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急的河流在這里轉(zhuǎn)了個彎,河水一下子變得平靜了。
河在轉(zhuǎn)彎的當兒,泥沙沿山谷砌成了兩條狹長的平壩,河東叫東壩村,河西叫西壩村。
河不大,五根竹篙寬,沒橋。東壩人和西壩人很少來往。
這天,五個西壩人乘打漁船來到東壩村,代表西壩村百十戶人家和五個東壩人商量一件事兒,這事兒在大伙兒看來并非小事。聽說奧運火炬?zhèn)鬟f要從這里經(jīng)過,為此沿河要修一條公路。東壩人西壩人都想這條公路能從自家門前過,雙方爭執(zhí)不下,鄉(xiāng)政府要求兩村代表開會進行協(xié)商。
人多勢眾,東壩人說我們?nèi)硕?,公路該從東壩過。
西壩人不贊成人多因素,認為那樣不公平、不合理,也不科學。東壩人比西壩人多是不假,可出去打工的人東壩比西壩多也不假,你們那個包工頭一人就帶出去了好幾十人,現(xiàn)在在壩子上種莊稼的人比我們還少。
要公平要合理要科學那就比賽點兒啥,贏了也心安理得。
比就比吧,輸了也心甘情愿。
比賽啥呢?總不能辦個農(nóng)民運動會吧。
既然是奧運火炬?zhèn)鬟f,還是得體現(xiàn)點奧運精神吧,咱不整那么多大項小項的,就整三五個定出輸贏得了。
雙方討論決定比賽三個項目:挑擔、踩假水、剝花生。每個項目取前三名記分,冠軍記三分,亞軍記兩分,第三名本應(yīng)記一分,但最后容易形成平分,因此第三名只記零點五分。
比賽如期進行。
先是在西壩村進行挑擔比賽。東壩人像趕集一樣,乘船來到西壩村。這是一個仿舉重項目,有兩小項。一是仿抓舉,挑兩筐石子,原地蹭起身,站直腰;二是仿挺舉,挑著擔蹭起身前行十米,最后比擔子的總重量。挑擔項目西壩村勝出,得三點五分,東壩村得兩分。
第二個項目是踩假水,在河中進行。河兩岸站滿了圍觀的人群,東西分明。踩假水既不是蛙游也不是仰游更不是自由游,人頭頂十公斤重的提籃,腳踩水前進,籃筐不得進水,雙方同時對游,先上岸為勝。這一項目仍是西壩村勝出,得三點五分,東壩村得兩分。
東壩村連遭敗績。西壩人高興了,誰叫你們東壩年輕力壯的男人都去打工了呢。東壩人說還不知道誰笑到最后呢。
第三個項目是剝花生,在東壩村進行。西壩人像趕集一樣,乘船來到東壩村。原本第三個項目是安排跑步或者劃船什么的,當時娘們兒不樂意了,憑什么都是男人們的項目,奧運會上中國女子得的金牌比男子還多呢!那女子比啥子呢,總不能比繡花吧,那不好評判呀!想來想去,東西壩都盛產(chǎn)花生,就比剝花生吧,五十斤殼子花生,看誰先剝成仁。這個項目東壩村終于勝了,得五分,西壩村得零點五分。
總成績東壩村九分,西壩村八分,東壩村勝。
西壩人輸?shù)貌桓市?,得了兩個第一最終還輸了,輸給東壩村的娘們兒了。
東壩人樂呵呵,婦女不只半邊天。
雙方代表將磋商結(jié)果上報鄉(xiāng)政府:東西兩壩村民一致同意公路從東壩村經(jīng)過。
東壩人開始忙前忙后,為修路的事四處張羅。張家的房子要拆,李家的田土要占。村長要求各家各戶通知在外打工的人員,公路一旦動工通通回村投工投勞,公家出錢,我們出點兒力算啥。
東壩人遲遲不見公路動工,便催村長去鄉(xiāng)里問問,得到的答復(fù)是,公路不知怎么改道了,不從河壩經(jīng)過。
東壩人很失望。娘們兒更氣,剝花生指甲都脫殼了,空歡喜一場。
西壩人也失望。男人更氣,比賽輸了,火炬?zhèn)鬟f也看不到了。
東壩人說不服氣就再來比試比試。于是雙方約定,每年的8月8日,輪流在東西兩壩舉辦鄉(xiāng)村運動會。一年河東,一年河西。
(責任編輯 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