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料:泥優(yōu)火好,其壺必美
泥料,俗名“紫砂”很不確切。泥料除紫色外,尚有紅泥、黃泥等泥色,歷史上宜興優(yōu)秀制壺藝人可以說個個都是選配泥料的高手。極好的泥料如同木料(硬木)中的小葉紫檀、海南黃花梨一樣,屬名貴的材質(zhì)。
壺一旦千度成陶,我們便可從剛燒成的壺上看出其原料的優(yōu)劣,如果泥火好,壺上有光澤,這恐怕是壺料中所含金屬氧化物造成的。好的壺,一定有足夠的堅硬度,在實用方面,好壺能沏出茶的純正滋味來。
造型:“怪”并不一定美
近五個世紀以來,一代又一代宜興紫砂壺名家所創(chuàng)造的壺式,極大地豐富了世界陶瓷藝術(shù)。宜興壺可大致分為“光”“花”兩大類。它將瓜果李桃、梅蘭竹菊,乃至升、斗、桶、磨等民間器物皆一一表現(xiàn)。今日宜興有原紫砂廠背景的藝人所制作的壺型,有著“個性造型”之美。因為這批人在幾位制壺大家的輔導下,將四百多年的紫砂技藝得以傳承。民間的工匠當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能將壺做得富有美感,但有相當一部分還偏于“惡俗”。大凡標榜了“怪壺”的即屬此類。
做工:標準不在粗細
從手工藝角度看,做宜興壺很像做木工家具?!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鳌?,優(yōu)秀藝人所用的百余種工具十之八九都是自己親手制作的。是能工巧匠還是笨工劣匠,在其所做的壺上都會有所體現(xiàn)。收藏中應該搞清不同名家的特點及擅長,比如:王寅春擅長金紋器,顧景舟擅長仿優(yōu)制歷代名家,朱可心擅花器。
收藏中難以把握的是:為何某些看似較粗的工,也出自名家高手。如吳云根暮年所做的兩把壺并不精細,程壽珍的“掇球”壺把兒也有些偏。精和細是相對而言,同一名家所做的壺,其粗工未必不如細工。
教您如何更好收藏紫砂
另外,收藏者還要識破借助車床刨床等機械處理的壺。這是由于市場上推崇壺蓋嚴絲合縫的結(jié)果。今日宜興已有“整口蓋”的專業(yè)戶了。
有了美型、精料、好工,窯火也異常重要?!盎稹钡那〉胶锰?,會在壺上有所反映,沏茶時也能看出,尤其在沏高品質(zhì)茶時就能分辨出壺的優(yōu)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