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高楊
本期嘉賓 周逸
周逸出生于1989年4月;2006年畢業(yè)于南京外國語學(xué)校;高一暑假期間,曾為某媒體但任實習(xí)記者;并在南京多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擔(dān)任英文秘書;從小學(xué)三年級開始至今有計劃地按著歷史典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足跡遍及全國30多個省#65380;市#65380;自治區(qū),寫下了9萬字左右的隨筆散文,發(fā)表在多家媒體#65377;
任網(wǎng)上論壇http://qingshi.ttsite.com/index.php
清史論壇版塊 斑竹
http://wanghui.x.sfbbs.net/web.php?where=index
十三爺論壇版塊 斑竹
個人博客:http://juliaring.spaces.live.com/default.aspx?_c01_blogpart=myspace_c02_owner=1
高楊:看到你的文章,全部是寫史的,能否告訴我,為什么對歷史特別鐘愛?
周逸:小時候爸爸、媽媽給我講《上下五千年》。其實,他們是無心的,但是沒想到我長大以后,狂熱地愛上了中國歷史。我?guī)еr候所了解的知識,又興致勃勃地讀了《史記》。我覺得歷史是進行著的,每個人都在體驗,每個人都親眼目睹,我也置身其中見證歷史的變遷,感受歷史的魅力,非常有意思,對歷史的熱愛使我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高楊:那你有沒有特別衷情于中國的某一個歷史階段呢?
周逸:我的喜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以前我最喜歡唐朝,因為唐是中國最盛大、最輝煌、最強大的朝代,也是中國在歷史上最有尊嚴的朝代。唐朝無論是在軍事、文化、外交都發(fā)展到了成熟的階段。
但是,現(xiàn)在我長大了,卻漸漸地愛上了漢代。高一的時候,我讀完了《史記》,媽媽帶著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走了一遍絲綢之路。我們從西安出發(fā),路經(jīng)甘肅、新疆,一路上我都非常興奮,我看到了中國在發(fā)展成為最繁盛的國家之前的樣子。雖不完美但有一種更原始的血性。特別是在茂陵,我看到漢代的石刻,那么簡潔、大氣,那種中華民族獨有的魅力使我震撼。
漢代是儒、道、法在中國歷史上最后的一次大爭論,思想很活躍,好玩的人和故事很多,但是基本的秩序又不混亂,顯得生機勃勃。并且,漢與匈奴兩相對峙,出現(xiàn)了很多英雄,我很喜歡冒頓和伊致邪,他們用粗糲磨練出漢朝的血性,就像兩顆星星的碰撞一樣。
高楊:?。∧氵€走過絲綢之路,那能聊聊你最有感觸一段嗎?
周逸:噢?。酝#?yīng)該是在西安吧。我在西安停留了一個星期,完全超出了原計劃的時間,可是,我覺得還有很多沒有看夠。
有一次,我離開酒店去買東西,可是不小心坐錯了車,下了車,別人告訴我這一站是大明宮。我興奮極了,馬上沿途找起了大明宮舊址。我在一個村子里找到了含元殿,沒想到昔日輝煌的宮殿,如今完全是一堆廢墟。一副簡陋、破敗的樣子。我身邊不停地有在周圍居住的村民們走過,對于眼前這座宮殿他們完全無動于衷,似乎根本不知道這個一千多年前最輝煌,最雄偉的皇帝夏宮。
回到酒店我立刻在日記本上記錄下自己當(dāng)時的心情。這種震撼和激動的心情到現(xiàn)在還很清晰。
高楊:我看到你的文字,大氣而有深度,真的不像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你喜歡寫作嗎?或者,你認為,寫作是用來體現(xiàn)你對歷史的觀點和認識的工具?
周逸:我是喜愛寫作的。用文字來表達我對歷史的看法,記錄自己成長的軌跡,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對于寫文章,我很認可文以載道的說法,一篇好的文字應(yīng)該是發(fā)人深思,令人警醒的。對于歷史的看法,不應(yīng)僅僅是一些歷史事件,更多的是對現(xiàn)實的考慮、體會。
通過我寫的文章,闡述一些自己對某件事情的觀點和認識,并可引起他人的共鳴,對于寫作者來說還有什么比這個更有意義,更有快感呢?
您看到我的文字與別的十七、八歲女孩子的不同,可能是因為喜歡歷史對我的影響。對歷史的熱愛,使我更客觀,更冷靜,并且在寫作上更有激情。
高楊:對歷史的喜歡是否影響你對人、對事的看法呢?
周逸:這種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對很多事情,我顯得比別的同齡人更冷靜,更客觀。有人說我年紀(jì)輕輕就學(xué)會了中庸,對于這種說法我是不同意的,我并不是中庸,而是因為看了很多史書,讓我了解到:要認識一件事物必須了解他的幾個方面,不能就只看到事物的表相就認定它的內(nèi)質(zhì)。
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上,我好像也比別人更寬容,更大度,所以我跟同學(xué)、朋友們很少有矛盾,其實這也不是成熟,只是看了很多書之后,我變得更能體諒別人。要謝謝歷史對我的影響呢。
高楊:談得真好,跟你聊天對我都很有啟發(fā)。
周逸:姐姐您太過獎了,我不過是把自己的真實體會說出來了,我也希望大家都去了解歷史,學(xué)習(xí)歷史,并且熱愛歷史。那真是一個人類精神文明的寶庫。
高楊:最近,你有什么新的打算,有新的作品問世嗎?
周逸:我在寫一部以清朝歷史為背景的小說。清朝離現(xiàn)代很近,有更多的史料可考,人們大都喜歡康熙、雍正、乾隆等幾位成功皇帝的輝煌。而我偏偏想體現(xiàn)一下這幾位成功皇帝輝煌背后的辛酸和磨難。
并且,我還想對幾位清朝幾位看似破敗的皇子加以介紹,就想聊聊他們的成績和成功之處。(笑)我也沒想過這樣去寫會不會有人罵,但是我就想描寫一個鮮為人知的清朝,去體現(xiàn)清朝歷史的原貌,和它不為人知的魅力。
編后:認識周逸完全是個偶然,聽說她是被保送到清華人文科學(xué)試驗班的學(xué)生,我遲遲不想采訪。因為采訪了太多被保送的學(xué)生,他們總是呈現(xiàn)出一種令人并不喜歡的傲慢和懶散,一副大功告成的樣子。
可是,當(dāng)我拿到周逸的文章,看到她發(fā)來的照片,那是一張多么青春和陽光的臉龐。她文字中體現(xiàn)出的博學(xué)、幽默,使我看到一個健康、快樂、充滿了無限活力的女孩子。
與周逸聊天是在電話上進行的,四十多分鐘的采訪我們進行的非常愉快。掛上電話的時候,周逸答應(yīng)我要好好為《美文》下半月刊寫稿,寫出好稿。我頓時覺得非常興奮,為自己,為雜志,也為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