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新
關鍵詞: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醫(yī)藥療法;綜述
中圖分類號:R541.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9)09—0073—0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種復雜的臨床證候群,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臨床上以肺循環(huán)和/或體循環(huán)瘀血以及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為主要特征。中醫(yī)屬于“驚悸”、“怔忡”、“喘證”、“痰飲”、“水腫”等范疇。中醫(yī)診治心力衰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治法方藥亦頗具特色,現(xiàn)將近年中醫(yī)藥治療該病方法概述如下。
1病因病機
目前比較公認的是虛實夾雜、本虛標實,本虛主要是氣陽虧虛,還涉及陰傷,臟器以心為主,還與腎、脾、肺相關;標實主要是血瘀痰飲和水濕為患。郭維琴認為氣虛血瘀、陽虛水泛是心衰最主要的病機,心氣虛、心陽虛是其病理基礎,血脈瘀滯為其中心環(huán)節(jié)。毛春燕認為本病心、肺、脾、腎虛衰是本,濕濁瘀血內停為標,外邪引動為誘因。梁東輝提出心衰早期由心(肺)氣虛所致,進一步發(fā)展可出現(xiàn)陽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陽氣虛脫等病理結果,在心衰整個過程中,單純虛證極少,虛實夾雜最多,且瘀、痰、水三者常相兼并見。其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脾腎肺肝,臨床辨證可分為心氣不足、心陽虛衰、心腎陽虛、心脾腎陽虛、陽氣虛脫、氣陰兩虛等證型。Ⅰ度心衰以心氣不足證為主,Ⅱ度心衰以心腎陽虛證居多,Ⅲ度心衰主要見于心脾腎陽虛或氣陰兩虛證型。Ⅱ、Ⅲ度心衰均為多臟腑病變,陽氣虛脫、陰陽兩虛證型幾乎均是Ⅲ度心衰,各證型多表現(xiàn)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的病機特點。劉宗蓮等認為,心力衰竭脾腎陽虛固屬多見,而氣陰兩虛亦不乏其人,尤其是該病后期,水腫明顯,中西藥利尿劑疊進,加之溫陽藥的應用,使得陰津更傷。曹雪濱等從心衰的中醫(yī)辨證分型特點上總結出心氣虛是正虛證中最為常見的證候,血瘀、痰濁為常見標實,本病終末期血瘀、水停、痰濁并見,正虛與邪實相互交織,共同存在。并認為氣虛血瘀貫穿于本病始終,是最基本的病理機制及常見證候。
2辨證論治
連林芳治療心衰分為4型:心肺虧虛、痰濁壅阻型:治宜遵“急則治其標”的原則,先燥濕化痰,方予二陳湯、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心脾兩虧、氣血不足型:方用歸脾湯或人參養(yǎng)榮湯加減;心腎陽虛、飲邪上泛型:治宜溫補心腎,化氣行水,方用真武湯加減;心肝同病、濕瘀互結型:常見于久患心病,方用四逆散、桃紅四物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張元在臨床中用生脈散,桂甘龍牡湯加減治療心悸氣短型心衰,以益其虛損,補其不足;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治療心咳喘滿型心衰,以瀉肺逐飲,補益心肺;用真武湯、桂枝茯苓丸治療心水腫脹型心衰,以溫陽利水、活血化瘀;用參附龍牡湯、獨參湯或四逆散治療心脫肺絕型心衰,以益氣回陽固脫。謝樂將本病分為3型:氣陰兩虛型方用炙甘草湯合血府逐瘀湯,去生地黃、火麻仁、大棗、桔梗;陰虛血瘀型方用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風痰阻滯型方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和血府逐瘀湯加減。鄧鐵濤認為“五臟皆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非獨心也”,治療本病主張五臟相關,以心為本。本虛標實,重在補虛,陰陽分治,溫補為上,病證結合,靈活變通,陰陽之間,又以陽氣為上。焦增綿根據(jù)本病水濕為病的特點及治療水濕的經(jīng)驗,提出了溫陽化氣、調氣血、調暢三焦、宣氣等清利水濕4法,并強調利水濕是重要環(huán)節(jié)。
黃永生則通過辨急性與慢性、辨誘因、辨標本盛衰,將本病分為6型(氣陰兩虛證、氣虛血瘀證、陰陽兩虛證、陽虛水泛證、陽衰氣脫證和陰竭陽脫證),基本治法為益氣溫阻、化痰利水。
3專法治療
臨床中醫(yī)治療心衰最常用的方法為益氣活血法,唐劍林以益氣活血利水法冶療心衰48例,藥用黨參、丹參、茯苓皮、麥冬、益母草、萬年青根、玉米須、澤蘭、葶藶子、炙甘草、五加皮。臨床療效顯著5例,有效9例,無效4例??傆行蕿?1.7%。鄭軍用溫陽利水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8例,藥用制附子、白術、炙甘草、澤蘭、桂枝、黨參、澤瀉、桑白皮、茯苓、益母草、丹參。喘咳較重者加葶藶子、蘇子。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顯效20例,有效2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8%。對照組顯效9例,有效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79.1%,2組比較,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P<0.05。張振琪以益氣活血為法治療本病,以黃芪、丹參、北沙參、赤芍、茯苓為基礎方,水腫甚者加車前子、澤瀉;氣陰兩虛者加麥冬、五味子;舌質紫黯者加桃仁,每日1劑,水煎服。對照組30例,用地高辛0.12~0.125mg,口服。酌用利尿劑及血管擴張劑,限攝鈉鹽。結果:8周后顯效率分別為66,7%、26,7%,有效率為30%、56.6%,無效率為3.3%、16.7%,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陶泉等運用益氣活血利水法治療CHF123例,隨癥加減,結果總有效率為93.5%,2年內未復發(fā)率為49%。周一平運用益氣活血、利濕化痰法治療CHF43例。寒痰瘀阻加蘇梗、桔梗、大腹皮;肺腎兩虛加附片、桂枝、大腹皮;Ⅱ度以上CHF應用強心劑、利尿劑、卡托普利。結果顯效率為44.2%,有效率為90.7%。
4專方專藥
吳素琴采用生脈注射液、黃芪注射液聯(lián)合應用治療心衰60例,結果治療組臨床心功能改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別為31.66%和81.66%,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P<0.01)。保廷玉對心衰患者在常規(guī)吸氧、抗感染、利尿、強心、擴血管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加用靜脈滴注丹參或參脈注射液,口服自擬抗心衰方,重癥患者加用中藥灌腸,15天為1個療程,觀察76例心衰患者,顯效率治療組為73.68%,對照組為34.21%;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7.36%,對照組為78.94%,提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衰可明顯增強療效,減少復發(fā)。曹傳明等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肺心病心衰,服藥13天,咳喘、心悸、氣短等癥狀明顯改善。鄒存珍。_以真武湯加味治療肺心病合并心衰20例,并與西藥對照組比較,結果心功能指標及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明顯改善。豈云祥等運用強心湯治療CHF 174例,結果顯效63例,有效107例,無效4例。金長娟運用強心瀉肺治療西藥常規(guī)治療無效的難治性CHF 70例,結果顯效率為47.1%,有效率為52.9%。
5實驗研究
許多研究顯示:中藥改善心功能與調節(jié)RAAS的活性有關,王振濤等對wistar心衰模型大鼠注射活血注射液(由黨參、黃芪1:1組成),用放射免疫法測得模型組心肌局部RA、AngⅡ明顯高于手術組。活血、益氣注射液可以降低心肌局部RA、AngⅡ活性,其作用是由于對心肌局部RA、AngⅡ的內分泌和旁分泌有明顯抑制作用。提示活血、益氣中藥是通過內分泌系統(tǒng)活性而治療心衰的機理。蔣梅先等通過對112例患者的心功能及心鈉素(ANP)、腎素(Ren)、血管緊張素(Ang)等檢測指標的觀察,探討研究心衰患者“心腎同病”病機與循環(huán)激素的相關性,結果顯示ANP血漿濃度的上升是“心氣虛證”的標志,RAS的激活標志著“心腎同病”病機,上述指標亦可作為心衰病情判斷及藥物療效評估的依據(jù)之一。
羅心平等在結扎冠脈造成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觀察了黃芪對心梗后左室功能及膠原改建影響,結果表明:與心梗對照組比較,黃芪可降低6周時的血漿、非梗死區(qū)心肌AngⅡ及血漿ALD水平(P<0.05),2周及6周時可明顯升高+dP/dtmax及—dP/dtmax水平(P<0.05),減少非梗死區(qū)左室心肌羥脯氨酸的含量,降低非梗死區(qū)左室心肌I型及Ⅲ型膠原的比值(P<0.05)。趙英強等采用腹主動脈縮窄術復制大鼠模型,用原位凋亡檢測方法及電鏡觀察各組心肌細胞凋亡的情況,研究強心沖劑對心衰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結果顯示正常對照組大鼠心肌無細胞凋亡,模型組凋亡明顯;強心沖劑能明顯改善凋亡,與卡托普利作用相當。杜麗等以給動物灌服寒涼藥及結扎冠狀動脈并逐漸縮窄主動脈口徑,制作家兔CHF少陰病陽虛水停模型,用加味真武湯可明顯抑制心肌細胞的凋亡,與空白組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加味真武湯對CHF心肌細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是其治療CHF的機理之一。
6問題與展望
中醫(yī)藥治療心衰療效確切,極少發(fā)生毒副作用。隨著臨床、實驗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yī)藥在增強療效、改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避免不良反應等方面顯示其特色優(yōu)勢。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是目前中醫(yī)對本病證的研究缺乏統(tǒng)一的辨證標準以及客觀、系統(tǒng)、有效的臨床療效評價指標,而使研究結果難于推廣。其次,對中醫(yī)藥治療本病的機理研究仍處于較低水平,多集中于神經(jīng)內分泌以及血流動力學方面。從細胞、分子水平上探討中藥治療心衰機制的研究報道較少。此外,中藥注射劑的篩選研究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今后還需加強中醫(yī)對心衰治療標準化、客觀化、規(guī)范化的研究,充分發(fā)揮中醫(yī)的優(yōu)勢,推動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