的大量收購會使流通中的糧食減少,這樣會引導市場糧價逐漸回升。例如,當國家的糧食收購量達到Q2Q3時,糧食供應曲線從S2左移到S3,市場糧價恢復到最低收購價水平。

        從糧食最低收購價的運行機理可以看出,合理的最低收購價水平非常重要。最低收購價水平確定過低,則不能保護農民種糧利益,難以起到調動糧農生產該種糧食積極性的作用。但是,最低收購價水平也不能過高,如果一種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水平確定過高,在過高的最低收購價水平的引導下,農民生產該種糧食的積極性過高,這樣會引起種植業(yè)結構的不合理,并導致該糧食品種的市場供給過剩,加大糧食上市時市場糧價下行壓力,國家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將會因為財政資金以及倉儲能力的不足而難以得到有效執(zhí)行,最后糧價下跌帶來的損失可能還得由農民自己承擔。

        實際上,在中國政府實行糧食保護價收購時期,我們是有這方面經驗教訓的。20世紀90年代初期剛建立糧食保護價收購制度之時,由于中國仍然處在糧食供給不足的陰影之中,因而制定的糧食保護價水平較高,如1993年中國出臺的糧食收購保護價政策就要求保護價水平不低于定購價。隨后1994年、1995年中國糧食定購價的兩次大幅提升,保護價因而也處于較高的水平,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高漲,糧食產量快速提升,改變了糧食市場供給不足的局面,但由于在當時的情況下,過高的糧食保護價給農民傳遞了錯誤信息,使他們繼續(xù)不斷擴大糧食生產,進而造成90年代后期中國糧食市場的結構性和階段性過剩,導致市場糧價持續(xù)下跌,糧食保護價敞開收購政策也因國有糧食購銷企業(yè)虧損嚴重、財政不堪重負以及倉儲能力限制而難以落實到位,出現(xiàn)了農民賣糧難的局面。其后,鑒于市場糧價不斷下降,中國政府又不斷調低保護價與定購價水平。1999年和2000年,國家連續(xù)兩次較大幅度調低糧食定購價,同時從1999年開始實行保護價與定購價同價的政策。但由于在糧食主產區(qū)市場糧價已經低于定購價和保護價,這給糧食收購部門執(zhí)行“順價銷售”政策造成較大困難,財政資金與倉儲緊張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的緩解,由此造成隨后幾年糧食保護價一直處于低水平,出現(xiàn)了所謂的“保護價不保護”的情況,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結果大量農民放棄農業(yè)外出務工。中國糧食播種面積從1999-2003年連續(xù)5年下降,糧食產量也從1998年的5.12億t下降到2003年的4.31億t,跌幅達16%左右,又一度造成了國內糧食供求緊張的局面。

        2004年以來中國政府在制定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水平方面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2004年政府規(guī)定的稻谷最低收購價水平至2007年連續(xù)4年未作調整,而這4年稻谷的生產費用是不斷上升的,由此造成了2007年農民的稻谷種植積極性有一定下降。2007年全國稻谷播種總面積2 923萬公頃左右,①相比2006年的2 930萬公頃,減少了7萬公頃。2007年稻谷產量之所以能略增,主要得益于2007年稻谷生長期間的氣象條件總體良好,稻谷單產提高,否則2007年的稻谷產量很有可能是下降的。

        因此,為了后期中國的糧食生產的穩(wěn)定,每年確定一個合理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就成為宏觀決策部門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基于生產要素適當補償?shù)募Z食最低收購價定價機制

        目前世界各國在確定糧食支持與保護價格的高低時都要兼顧生產者的利益與國家的財政能力,這不僅可以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而且又不會造成供給過剩,從而保持供求的均衡。在此基礎上,各國確定農產品支持與保護價格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以前幾年的市場價格為基準,再乘以適當百分比;二是以生產成本為基準,再加上適當利潤。美國就是采用前一種方法來確定農產品支持價格(又稱抵貸價格)水平的。美國的《1933年農業(yè)調整法》規(guī)定農產品支持價格水平以1910-1914年的平價為基礎,再乘以相應百分比,即常說的貸款率,貸款率的高低可根據農產品供求情況適當進行調整。二戰(zhàn)以后,美國政府將以1910-1914年的固定基期平價為基礎改為以前10年的移動平均平價為基礎[2]。美國1996年的新農業(yè)法案規(guī)定農產品支持價格水平的確定以前5年市場價格在扣除最高與最低兩個年份的價格之后的平均值作為基準抵貸價格,再乘以85%,農業(yè)部可根據期末庫存消費比的情況以及美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狀況對基準抵貸價格作適當調整[3]。

        以生產成本加上適當利潤來確定農產品的支持與保護價格水平是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采用的方法。如日本1960年以后就是按“生產成本加收入補貼”這種方法來確定稻米支持價格的;泰國政府1979年開始制定農產品收購保障價時就是根據實際生產成本再加上20%的利潤為原則的。中國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初建立糧食收購保護價格制度時,也是要求按照生產成本加上適當利潤這一原則來制定糧食保護價格水平的。如1993年2月國務院發(fā)出《關于建立糧食收購保護價格制度的通知》(國發(fā)〔1993〕12號)對糧食保護價的定價原則作出如下規(guī)定:“保護價應能夠補償糧食生產成本,并使農民得到適當?shù)氖找妗!?/p>

        筆者認為,以前幾年的市場價格乘以適當百分比這種方法來確定農產品的支持價格雖然考慮到了近幾年糧食市場的供求關系,但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一是對生產成本的變化反映不夠,以此制定出來的支持價格在年季間生產費用增長較大的情況下就難以保護到生產者利益;二是對百分比的選擇通常是比較困難的,難以做到適當。而以生產成本加上適當利潤來確定農產品的支持價格這一方法雖然考慮到了生產成本的變化,但這種方法不僅在怎樣確定適當?shù)睦麧櫵缴洗嬖诶щy,而且如何合理地計算生產成本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例如如何合理確定生產成本當中農民自有勞動的成本就是一個問題①,處理不好,計算的生產成本失真,制定出來的價格就難以起到指導作用。在考慮到上述問題后,筆者建議當前情況下可用生產要素適當補償法來確定中國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

        所謂糧食生產要素適當補償法,就是在考慮生產者的利益、國家的財政能力以及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基礎之上給每種糧食生產要素定一個適宜水平的補償,并要求以最低收購價水平計算的糧食收益與給予各種糧食生產要素的補償之和相等,以此來推算出合理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

        筆者認為,用糧食生產要素適當補償法來確定最低收購價水平有兩個好處。一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化,農業(yè)生產要素流動性逐漸增強,農民種不種糧食以及拿多少生產要素種糧食往往是要考慮投入生產要素的回報,用糧食生產要素適當回報法確定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會比較接近農民的估算,把握好要素回報水平,就可以讓農民保持適度而不至于造成供給過剩的生產積極性。二是各種糧食生產要素的適當補償水平在當前情況下比較容易找到參照標準。

        下面首先分析各種糧食生產要素適當補償?shù)拇_定問題,在此基礎上推導出糧食最低收購價的定價公式。

        農民在糧食生產中投入的要素主要有資金、勞動、耕地。目前由于農民投入到糧食生產勞動中有一部分可能是雇傭的,耕地當中有一部分可能是租用的,這兩樣都需要支付現(xiàn)金,因此,更確切地說,當前農民在糧食生產中需要投入的要素主要是生產資金、自身投入勞動、自有耕地,為此,需要做得就是給予農民投入的資金、自有勞動以及自有耕地三種要素定一個適當水平的補償。

        1. 農戶生產資金的適當補償。農民在糧食生產中投入資金,當然期望所投資金能得到一個適當回報,按理論上來講可以參照社會平均利潤率來確定糧食生產資金的回報率,但在實際中確定社會平均利潤率是很困難的,況且由于受到素質和能力限制,農民把資金投入到其他領域是受到約束的。根據中國實際情況,我們建議依據資金借貸利率水平來確定農民生產資金的回報率。理由是如果生產資金是自有的,農民不把資金投入到糧食生產而存入銀行則可以獲得利息;如果糧食生產資金是從銀行借來的,資金的回報要能補償貸款所需支付利息才說得過去。為了便于計算,假定農民生產資金中自有資金和借貸資金各占一半,這樣就可以用當時銀行資金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的平均數(shù)作為農民生產資金的回報率。另外,由于農民用于糧食生產的資金中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收回,同樣為了簡便,假定這些資金從墊付到收回需要一年時間,那么農民生產資金的回報率就可以依據1年期定期存款年利息率與1年期定期貸款年利息率的平均數(shù)來計算,這樣的回報率水平應該是生產者至少應該得到的,也是政府財政以及消費者可以承受的。因此,糧食生產中所用生產資金的適當回報用可下式表示:

        農戶糧食生產所用資金的適當補償=農戶糧食生產所用資金數(shù)額×〔1+(1年期定期存款年利息率+1年期貸款年利息率)/2〕(1)

        2. 農戶自身投入勞動的適當補償。隨著中國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農業(yè)勞動力的就業(yè)選擇空間變大,因此,為了保持農民糧食生產的積極性,就應當給農民自身投入到糧食生產中的勞動一個合理的報酬水平?;谶m當?shù)脑瓌t,我們認為用農民外出打工的工資水平衡量會顯得偏高,但用農村糧食生產雇工的工價來衡量應該是可以的,同樣的勞動,農民自身投入勞動應得到的報酬水平沒有理由比雇工的勞動報酬水平低,這樣的工資水平應該是政府財政以及消費者都可以認同的,并且在農村地區(qū)做臨時工等,大體上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勞動報酬標準,不論是雇主還是受雇者,一般都遵守這些報酬標準,因此操作起來也是可行的。于是有下式:

        農戶糧食生產中自身投入勞動的適當補償= 農戶糧食生產中自身投工數(shù)量×糧食生產中雇工工價(2)

        3. 農戶自有耕地的應得的補償。對于農戶自有耕地的應得的補償水平,可采用糧食生產用地平均轉包費來確定,這與中國當前的新農產品生產成本核算指標體系中對自營地折租的計算方法保持一致(2004年開始的新農產品生產成本核算指標體系在計算自營地折租時就是參照當?shù)馗剞D包費為依據的)。因此,糧食生產中農戶自有耕地的適當補償用下式表示:

        農戶自有耕地適當回報=農戶自有耕地面積×糧食生產用地平均轉包費 (3)

        由于要求以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計算的農戶糧食收益要與給予各種糧食生產要素的補償之和相等,所以有

        農戶糧食收益=最低收購價格×糧食產量=農戶所用資金數(shù)額×〔1+(1年期定期存款年利息率+1年期貸款年利息率)/2〕+農戶自身投工數(shù)量×糧食生產雇工工價+農戶自有耕地面積×糧食生產用地平均轉包費(4)

        因此,可得出中國糧食最低收購價的定價公式如下:

        糧食最低收購價={農戶所用資金數(shù)額×〔1+(1年期定期存款年利息率+1年期貸款年利息率)/2〕+農戶自身投工數(shù)量×糧食生產雇工工價+農戶自有耕地面積×糧食生產用地平均轉包費}/農戶糧食產量(5)

        在當前情況下,依據有關調查單位公布的主產區(qū)農戶各種糧食品種每畝生產成本收益方面的資料,按照上述方法就可算出每畝糧食所耗生產要素的應得的補償數(shù)額,進而根據畝產量推算出單位數(shù)量(通常每50公斤)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水平。

        三、糧食最低收購價定價機制的具體運用

        本文這一部分將以筆者提出的定價方法來制定中國糧食主產區(qū)的小麥和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水平。依據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公布的資料,可以得到2006年中國糧食主產區(qū)小麥和稻谷生產成本方面的數(shù)據,見表1。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最低收購價需要在年初公布,因此一般是采用上一年的相關調查資料來確定最低收購價水平。下面我們就是以2006年的有關調查數(shù)據來制定2007年中國糧食主產區(qū)小麥和稻谷的最低收購價。

        從表1中可得到糧食主產區(qū)農戶平均每畝小麥生產所用的現(xiàn)金為236.59元,自身投工數(shù)量為6.86個,小麥生產中的平均雇工工價為24.53元,每畝小麥生產平均自營地折租為52.25元。另外,2007年年初央行規(guī)定的中國1年期定期存款年利息率為2.52%,1年期存款年利息率為6.12%,因此,依據糧食最低收購價定價公式,有:

        每50kg小麥最低收購價={236.59×〔1+(2.52%+6.12%)/2〕+6.86×24.53+52.25}/小麥畝產量×50(6)

        按照同樣方法,可以制定出稻谷的最低收購價:

        每50kg小麥最低收購價={289.61×〔1+(2.52%+6.12%)/2〕+9.70×33.43+64.69}/稻谷畝產量×50(7)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小麥與稻谷畝產量的選擇問題。由于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既受投入和科技水平影響,又受氣候條件影響,制定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所依據的單位面積產量應該剔除氣候條件的影響,但應能反映目前的投入和科技水平,所以制定最低收購價格時,我們以最近3年即2004-2006年的糧食畝產量的平均數(shù)為依據,這樣既能剔除氣候條件的影響,又能代表當前的糧食生產投入和科技進步水平。

        根據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公布的調查數(shù)據,2004-2006年小麥的畝產量分別為339.80kg、 325.80kg、351.80kg,平均為339.13kg;稻谷的畝產量分別為450.90kg、431.36kg、436.30kg,平均為439.40kg。由此可算出每50kg小麥最低收購價為69元左右,每50kg稻谷最低收購價為79元左右。

        實際上,2007年中國政府公布的每50kg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的最低收購分別價為72元、69元、69元,小麥最低收購價平均水平在70元左右;每50公斤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的最低收購價分別為70元、72元、75元,稻谷最低收購價平均水平在72元左右。我們按照本文提出的定價方法計算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與政府規(guī)定的標準相當,但按照本文提出的定價方法計算的稻谷最低收購價水平要高于政府規(guī)定的水平。從國內小麥市場來看,2006年國家在小麥主產區(qū)實行的最低收購價政策(每50kg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的最低收購分別價為72元、69元、69元)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植小麥的積極性,當年供需形勢已由產需不足需轉為產需有余,國有糧食部門最低收購價小麥收購數(shù)量巨大,達4 098萬t,占11個小麥主產區(qū)收購總量的55%,導致年末小麥庫存水平大幅提高[4]。因此2007年中國政府未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格而是繼續(xù)維持在2006年的水平是得當?shù)模舱f明按照本文提出的定價方法計算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是合理的。再來看國內稻谷市場,2006年中國稻谷供需狀況才由前幾年的產需不足變?yōu)楫a需基本平衡。因此,在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有所上漲的情況下,為了在2007年能繼續(xù)調動農民的稻谷種植積極性,中國政府應該適當提高2007年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水平,但是2007年中國政府規(guī)定的稻谷最低收購價依然維持在2006年的水平,即每50kg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的最低收購價分別為70元、72元、75元,平均水平在72元左右,結果農民的稻谷生產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前文已講過,2007年全國稻谷播種總面積比2006年減少了7萬公頃,這顯示出2007年中國政府規(guī)定的稻谷最低收購價水平是有點偏低的。按照本文提出的定價方法,2007年稻谷的最低收購價的平均水平定在79元左右較為合理,即使考慮到國家每畝稻谷生產的補貼收入有20多元,平均算每50kg的補貼3元左右,也應該使2007年稻谷最低收購價的平均水平保持在76元左右。

        四、政策與建議

        2008年,中國政府在年初連續(xù)兩次較大幅度地提高主產區(qū)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調動了主產區(qū)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中國糧食總產量首次取得連續(xù)五年增長的佳績。以后政府部門準備繼續(xù)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為此,筆者建議:

        1. 用糧食生產要素適當補償法確定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化,農業(yè)生產要素流動性逐漸增強,農民擁有的生產要素有了更廣的投放范圍,農民習慣把種糧收入與生產要素在其他用途上可獲得的回報進行比較,因此用給每種糧食生產要素一個適當補償?shù)姆椒ù_定的最低收購價水平會比較接近農民的估算,能獲得農民的認同。只要價格制定者能選擇好每種生產要素補償水平的參照標準,就可避免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過高或過低,保持在適中的水平,這樣有利于讓農民保持適度而不至于造成供給過剩的生產積極性。

        2. 實行年初公布的糧食最低收購價可以調整一次的制度。為了引導農民的生產行為,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一般是在年初農民生產前公布,因此公布的價格只能以上年的糧食生產投入情況來計算,但如果當年的糧食生產投入費用出現(xiàn)大幅上漲,年初確定的糧食最低收購價就會顯得偏低,不能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也起不到應有的引導作用。因此,我們建議,政府在年初農民生產初步公布當年的糧食最低收購價,在糧食上市之前,如果當年的糧食生產投入費用增幅不大則糧食最低收購價不作調整,如果當年的糧食生產投入費用漲幅超過某一規(guī)定的幅度則調整一次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

        3. 主要糧食品種都應該納入最低收購價支持政策范圍。對主要糧食品種的區(qū)別對待政策很可能會導致糧食供給結構的失衡。目前中國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只包括主產區(qū)的小麥和稻谷兩個品種,而中國糧食市場現(xiàn)在的情況是谷物供給有余,大豆供給嚴重不足,需要大量進口。2007年,中國大豆進口量超過3 000萬t,而當年中國大豆產量僅為1 400萬t左右。因此,主要糧食品種都應該納入最低收購價政策支持范圍,包括大豆。

        4. 一種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水平的確定需要根據其品質以及供求狀況進行適當調整。由于可能存在幾種糧食品種在生產中需要耗費的投入要素數(shù)量相差不大,因而計算出來的各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水平也差不多的情況,但這些糧食品種在品質以及面對的供求形勢方面可能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政府部門能依據這些糧食品種的供需狀況對其最低收購價水平進行適當調整,對品質低、供過于求的糧食品種要在原來基礎上適當調低價格水平,而對品質好、供不應求的糧食品種要在原來基礎上適當調高價格水平,以引導生產結構與需求結構相一致。

        注釋:

        ①在對農民自有勞動工價的計算上,世界上各個國家是有區(qū)別的,例如美國按農業(yè)相關行業(yè)工人的工資水平的3/4來計算農場主自有勞動報酬;日本在核定稻米的生產成本時,對農民自身勞動力成本按工業(yè)的平均工資計算,由此也導致了日本的稻米生產成本遠高于世界上其他國家。中國在2004年以前對農民勞動日的工價的計算是以當年農業(yè)勞動力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依據的,其計算公式為:某年農業(yè)勞動日工價=(當年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每農業(yè)勞動力負擔人口天)/全年勞動日天數(shù)(254天)。2004年以后,中國對農民勞動日工價的計算改為以上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依據,計算公式為:某年農業(yè)勞動日工價=本地上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本地上年每個鄉(xiāng)村從業(yè)人員負擔人口數(shù)÷全年勞動天數(shù)(365天)。由于依據以上方法計算出來的勞動日工價偏低(通常只有中國農村實際農業(yè)雇工工價的一半左右),造成了對農民農業(yè)生產成本的低估。

        參考文獻:

        [1]佟遠明.2007年稻谷市場供求形勢分析與2008年展望[J].農業(yè)展望,2008,(2).

        [2]徐兆銘.試論國家糧食儲備制度的改革與完善[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1999,(4).

        [3]姚今觀,紀良綱,等.中國農產品流通體制與價格制度 [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1995.

        [4]羅守全.我國與歐盟、美國糧食保護價政策的比較[J].中國糧食經濟,2002,(4).

        [5]聶振邦.中國糧食發(fā)展報告(2007)[R].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張增強

        責任校對:華 菁

        A Study about Reasonable Determine Mechanism of the Minimum Supporting Price of Grain in China

        Fang Hong

        (Macro-economics Research Center, Southwest Finance University, Chengdu 610074, China)

        Abstract: It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that the minimum grain price level is too low or too high. Maintaining a reasonable minimum grain price level is conducive to stabilizing grain production. We can make the minimum support price of grain by the way of giving each factor for grain production a appropriate compensation.

        Key words: minimum supporting price of grain; reasonable price level; pricing mechanism; production element appropriate compensation method

        99riav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天堂| 精品奇米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视频国产91自拍|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免费人成毛片乱码| 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日韩|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中文字幕| 99国产精品久久久蜜芽|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道一本快点视频| 丰满少妇被猛进去高潮| 亚欧美日韩香蕉在线播放视频| 日韩无码视频淫乱|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中文字幕av长濑麻美| 亚洲日产一线二线三线精华液|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av资源吧首页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综合| av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亚洲午夜无码AV不卡| 国产精品第一区亚洲精品| 综合图区亚洲另类偷窥| 中文字幕日本特黄aa毛片|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久久久| 亚洲熟妇一区二区蜜桃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九色| 日韩精品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女人脱了内裤趴开腿让男躁| 国际无码精品| 丝袜美腿诱惑一二三区|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在线看永久av片免费| 成人精品免费av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av在线|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色综合另类小说图片区| 国产午夜三级精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