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 楠
資本市場歸根到底是一個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場所,只有好企業(yè)才能夠獲得投資者的青睞,才能籌措到發(fā)展資金;而那些經營不好的企業(yè)則要么退市,要么倒閉,從而使資金向生產效率最高的企業(yè)流動。這才是資本市場存在的意義
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yè)——華晨汽車10多年可謂“風光”。然而,今天可謂“黯然失色”。前些時日該公司宣布,公司有意撤銷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美國存托股票。這意味著曾開創(chuàng)了中國企業(yè)在美國上市先河的老牌汽車股,將在上市10多年之后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
中國人喜歡以公司是否在國內或者海外資本市場上市作為是否成功的標志之一,然而面對大量正欲退市的公司來說,我們需要更實際更有意義的反思,上市真正的含義是什么?
正如人有“生老病死”一樣,成熟的資本市場也是有進有出。
對于一家已經在資本市場遭遇冷遇——交易量低靡(交易量非常少)、喪失了再次融資功能的公司來說,退市未嘗不是一種良好的選擇。事實上,以日本為例,在90年代后期到目前,大量的日本公司退市,長達10多年的熊市令投資者信心盡失,股票被拋售。然而即使處于熊市,日本市場還有一個亮點——日本的首次公開募股市場仍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市場之一。2002年以來,日本每年有100 多家公司上市,幾乎是美國的兩倍,主要是由于日本的風險資本行業(yè)仍處于成長階段,風險資本投資增長迅速,許多公司還是選擇上市籌集資金,而且日本的散戶對投資新股有穩(wěn)定的需求。從日本市場的一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資本市場歸根到底是一個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場所,只有好企業(yè)才能夠獲得投資者的青睞,才能籌措到發(fā)展資金;而那些經營不好的企業(yè)則要么退市,要么倒閉,從而使資金向生產效率最高的企業(yè)流動。這才是資本市場存在的意義。
IBM公司在2005年也把其股票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而此前公司已分別將其在維也納、法蘭克福和蘇黎世上市的股票退市,寶潔公司也曾經宣布了在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在國內民營企業(yè)不斷地邁向資本市場的今天,我們不禁想要問:公司上市,大家準備好了嗎?
對于一家公眾公司來說,它必須具備透明的財務、良好的公司治理、可持續(xù)的贏利能力,而且要有維護公司上市需要的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梢哉f,資本市場并非一些企業(yè)所想象的那樣是“提款機”,而是需要大量的成本。或許這不難解釋很多有名的公司選擇不上市,或者退市的理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為一家公司,只有真正理解了作為一家公眾公司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收益和成本后,選擇什么時候上市,以何種方式上市才有意義。
長期以來,無論是媒體或是課堂,關注的主要企業(yè)都是那些公開上市的大中型企業(yè)。但在真實的世界里,90%以上的企業(yè)不是上市公司。雖然有不少未上市公司努力要成為上市公司,但也有不少公司非常堅定地表示不要成為上市公司。好公司不愿意上市的可能原因有二:一個原因是公司很賺錢,不缺資金,老板不愿意公司上市后與一般投資者分享公司股利;另一個原因則是老板不愿意公司上市后,為了應付短期投資者而喪失了公司的靈魂。
企業(yè)可以有許多種所有權的組合形態(tài),上市公司是最常見的一種,原因并不是它們的數(shù)目比較多,而是因為這類的公司通常規(guī)模比較大,信息比較透明,所以也比較容易受到一般人的矚目。但是,如果我們想要理解企業(yè)的全貌,絕對不能忽略那些大多數(shù)的未上市公司。然而,公司不上市的好處就是不用對外披露公司的信息。因此,這些公司如何運作,何以成功,一般人最多只能管窺一二。
被稱為“中國股神”的段永平對于步步高的定位就是:拒絕上市,不做一家公眾公司。雖然目前的A股對于很多企業(yè)的吸引力很大,對于在資本市場如魚得水的段永平來說,上市對于步步高來說,并沒有太大誘惑。在他的眼里,上市需要付出的代價太高,需要公布的信息太多,同時在某種角度來說,一個非理性的資本市場會使企業(yè)有太多迎合投資人的短期行為,對于致力于做一個基業(yè)長青的公司來說,需要的是可持續(xù)的穩(wěn)定的發(fā)展。
從這些方面來講,華晨汽車從紐交所退市,IBM、寶潔們從日本證券交易所退市,諸多優(yōu)秀的公司選擇不上市,無疑給國內證券市場的監(jiān)管者和等待沖向資本市場上的中國企業(yè)上了有益的一堂課,同時也可以引發(fā)他們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