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萊塢縱橫十多年的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文化身份,《赤壁》既是他的回歸之路,又將是他憑借東方文化重新征服西方的一次沖擊
2000年吳宇森拍完《碟中諜2》的時候,有記者問他:你還有興趣再拍一些中文電影嗎?他說,“不會了,我會繼續(xù)拍英語電影?!比欢?,8年過去,他帶著《赤壁》回來了。
制片人張家振第一個反對他回來。在好萊塢,一部電影的片酬抵得上中國好幾部電影的投資。他問吳宇森,“你要到中國拍《赤壁》,就意味著要暫時放棄好萊塢,你愿不愿意?”吳宇森只說了兩個字:愿意。
有人中途離場,有人挺身而出
跟拍了《赤壁》全部拍攝過程的記錄片導演甘露說,沒有經過大片拍攝現(xiàn)場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做復雜。電影開拍前本來定了在湖北長江拍攝,但因為環(huán)保問題不得不臨時改在河北片場拍攝;拍攝期間遭遇的大雨又使得拍攝工作一停再停;航拍的飛行器失事;補戲時失火,又造成1死6傷。
“在《赤壁》的火車上,有些人在中途下了車,有些人又上了車,有些人下了車又再上來?!备事对趯а菔钟浝镞@樣寫道。因為和導演理念不合,武指中途換成了元奎,先前拍的一些戲就必須重拍;攝影師呂樂因為檔期不得不離組;因為身體欠佳,梁朝偉辭演諸葛亮……
禍不單行的是,直到《赤壁》開機前一天,周潤發(fā)突然宣布退出《赤壁》。原因是美國的完成保險公司并沒有同意周潤發(fā)律師擬定的這份合同,提出了73條反對意見。
周潤發(fā)始終在觸動著吳宇森的往日情懷,他們合作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無一不成為經典。在初到好萊塢的日子里,這兩人也因為英文名發(fā)音相近,而常常被老外觀眾混淆?!爸軡櫚l(fā)的身上有我自己的影子。我到了好萊塢以后,我的公司也參與過周潤發(fā)的一些片子,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機會再次聯(lián)手合作,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十幾年?!痹浀狞S金搭檔被現(xiàn)代商業(yè)制度強行拆伙,這讓吳宇森無比沮喪。他的太太牛春龍說,那幾天,吳宇森從早到晚一言不發(fā)。
主角的變動帶來的損失幾乎是毀滅性的——這意味著布景、服裝等等都要因為主角的變動而重新設計,而且,倉促之中,再去找哪個重量級男演員來擔綱男一號呢?
最后還是梁朝偉挺身救場,在得知周潤發(fā)辭演的消息以后,梁致電吳宇森,表示愿意參演《赤壁》里的任何角色。這無疑為《赤壁》劇組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角色重新調整后,梁朝偉變成了周瑜,金城武變成了諸葛亮……任何時候說起這一段,吳宇森都對偉仔充滿感激。
好脾氣的“暴力宗師”
了解吳宇森的人都知道,這個62歲,以“暴力美學”聞名的導演,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好人。他身材圓胖敦實,講話絮絮叨叨,總是笑容滿面,幾乎沒有脾氣,“我們在片場從沒見吳導發(fā)過火,就算是再糟糕的情況,他最多沉默不語,然后從頭再來?!憋椦蔹S蓋的張山說。似乎吳宇森所有的火氣和暴力,都已經發(fā)泄在他作品里如林的彈火中了。
正是他的這種寬容敦厚的東方人情味,為他在好萊塢贏得了口碑和人心。好萊塢是個現(xiàn)實而苛刻的地方,工作人員犯一點錯誤,馬上會被換掉,但吳宇森常常保護手下的工作人員,當他們出錯時,好脾氣的老頭會幫他們瞞著不讓公司知道,這為吳吸引到一批忠心耿耿的工作人員。“他們反而會為我賣命。有一次拍戲時候遇到打雷,雷就劈在人身旁,非常危險,我們都還在躲的時候,一些工作人員就冒著危險在布景、鋪軌道,準備下一個鏡頭了,這樣雨一停馬上就可以開拍?!?/p>
史上最狼狽、最艱苦的“趙云”在拍一場激烈的打戲時,突然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當時腿麻得根本站不起來了,在現(xiàn)場被抬了出去。吳宇森馬上讓胡軍回家養(yǎng)傷?!拔腋鷧菍дf,真對不起,這場戲還沒拍完呢。吳導說,沒什么對不起的,千萬別說這種話,我們會等你的。”胡軍說,導演當時就讓人把他直接從易縣拉回北京了。導演這么通人情,演員在病床上反而躺不住,傷一好胡軍馬上歸隊,幾乎跟了8個月的拍攝全程。
為了“從頭打到尾”的武戲,劇組提前一個半月在北京五環(huán)外包了一個倉庫,由武師為打戲的演員秘密訓練。胡軍每天的安排是上午武術,下午馬術。武術包括槍法、身姿、步伐……等訓練結束,胡軍自己再到飯店去跑五六公里瘦身。
“吳導不光是想把武打拍漂亮,而且想通過這些來表現(xiàn)英雄之間的交情和默契。到火燒赤壁的時候,我跟周瑜兩個人有點像《喋血雙雄》,我們互相配合,扒著纏著,甚至還有像吳導原來電影里換槍的那種換劍——我看到他這邊來人了,你也看到我后面來人了,怎么辦?我拿著他的劍‘哐’直接就把那人殺了,我這邊劍一丟他就拿到我的劍了,也是‘哐’一下,挺好玩的。”
《赤壁》里打斗場面的冗長,也跟吳宇森的好脾氣脫不了干系。他說,工作人員拍每一個畫面都好辛苦,我要顧到他們的感受,舍不得剪。
一群失意的男人
拍攝三國故事,是吳宇森心頭盤桓了數(shù)十載的一場少年夢。
從10歲起,吳宇森就鐘情于“三國”故事——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趙子龍救阿斗的忠義精神、諸葛亮的智謀與風骨……“我通常拿一塊小玻璃,把三國人物畫在玻璃上,拿個被單蓋著自己,作成像電影院一樣,那手電筒照在玻璃上,把玻璃上的圖像再投射在墻上,我的手電筒左右移動、上下推移,看起來就像人物在動。”
5歲隨全家移居香港的吳宇森,因為父親多病,一家大小全賴母親在工地抬石子負擔生計,家境十分困窘。吳因此打消了去臺灣學建筑或是美術的升學夢,他就讀于一家教會學校,精讀了許多神學、歷史學和美術著作,后來他電影里頗具宗教象征意味的白鴿和鐘樓,都來源于此。
他們所生活的木屋區(qū),“像地獄般”充滿邪惡與暴力?!拔倚〉臅r候因為身體弱,很多時候都被流氓欺負。所以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一樣東西當武器,因為我知道我一跑出這個家門口,一定會被打?!蓖甑年幱皩怯钌绊懞艽?,到了青春期,他開始看《三國演義》、《水滸傳》、《刺客列傳》……中學時代經常從課堂上溜出去看電影,最喜歡的是好萊塢的黑幫片和西部片。他向往俠客身上的豪氣和仁義。
1971年,吳宇森來到邵氏影業(yè)公司,跟隨當時最著名的動作片導演張徹拍片。張徹的作品在當時的電影市場中橫行無阻,吳宇森從中學到了許多專業(yè)技巧,“把張徹電影中的刀換成槍,就會很像我的《英雄本色》了。”在張徹身邊兩年后,吳宇森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過客》。此片的武術指導就是今日香港影壇的大哥成龍,當時兩人都是影壇小字輩,所以《過客》也沒有產生什么反響。
之后吳宇森到嘉禾公司擔任了10年導演,這被他叫做“喜劇的10年”(1973-1983),在這10年間他拍了許多完全討好市場的喜劇,他常常把少年時那種憤怒、無奈的心情放在自己的動作喜劇之中,結果就是導致觀眾們完全笑不出來。
1983年從嘉禾到新藝城后,吳宇森的事業(yè)沉入谷底,被外放到臺灣沉潛了將近3年?!拔夷菚r候很肯定我是一個好導演,雖然我的戲不賣錢。我沒有被那些謠言打倒。后來得到我的好朋友徐克的幫忙,他支持我拍《英雄本色》。那里面有很多對白,其實都是我當時的心聲。那個戲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大的突破,不光是賣座,也把我整個一生都改變過來了。”
《英雄本色》不僅是吳宇森的人生轉折點,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里程碑。這是一部香港從未有過的電影,影片中的男人歷經磨難,卻從不放棄對“義氣、地位、尊嚴”的追求。在創(chuàng)作此片時,吳宇森豪氣畢現(xiàn),多年來在影壇積郁已久的失意與報復浸透了每一個畫面,流暢如歌的剪接在今天看來仍無可挑剔。這部大場面、高質量的作品震撼了所有觀眾和影人。這部片子還為香港電影發(fā)現(xiàn)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徐克、程曉東、張國榮以及當年同樣失意影壇,被稱做“票房毒藥”的周潤發(fā)。
《赤壁》里曹操有一句臺詞:“一個失敗的人和一個失意的人碰到一起能發(fā)生什么呢?”用吳宇森自己的經歷來回答便是:“能發(fā)生奇跡?!薄队⑿郾旧氛且蝗菏б狻⑾U伏的男人征服了命運,迸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西進與東歸
對吳宇森影響最大的是美國導演薩姆·佩金法和斯坦利·庫布里克。1989年,吳宇森拍出了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喋血雙雄》,他讓暴力世界中彌漫出無法言語的浪漫,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決戰(zhàn),可以代表暴力美學的精髓:燭光中映出的圣母像,背景在圣歌中掠過無數(shù)的白鴿,一對最不應成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執(zhí)行著自己心中的正義。吳宇森說:“這是我最想用鏡頭來表達的東西,哲學式的電影,騎士般的主角,也表達出了我心中的理想?!?/p>
《喋血雙雄》讓吳宇森成了香港頭牌導演,但他在香港卻越呆越氣悶?!独笔稚裉健坊鹆?,一周里有50個類似《辣手神探》的劇本來找他。
好萊塢頗為迷戀這個香港動作片導演。為把吳宇森推向好萊塢,張家振在紐約舉辦了吳宇森影展,請了好萊塢各電影公司主管和電影圈名人來看。當時環(huán)球公司正在籌拍為尚格·云頓度身定制的《終極標靶》。云頓擁有選導演、選演員、選劇本甚至最后的剪輯權,他是吳宇森的粉絲,極力要求公司讓吳宇森來當導演。 吳宇森按照自己在香港的風格,在《終極標靶》里使用了大量慢鏡頭——電影試映時被觀眾打了40分,不合格。
最終,這部電影反復重剪了7次,環(huán)球公司“資深動作片剪接專家”使它最終得以正式上映。這部投資2000多萬美金的電影最終票房賣到 3300萬,為吳宇森打開了好萊塢的大門,但《終極標靶》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吳宇森電影。
1996年,他接手20世紀??怂构镜摹稊嗉贰!拔液孟矚g《斷箭》的劇本,我的師父張徹告訴我,要用西方的技巧拍出東方的精神?!眳怯钌f。《斷箭》最吸引人的就是飾演奸角的約翰·特拉沃爾塔模仿周潤發(fā)的每一個動作,從玩世不恭的笑容到彈煙灰的姿勢,都極具神韻。本片是吳宇森第一次按照美國電影的套路大展拳腳,《斷箭》在商業(yè)上獲得了成功,票房達到了8000多萬美元,??怂勾筚嵰话眩沧寘怯钌晒Q身A級大片導演行列。
“《斷箭》之后,我在好萊塢擁有了所有權力,剪輯權、選演員的權力、定劇本的權力……”此時的吳宇森已把握了好萊塢動作片的命脈。
《斷箭》成功以后,吳宇森、張家振和美國的經紀人合伙開了“WCG”制作公司,公司名字用的是3個人名字的首字母,后來美國人離開了,G沒有了,公司又不能叫WC,因此改名“獅子山”。
1997年的《變臉》是吳宇森電影事業(yè)的另一個高峰。吳宇森在片中找到了東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種“人道精神”和“家庭觀念”,尼古拉斯·凱奇投資高達1億美元的《變臉》被美國影評人認為是“最具吳宇森風格”的作品,這部電影一舉奪得美國當月票房冠軍:美國本土票房7000萬美元,海外收了兩億多美元;同時也為吳宇森帶來了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頒發(fā)的最高榮譽“金環(huán)獎”。
在全球狂收5億美元的《碟中諜2》之后,吳宇森連拍了兩部票房慘敗的電影,《風語者》和《致命報酬》,在成王敗寇的西方電影界,吳宇森又一次感到了失落,在好萊塢縱橫十多年的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文化身份,《赤壁》既是他的回歸之路,又將是他憑借東方文化重新征服西方的一次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