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苓 山東菏澤人,供職于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出版過小說、散文集《吹滅讀書燈》、《站在黃沙梁邊上》、《繞不過去的村莊》、《簡單日子》、《綠色女孩》等。主編《二十世紀(jì)的記憶》十二卷本、《大師書齋》三十五卷本、《中國先鋒散文檔案》十卷本、《城市文化檔案》十卷本、《思想者說》兩卷本等約兩千多萬字。
有字的破紙也是好的
李叔同說,世上沒有什么不好的,一切都是好的,蘿卜白菜也是好的,有字的破紙也是好的。我想那是因為他有一雙好眼睛——“見山仍是山”的眼睛,澄明的眼睛,慈悲的眼睛,惻悵的眼睛。王國維的眼睛是“見山不是山”,李叔同比他更進一步——經(jīng)歷人世愁苦之后再看人世,原來,一切如此清新,如此燦爛。
比較蘿卜青菜的好我倒喜愛這個“好”:有字的破紙也是好的。或許我家,我身邊,枕邊,也太多有字的破紙吧。由衷的喜愛從前的人,那種敬惜字紙的態(tài)度,那種紙張里散發(fā)的油墨,那洇暈的香氣……連我三歲的孩子都迷上了一本書《舊墨二記——世紀(jì)學(xué)人的墨跡與往事》,他命名為“從前的人寫的字”,當(dāng)然,那本是為他買的,為的是他從小喜愛手寫體,而不是印刷體,當(dāng)然也不僅僅局限于字體,任一切手工的之于工業(yè)的。由一雙好眼睛來看,由閑與慢的心來感知,小小的三歲孩子,已開始了他藝術(shù)欣賞的獨到之旅。
有幾天陪孩子看日本電影,宮崎峻的五個系列,其中一為《兒時的點點滴滴》,主要讓孩子看畫面的風(fēng)格,真是美不勝收,灰蒙蒙的山和霧,是水墨畫的效果,大概有著手工藝時代的美;顏色絢爛的近景,似乎代表工業(yè)社會。但也是水彩水粉的風(fēng)格,是工業(yè)的早期。三歲多一點的幼兒居然從中看出美感,一遍遍要求回放。我一下子想起,一位朋友關(guān)于紙、墨、水、硯、筆的那些記憶的點點滴滴,一封信真是一篇好美文,令我?guī)缀躞@呼了。
一雙好眼睛,是需要“場”的培育的,而這培育最好在出生之初。孩子的感受力非常好,可能和我的影響有關(guān),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在我的筆記本電腦上看云,或者被我抱著在陽臺上看云,現(xiàn)在他自己說,是書迷,還是云迷和月亮迷。那時大概不到四十天吧,就每天透過西邊的窗子看云飛云落云卷云舒,他的眼睛早早接觸的是如此美的大自然,怎么能不懂得什么是美和感動?而我家窗前的一棵樹更引起他的關(guān)注,他說,一棵樹的秋天來了。每天清晨起床第一件事是要我抱到窗臺上看那棵樹,看那些葉子怎樣漸漸從綠到淺黃,再到金黃,再一天天落下,他說:“一棵樹的秋天來了”,這樣的句子,簡直是詩。出滿月不久我抱他看家里的存書,畫冊、書法,醒來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我在一張破紙上寫著什么——我個人偏好在破紙上寫東西,那種中學(xué)生用的很薄的一種作業(yè)紙,及以前單位里裁剩下的新聞紙,綿綿的有宣紙的味道,洇黃的、老舊的。
看過的書也多是老舊的,天頭地角頁眉都是批注——處處皆批注的話,說明我愛極了它,一本嶄新的書沒一處留字的書,肯定非我所愛。就像我的孩子,我愛他,所以他身上處處是我的影子,他的用詞,他的語氣,他的習(xí)慣,他的愛好興趣,他的喜怒哀樂,他關(guān)注或鄙薄的事物,他的欣賞口味。當(dāng)然,他會漸漸的在他自己的人生大書上有他自己的批注、自己的記號、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理解,我們是并列行走的兩個人,陽光下,你看到的是一大一小兩個影子,而不會是一個,我永遠都不敢、不能覆蓋了他的存在,強權(quán)他的意志。我希望陽光照在他身上和照我身上的一樣多。一個嬰兒隨時所見所聞都是美好的,因此長大一點了欣賞力很好。過年回老家,原來的區(qū)委書記請我們吃飯,他退休后棄政從文在清華學(xué)了兩年畫出了兩本畫冊,現(xiàn)場拿出來送給我們,孩子取過去歪著頭煞有介事翻了一遍,又倒回來選出其中三四幅一一評點:我感覺這幅不錯;這一幅完全水墨畫的風(fēng)格嘛,我喜歡;封底這個真棒……后證實封底那個確實是書記選送到法國參加展覽的作品,放到封底也體現(xiàn)了他本人對那一幅作品的喜愛。那晚書記喝得該是最高興的吧,孩子跟我換了位置坐他身邊老跟他干杯,喝的是水,而他喝的是酒,但他高興,一個三歲半孩子獨到地欣賞了他的畫,而且,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了,又從了一輩子政,什么恭維話沒聽過,假意或真心的,即使是我們在場的,他也明白十分夸獎當(dāng)五分聽,當(dāng)七分聽,而一個三歲孩子,挑來挑去挑了三四幅評點一番。我們成人可以預(yù)先教他說新年好爺爺奶奶好恭喜新年之類,但這個對畫的感覺且又是現(xiàn)場評點是不能夠教的,而且老書記也是現(xiàn)場拿出來的新畫冊……這可能都和很小很小時便接觸過有關(guān)。我對于文學(xué)、音樂、繪畫都是如此看法,可以不是藝術(shù)家,但要有很好的欣賞力。至于表達,等他自己成長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是文字還是色彩或音符……
背影——她看起來怎么小了
有一晚散步回來,正好遇到孩子幼兒園的潘老師。剛剛,收到她幾條短信,關(guān)于我信中所及的孩子吃飯問題。從一開始,憑直覺她是位好老師、好朋友那樣的女孩子。
一起很開心地聊天,但總是要分別的,孩子很留戀往返的,一步一回頭的:“她看起來怎么小了?”我說,誰?怎么看起來小了?孩子又自問自答:是因為離得遠嗎?他懂得站得高看得遠和站得高看得小的道理,有過很多次那樣登高遠望的經(jīng)驗,但這樣因為漸漸遠離一個人而致使變小的情形還是第一次遇到,好在他因為“站得高看得小”而舉一反三到“離得遠看得小”,三歲孩子有了這樣融會貫通的能力真是令人驚訝,看來將來學(xué)習(xí)于他將是一個愉快的過程開心的過程和輕松的過程,這也是我一直關(guān)注的,我之所以給他見識這個那個也是為了使他將來玩中學(xué)學(xué)中玩而且輕輕松松學(xué)習(xí),余下的時間精力完全可以做他更感興趣的事情。這次與潘老師的分別,孩子收獲最大,他觀察并且思考著屬于他自己的一個問題,并且自己找到了答案。他仍沉浸在潘老師帶來的喜悅中,“她要是夢到回我們的家多好呀”——寶寶知道一個愿望可以通過夢來暫時慰籍的道理,往往,他都是這樣表達:我夢到……但這次我知道他真正的意思是,他希望在夢里見到潘老師來我們家并和他一起玩。我說,這是你的夢你的希望,不是潘老師的夢,你要是希望她來你可以發(fā)出邀請的。繼而他明白了“她夢”還是“我夢”的區(qū)別,說“我夢到她來我們家了”。
親愛的潘老師,你看一個剛?cè)雸@一周的孩子對你是怎樣的感情。做老師是多么幸福多么開心的一件事呀,不知道你是否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你的背影,原來一直在孩子的默默注視里,我抱著他,他往后看著,我不知道他的眼光煥發(fā)著怎樣溫柔而迷人的神采,看著你一步步走遠,漸行漸遠——她看起來怎么小了?這是一個物理中的光學(xué)問題,更是一個人性的問題——關(guān)乎愛。
一直不知道你的年齡,但想象著還是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小少女,人生中最美好的澀澀年華,童心,夢想,使你的臉龐永遠是別于一般的純凈。如果你還沒經(jīng)歷過愛情,不曾有過一個人在那樣的注視之下漸行漸遠的感覺,也不曾有人收藏過你的背影,不知道自己怎樣在那人粘稠質(zhì)感的目光里漸行漸遠,那么,我的孩子所給予的是最純凈的注視,最溫暖的愛——常人說的初洗如嬰的目光。你不知道在那樣一個平常的夜晚,車水馬龍的大街一隅,眾聲嘈雜的紛繁世界,你怎樣沐浴在一個孩子他如奶似蜜一樣的目光里?
我養(yǎng)育他三年,或許我們從沒有過分別,沒有給他這樣“漸行漸遠”的經(jīng)歷,但我的孩子他第一次把這樣的依依不舍之情給了你。我抱著他,他靠在我的肩膀上,不是像平日那樣側(cè)對著我說話,而是一直向后,你離去的方向,一雙黑眼睛目送著你:漸行漸遠。雖然在孩子的表達方式上,他是沒有愁緒的,而僅僅是平靜的表述——她看起來怎么小了?那一刻,除了溫暖和感動,我竟有些兒嫉妒了。
小時候讀朱自清的名篇《背影》,那是一個父親投影在兒子身上令人淚濕的記號;但是一個幼兒老師在三歲幼童小小的心里,又是投下了怎樣美好的背影之記憶?——他不會確切表達,而只是說:她看起來怎么小了?
也或許在一個小孩子的眼睛里,老師看起來小了,小到足可以做他的玩伴才是最佳吧——后來不久的一天,潘老師來家里探訪,孩子既是激動又很害羞的樣子,真是“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只粘粘地跟在她身后,很多玩具都獻寶似地拿出來,與之玩得甚是投入。后來陪老師在餐桌旁吃餃子,自己卻并不吃,著迷地看著她吃,一個老師在孩子的好眼睛里是怎樣的天使呀? 一個個小小的普通的餃子,也頓時成了金元寶吧?
日常生活中對美的感受與捕捉
許多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到美術(shù)班、音樂啟蒙班、鋼琴班、舞蹈班就是與藝術(shù)貼近了,就是進行美的教育了,殊不知常常是適得其反——孩子因為不是自主選擇而常常產(chǎn)生逆反心理,而且因為三歲以前沒有來自家庭的第一時間的美育,他的藝術(shù)感官可能還處于蒙昧狀態(tài),一下子進入如此高貴的藝術(shù)殿堂使他一時無所適從,反而會因為挫敗感而遠離藝術(shù)、恐懼藝術(shù)。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在嬰幼兒期,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美的啟蒙,重點在于我們作為成人是否有一雙好眼睛一副好耳朵,是否善于體會美、感受美、捕捉美,并沉浸其中,而這份“沉浸”——一言一行全在幼兒的好眼睛里,他會因為你的沉浸而沉浸,因你的驚嘆而驚嘆,慢慢的,甚至?xí)驗槟愕牟蹲蕉鴮W(xué)會自主捕捉,從此擁有這份能力……美的教育在凡俗生活中——布衣自有味道,菜根自是香香,早早使孩子體會和捕捉平常之美,對于將來的藝術(shù)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便是通過日常生活所涉及到的極其普通的一些片段進行美的啟蒙:比如冬天讓寶寶感受一下涼和雪以及萌動的早春。抓住所有天氣感人的一面,雨天有雨天的好,下雪有下雪的好,使幼兒對天氣有敏銳的感知。
雪后的陽光很好,上邊是藍天,下邊是雪地,藍和白的經(jīng)典組合。水、沙、光(陽光、月光、燈光)、追逐光的影子、風(fēng),雨和雪、雷和電,這些大自然所賜都為我們所珍惜。在雪堆里種樹,在馬路上化掉的雪水里看水中倒影——25層樓的倒影,風(fēng)吹過來,倒影晃晃悠悠的,好像要倒下來一樣,真懸哪。二歲半的孩子指著水邊的車說,“它也看見了倒影”?!八痹谒磥恚桥c他一樣的生命體,也會“看”會“聽”會感覺的。——我細看了看“它”,是很好看的標(biāo)志,一個圓分四份,藍白組合,BWM,喔,寶馬呢——剎那間那輛寶馬被寶寶賦予了人性,有了人的情懷和感知。
大雪后在花園和草地上漫步,草黃而干枯,處處感受到冬天的蕭殺之氣,好在天是暖的,沒有風(fēng),陽光軟軟的沒有勁道,一團雪球藏在樹影下,我搬動起來,放在孩子腳下,跟他打雪仗,讓他也拿起揚我,感受一下“涼”,然后拉他來看雪下埋藏的那片小草,草是青的,濕濕的,我說,雪是它們的水,也是棉被。樹下的草都藏在枯葉下面,撥開樹葉也綠綠的,葉子是它們的棉被,像寶寶睡的一樣暖和——讓孩子感受小自然——離大自然太遠,只能在小區(qū)里盡可能地了解一下小自然。同時,將物比人,在他的好眼睛好心境里,他會像愛惜自己一樣愛惜小草,冬日柔嫩的小小生命。
寶寶小手縮縮的,我拉它出來,感受雪的涼意?!皼觥?,與之相反的“暖”,將來都也是很好的心理體驗——一個有人文情懷的人,首先應(yīng)該是一個感知靈敏的人。
春天了,一定帶孩子出來看看感受一下風(fēng)吹在小臉上的暖意,揚起一把枯草,或一把殘雪,看風(fēng)吹草動的感覺,雪在陽光下閃著微光的感覺??床菝妊?,及冬去春來時大地深處的暖流……
因為我有個“提前享用”的觀念,我們玩的游戲總是超前的,想起孩子一歲半那年的初春,我?guī)诳蔹S的草里找尋草芽和綠意,在雪化后的水漬里找尋春天的跡象,我給他一根小棍子戳戳點點劃拉開那層黃草,一起驚嘆著生命的神奇——我說,那都是草寶寶,整個冬天被草媽媽深深蓋在溫暖的棉被里,呵,現(xiàn)在春天來了,它們要探出小腦袋了,小嘴巴咕嘟咕嘟喝著水——雪化成的水。寶寶被感動著,依在我懷里,滿臉的感動。過了近兩個月,才看到開學(xué)了的幼兒園小朋友在老師帶領(lǐng)下出來看綠草——是草都綠了才預(yù)示著春天來嗎?其實春天早就來了,我們早就聽到她的腳步聲了,以及呼喚聲了。對于這個春天我和我的寶寶早已享用了一個多月,他們呼吸到的暖風(fēng)是我們呼吸過的;看到的草色已是童年,而我和寶寶親歷了草的嬰兒期;他們的快樂是我們快樂過的,小鳥的呼哨已沒有了最初的顫音……而這僅僅因為:我們有一雙好眼睛。美在一切我們不經(jīng)意的目光里,在日常甚或是看似庸常的平凡日子里……比如:我的口袋里永遠裝著小數(shù)碼相機,拿著相機拍這拍那,其實是無意識中進行美的最初啟蒙,和對大自然的熱愛——觀察與捕捉大自然的瞬息萬變及永恒,大美不言,我也無言,但寶寶會蹲下來從我的角度去重新打量那云那月那黃葉那藍天——看似如此平常的景色卻深深吸引了媽媽目光,為什么?寶寶在“為什么”的探詢中自會有他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感知。寶寶剛滿月就被我抱在陽臺上看秋天的云,晚霞夕照,第一顆亮起的星星,和彎彎的上弦月,我甚至有難忘的“十四樓看云”系列為他存在電腦里,隨著寶寶漸漸長大可以戶外活動,幾個月的嬰兒常被我抱著在花園里看云看月——變幻的云影對嬰兒的智力開發(fā)大有益處,再大些,“看云識天氣”,這是男孩子對天文產(chǎn)生興趣的最初萌芽,愛大自然的人,心里多了一份神奇、一份感動、一種對生命的誠謝、對宇宙天地的景仰、個人之渺小、宇宙之蒼茫的感嘆。及至三歲看月亮他所想到的位移問題——在此過程中,媽媽一定要有觀察力,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然后還有想象。而且永遠對生活保持好奇心,孩子會因為媽媽的“好奇”而加以關(guān)注、加深印象,從最初因我的好奇而好奇,因我的感動而感動,慢慢的發(fā)展到他有了自己的好奇與感動,疑惑與探究,因我的好眼睛而發(fā)現(xiàn)他自己同樣擁有一雙好眼睛……另外,捕捉不同月份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的美,同一季節(jié)比如夏季的幾次黃昏雨云的奇幻雨絲的曼妙,總之,生活處處皆“意思”,一花一葉總關(guān)情。女性的瑣碎、生活化,小情調(diào),小簡單日子里蘊涵著生命的大美與大智慧。
拿著相機拍這拍那
我們常常埋怨孩子不善于觀察思考,不專注,浮躁,對藝術(shù)沒有感受力甚至在該學(xué)藝時發(fā)現(xiàn)“藝術(shù)盲”,完全沒有藝術(shù)細胞等等,殊不知是我們沒有早早給予美的啟蒙。藝術(shù)之美在一個人身上的投射,猶如夏天正午的陽光曬在光裸的肌膚上,有些微的麻與醉、疼與砭。而這“麻與醉、疼與砭”在一個幼兒三歲前是最刻骨銘心的。
寶寶剛出滿月,我就抱著在陽臺上拍萬千氣象:北京秋天的云真是美,云卷云舒、云飛云落,那變幻之美是無法說出的,時時我拋卻相機,只抱著寶寶傻傻地看,指指點點讓他看。那時住在高高的十四樓,視野開闊,西山的美景盡收眼底,這樣堅持一年,這個從小看云看月看晚霞的嬰兒怎不留下深深的印象?剛開始我完全是無意識的,直到二歲多的一天下午去公園,我自語“忘了拿相機了。”“寶寶拿著呢。”我很奇怪尼康那么重的家伙寶寶怎么拿來的,原來是他的小小紅車呀?!耙欢炎?!”兩側(cè)車窗對準(zhǔn)了,是鏡頭;四個輪子挨個轉(zhuǎn)一轉(zhuǎn),就是調(diào)焦距了,然后喊“一二三茄子”。后來又有了小索尼,裝在口袋里都沒有他的奶瓶重。他時常拿來為大樹和藍天拍照,拍河里的大水,河邊的卵石放大幾十倍上百倍,拍蝴蝶和蜜蜂,墻上的爬山虎和遠處的水中倒影。拍樹枝上未采摘的干枯的紫皮石榴,墻角的燕子窩、曬衣繩上的麻雀和午后3點陽光下的法國梧桐葉子,葉脈清晰得絲絲縷縷都似乎流動著生命的汁液,我一一驚嘆著?!易约簺]意識到,拿著相機拍這拍那,其實是無意識中對他進行美的最初啟蒙,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因為有著初生看云的經(jīng)歷,孩子會因為媽媽的“好奇”而加以關(guān)注、加深印象,并且用他自己的方式向外人介紹這美景、表達這驚嘆:一歲那年夏末一個傍晚,我們又從十四樓看云、太陽雨和晚霞。然后抱他下樓踩水,看水中倒影,看云影和雨洗過的天空,他不停地指著西天的云彩,逢人就指點著西邊,嗯嗯啊啊的,我知道他在表達他的驚嘆,他對大自然的神奇之嘆賞,之震懾,他也在介紹,向陌生人,每個小區(qū)里的過路人。大自然的美妙使他這個內(nèi)向、膽怯的孩子也開始“自主”地“表達”,用他1歲多的獨特語言。他能在我的激賞之下對一件事物如此著迷——因此,媽媽一定要有觀察力,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然后還有想象。
說起好奇心,一個沒有好奇心的媽媽會給寶寶錯過很多美景與美境——晚上九、十點鐘,躺在床上能自陽臺看到飛掠過的飛機那點點微弱的紅燈——我指給他看,連及星星,連及月亮,連及夜晚的云——夜晚的云有時神秘極了,小小的孩子,他看時不知在想些什么。我有時會說出來我的感受,有時什么也不說,我抱著他,靜靜的。云也靜靜的,但瞬息變化著。
我們曾半夜時分起來看月亮,月光投進來照在床前的椅子、鞋子和他的小尿罐上??盏厣系囊荒ㄔ鹿庀∠“装椎模癫恍⌒臑⒃诘厣系囊煌裟驖n。擦,擦不掉,呵,早知是月光,也不費勁去擦了,一任它在那兒灘著,稀薄著,流淌著,像水一樣,多美。呵,一個癡迷的媽媽,一個擦月光的媽媽。一個好(四聲)玩且好(三聲)玩的媽媽。一個有意思的媽媽。
我們就是這樣四季享用著每個季節(jié)的美。遠眺西山、地鐵、飛機、大橋、穿梭的車流,我還特意為他買一個望遠鏡,大概7個月吧。買放大鏡則在一歲左右,對于他的眼睛更是如虎添翼,有時則變換一個視角,或通過別的方式,輔以其他更多的工具,早早有了更多的機會探究這個世界。
捕捉不同月份不同的美
六月天一般都有很美的云及晚霞,朋友神往地說:有時真喜歡這個季節(jié)看西邊的天。我說,我們現(xiàn)在每天帶著一個小相機拍那些云,并取出來給她看這一周多所拍的大量的云和夕陽。這部小相機剛開始我還不喜歡,不會用,覺得質(zhì)量不如那部尼康專業(yè)。但它的好處是薄而且輕,隨時隨地隨身可帶著,甚至可裝在衣服口袋里。電池也好用,還可攝像?!丶覍⑹煲詠砼臄z的云轉(zhuǎn)到電腦里,有些真是壯觀——我知道這個好不是因為相機,也不是我的技術(shù),而僅僅是自然本身的好。比較起來,我看自己拍的云、霞比看風(fēng)景畫片的生動,是因為那些云飄過時,我的確“在場”嗎?我當(dāng)時的心也一起云飛云落、云卷云舒嗎?是因為我的注視、感動而更為生動嗎?將“云”發(fā)給一二知己看,只是不知她們是否有我一樣的感動。想起前幾天在湘南的散文聯(lián)席會上,同行的朋友皆笑我對云的癡,是呀,南方的云畢竟與北方的不一樣,而所謂南方,湘之南與云之南也是截然不同的吧。
寶寶自語說:“我是兩個迷——車迷和書迷?!比缓?,覺得不過癮,沒包涵全面似的,又補充了一句:“還是云迷、月亮迷和媽媽迷”。他神往地看著天空,一點點由藍變紫、變紅、變黛、變灰,最后成了深邃的夜空,有一顆兩顆的星星,在眨著眼……風(fēng)也一點點變輕,直至沒有。后來,我買到一本書《風(fēng)到哪里去了》,寶寶讀到時已完全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和體會,甚至天氣的變化、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風(fēng)、雨、晝、夜輪替、一年一年的循環(huán)往復(fù)我們都感受過,書上的內(nèi)容已預(yù)先在他的生活里呈現(xiàn)過,這使得他對于圖書更多了一份熱愛,書成了他驗證已有認(rèn)知經(jīng)驗的工具。
夏季六月和九月的午后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整個大地時亮?xí)r暗,房間里也時陰時晴似的,寶寶也注意到了,說,是太陽一會被烏云遮住了,一會又出來了。我去看了下,寶寶遂也伸開雙臂要我抱著,在窗臺上看天,果不其然,一朵一朵的云組成一大片云翳,太陽在其間穿行,薄處便露點點金邊。
七月則偶爾見“火燒云”,異常絢麗多彩,有的像小馬,一會兒又像一群狗了。寶寶很奇怪,不停問這問那,為什么火燒云呀什么的,我也沒法解釋,只一個勁地勸他只關(guān)注云的千變?nèi)f化。而且,此刻太講究解釋而忽略了現(xiàn)象本身,很是得不償失。但他看著看著,總又會回到他的問題上來——為什么會有火燒云?為什么呀為什么呀?我也說不明白,火燒云,為什么和平日的晚霞不一樣呢?是什么使它如此燦爛和多變?因此美景并不多見,常常出來時只見到一個尾聲,若是早點出來散步就好了,而且,我這個有準(zhǔn)備的媽媽遵奉的是“有備無患”,并且還告誡別人“無患”也要“備”,但偏偏有美景時常常未拿相機,沒有及時給寶寶拍下來留待以后再看,真是可惜。而且,回家也得查一下那個“為什么呀”。我自己也想知道。
夏日天氣孩兒面說變就變,淋雨,看天,觀察云的變化,與陰晴。有時則是典型的“西邊太陽東邊雨”,西天一片晚霞,東南卻陰沉沉的,凝著很多雨水似的,灰灰的。這樣的日子更好玩更難得,別的人一看下雨往家奔,我卻給寶寶穿暖點,帶上傘往外跑,站在小花園里,聽傘面上的嘭嘭聲、地面上的嘩嘩聲、雷聲、風(fēng)吹灌木聲,看地上驚起的一串串水泡泡,一只只小鳥張皇失措驚飛而去……
不日后,進入八月,天空已是秋高氣爽的味道,每年的立秋日,似乎天一下子就變得特別藍,特別凈,特別高遠。離立秋還有六天,但因為雨后初晴,天也顯得高而遠,就似是秋意了。
向來,我對于季節(jié)的變化是極為敏感的,多少年前的秋日,某個日子的太陽與一抹月光,都可能在我的記憶里保留如初。孩子也每每在我的驚嘆之下對這些更為關(guān)注,他與我一起看天、看云和晚霞,靜靜的夜晚撩開窗簾偷看那月亮,季節(jié)輪換的日子看窗外的小樹,花開花落、云卷云舒都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什么我不清楚,但我隱隱知道長大了的他,會是一個和我一樣敏感的靈魂,有著纖巧的觸角感知這個世界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我從不要求他成為一個藝術(shù)家,就像我對自己從來沒有更大的目標(biāo)與奢望一樣,一切都隨遇而安、從容自若,但我覺得要想成為一個幸福的人,要有出色的藝術(shù)感受力。
寶寶站在陽臺上,靜靜地獨自站了很久。他因我“看”而“看”,然后有他自己的“想”,與“知”。
窗外,一男子手握一只鳴唱的知了走過我家窗前,想起嬰兒畫報中關(guān)于它的介紹,幾年的黑暗、掙扎與堅持,渴望光明、高聲鳴唱,然后秋風(fēng)涼了,秋天來了,卵隨著樹枝和樹葉落下,又是幾年漫漫無際的黑暗,一年又一年,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詩意的講述,主要是給寶寶“一年又一年,循環(huán)往復(fù)”的感覺,時光流逝的感覺,和蟬十幾年漫漫無際的黑暗、等待過程及歌唱時的愜意、與光明的感覺。寶寶似乎是懂得的,我看他的小表情真是有意思極了,一臉的神往。
很美的夜色,西天的云朵是灰黑的,淺黛的,夾雜在一起,雜糅在一起,“像世界地圖”。寶寶說。西風(fēng)漸漸將厚云朵揉撕成淺的、淡的白云,星星隱現(xiàn),真是美麗和寧靜。帶寶寶看夜空真是享受,橫抱他緩緩移動著攝像機,平躺著看星空,寶寶說有些微的頭暈。是因美而來的暈眩吧。我便時時處于這種微眩中。
夏季的幾次黃昏雨
晚八點半,寶寶要我抱他看窗外風(fēng)景,從姐姐屋到爸爸屋,分別是不同的景色,陽臺處能看到耀眼的長庚星,爸爸屋能看到西北角日落時的夕照殘光,映著很藍的天,真是眩目而旖旎。云大朵大片的,令人神往,恨不得睡在它柔軟寬和的懷抱里。遂低聲對寶寶說,我們出去玩?趕緊給寶寶換鞋穿衣裝水……走在晚風(fēng)中,頭頂是星星的輝光,要是在郊外的田野,才更好——聽取蛙聲一片,這兒那兒的,熱烈地鼓噪著。
夏日午后的太陽雨自有一番情調(diào),我們打開小傘,每次的都不同,希望他看不同的花色,尤其喜愛那種全透明的小傘,仰頭看見雨滴一滴一滴灑落下來,真是人間幻景?!皞阆駛€鳥窩”,他說,便開始與我玩鳥媽媽喂鳥寶寶的游戲。我蹲下來,為了使他更容易把蟲子嘴對嘴喂在我嘴里。他一次次跑開捉蟲子,像一只小啄木鳥,在樹干上咚咚咚啄幾下——我很驚訝于他那叼蟲子的動作,頭點了又點的,像個叩頭蟲。寶寶回來口對口喂我,很辛勤勞苦的樣子——做了媽媽都這樣吧?連寶寶也體會到媽媽之艱辛了。
黃昏雨中帶寶寶散步自有另一番樂趣。因為剛才厚厚的灰云層借著雨勢下完了,天空呈現(xiàn)出一絲亮色,而西天更是美麗,所有的樓房北半邊都是桔色的,界于桔黃——桔紅之間。我非常希望寶寶能看一次這樣的天空,就冒雨出來——已是暴雨的尾聲,成了細雨。
書店高高的一排射燈,把雨絲照得更為瑰麗詭譎,寶寶看得呆了,我隨他目光看過去,那雨點看上去完全變了性質(zhì),倒象是雪。而且,平時總覺得雨絲就是一條條直線斜線,而在光的映照之下,原來真如雪一樣是扭曲著、旋舞著落下的。這也是我活到三十幾歲剛剛才發(fā)現(xiàn)的。
寶寶執(zhí)意去繡園——既然出來了,并且是為他出來的,就不妨事事隨他,或許有意外發(fā)現(xiàn),或驚喜。把雨看成了雪不也是意外驚喜嗎?三十幾歲有了新發(fā)現(xiàn)不也是驚喜嗎?雖然這樣的發(fā)現(xiàn)于社會大發(fā)展無補無涉無益,但一個個體的人,小小的生命個體,每個人覺得活得有意思有情趣,也算于社會有益的呵——至少他不會處處、時時感到無聊、不幸、百無是處。生命無傷就是最基本的幸福了。
回來的路上,仰觀星空,意外發(fā)現(xiàn)天空已完全一派晴朗!意外發(fā)現(xiàn)北斗七星!其中一顆不太亮,但也看出七星的輪廓——忙將寶寶放平,指給他看——從此看夜空,又多了一個內(nèi)容?!匆箍张c晚霞,看真正的月光,成為我暗暗對寶寶的一種奢侈的許諾,但很久很久都無法兌現(xiàn),三歲的寶寶,至今還未見到過真正的夜空呢,想想真是替他難過,替所有出生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難過。
可能是因為幻聽或臆想?真的聽到蛙聲一片,我對于蛙鳴是時時忘我的。1987年在學(xué)校,往往幻聽到冬季的漫漫長夜而聽到蛙潮的程度。學(xué)校東側(cè)是一條臭水溝,一座彎橋,在我的幻聽里,卻是美好如斯。此生只愿生活在一個有蛙鳴、有晚霞、看云飛云落、月升月沉、可養(yǎng)草、栽樹、養(yǎng)羊、養(yǎng)貓的地方。前段時間去小樹林玩,寶寶嫌土路皺皺巴巴的,一個生在城市的孩子,天然的與“土”有了游離、拒斥的感覺嗎?還是多帶他看看大自然,我們平日所見,也只是天、云、星、月的,而沒有真正與土地相親過。有意的跟他講講“農(nóng)村”,從問寶寶喜不喜歡看星星問起(看過毛毛臉的月亮,至今掛在嘴上),寶寶說,再講講農(nóng)村吧??磥硭麑r(nóng)村是感興趣的——或者是因為,我那淡定的音調(diào)里隱藏著對農(nóng)村深深的愛?或者因為我對鄉(xiāng)村那詩意的描述?那么,有機會帶寶寶去鄉(xiāng)村住住吧——植竹、種草、養(yǎng)花、栽豆、喂小雞、養(yǎng)一只貓和小羊,日子在梧桐的光影中漸漸遠去,細碎的,瑣屑的,在疏朗、疏廓地遠去……
我一向很喜愛簡白的生活——看云飛云落、看月圓月缺,日常寫,寫日常,卻蘊涵了多少深情,而且這樣的表達方式,簡靜而深沉,如我的愛——再深的愛也分解成凡俗庸常的日常表述——如我的寫作。家常而簡單的日子是那么的可愛,凡俗的生活有很多值得珍惜與關(guān)注的美,和感動。一個媽媽要善于把握日常的美并將這種樸素的理念傳達、沐浴到孩子。每天早晨,寶寶也會在打開窗簾的一瞬,眼睛一亮:“呵,新的一天開始了”,充滿感激、感動與感恩,雖然不知道該感激誰,是誰給了我們這些平常的感動。想來,還是自己的心情作主,只要心情好,看什么什么都是美的,好的。姐姐說,弟弟真好玩,早晨跑到陽臺上踮起腳看著外面說,呵,新的一天開始了,我們出去玩吧。
我所提倡的“日常寫與寫日?!笔侨粘I畹脑娨饷鑼?。有時是一個好的題目給我的想象力——比如《我都抱不動她了》,當(dāng)時的情況是,我每次回家總要挨個抱一下姐姐們的孩子,比比她們的身高體重,結(jié)果很吃了一驚——我居然抱不動其中的一個了——寫關(guān)于成長關(guān)于時光的無聲流逝……那種一眼看得到的成長,而你沒有見證那個成長過程……
還有《等尿》,孩子在我的身邊靜靜成長,但我們通常意識不到這種成長,會忽略了這種成長,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其實也就是等的過程,而我面對一個幼小的孩子,是等尿的一個個片段連綴起來,日常的生活是:每夜趁孩子睡的最踏實的第一覺整理點東西,順便熬他兩泡尿夜里就省心了,某天,夫妻二人守著孩子的睡,一邊一個等他的尿,忽然的這個題目就冒出來,就有些感動,一代代人,生,老,病,死,有誰也這么等過我嗎?那些等過我的,真心誠意等我的人,都是至愛的親人呵。
還有《她看起來怎么小了》……
相對于男性寫作的宏大敘事,女性未免瑣碎、小情調(diào)。有時我想一個性情中人不一定寫得好文章,但肯定過得好日子,而一個好的寫作者必得是一個性情中人,一花一葉總關(guān)情,有一雙很饞的耳朵,一雙敏銳的眼睛,一顆易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