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年柴靜的眼里,母親是“統(tǒng)治者”,自己則是“反抗者”;而在成年柴靜的眼里,母親還原成一個女人,一個需要溫情和理解的女人。
作為一名記者兼主持人,無論在《北京“非典”狙擊戰(zhàn)》,還是在《柴靜兩會觀察》中,她都顯得那么熾熱、銳利、果敢;但生活中的柴靜曾經(jīng)“安靜”到寡言的地步,擁有過內(nèi)向叛逆的青春期,和母親上演過“母女戰(zhàn)爭”。可是,一路走來,她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jīng)想要超越和否定的母親,其實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其實也是和自己一樣的女人……
母親的“嚴格管理”
1976年,柴靜出生于山西晉南的小城臨汾,父親從醫(yī),母親執(zhí)教,可算是書香門第。柴靜的母親是位堅強獨立的女性。由于姥姥姥爺去世得很早,母親從小就擔負起家中的大小事務,也從而養(yǎng)成了她愛為家人操心、愛“管理”家人的性格。
柴靜兩歲的時候,母親就開始教她識字。柴靜4歲時,母親把她帶到自己任課的班級,讓她坐在最前排,和其他七八歲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每天放學回家,母親都要求柴靜背誦和默寫課文,再稍大一點,母親就開始為柴靜訂閱各種兒童報刊,并在家里騰出一間小屋子給她當作書房。
柴靜13歲生日那天,母親送給她一部雙卡收錄機,就靜第一次感受到電波里那神秘的感染力。從此,小柴靜開始貪戀廣播里的熱鬧人聲和深入骨髓的歌,并且夢想著能做一個電臺的廣播主持人,夢想著自己有一天能離開母親,夢想著有一天能夠“更自由,過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青春期女兒的“冷戰(zhàn)”
在母親的眼里,柴靜太過于安靜、靦腆,難以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所以,柴媽媽一直都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塑造女兒、安排女兒的人生道路。但是青春期的柴靜十分叛逆,堅決反抗母親對自己的任何“改造”。母親希望她性格再外向一點,可她偏偏不愛說話;母親希望她認真接受來自課堂的教育,她偏偏很抵觸和質(zhì)疑老師的說教,甚至經(jīng)常找老師的紕漏,以此來成全自己的驕傲。母女倆發(fā)生沖突時,不會大聲爭吵,而是冷戰(zhàn),而且常常一連持續(xù)好幾天。
母女關系進一步惡化,是因為柴靜的就業(yè)問題。柴靜在湖南長沙鐵道學院畢業(yè)以后,母親已幫她聯(lián)系好山西鐵路局辦公室的工作,但柴靜沒有同意,固執(zhí)地選擇留在湖南,希望實現(xiàn)自己成為電臺主持人的夢想。柴媽媽十分生氣,給她寫了封長長的責備信,對柴靜的獨立能力持不信任態(tài)度,說以她的性格是不可能勝任節(jié)目主持人這種角色的。甚至說像柴靜這樣文弱的女孩子不會有太大成就,與其在外漂泊闖蕩,還不如回老家找份安安穩(wěn)穩(wěn)的工作。在那封信里,柴媽媽用了很多尖刻的語言,要求柴靜接受自己的安排,可柴靜不為所動。
柴靜自作主張地遷了戶口和工作關系,在湖南長沙的城市邊緣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空落落的房子里,她只在地板上扔幾只大墊子,隨坐隨臥。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里,她沒有錢,沒有朋友,只有在晚上聽廣播的時候才能感覺到絲絲的溫暖。終于,她將自己的文字配上音樂錄成磁帶,送到湖南經(jīng)濟電臺,希望能得到電臺的認可。幸運的是,主持人聽完她錄制的磁帶后,當即決定在節(jié)目里播放出來。
這次成功的嘗試讓柴靜終于邁進了DJ的行列。做了一段時間之后,柴靜苦心游說,終于說服臺長,創(chuàng)辦了名為《夜色溫柔》的晚間直播節(jié)目,并一舉俘獲了無數(shù)聽眾的心。
但是在工作的欣慰之外,當時的柴靜是痛苦的——那兩年,她和媽媽之間幾乎沒有聯(lián)系,母女兩個人都是那么倔強,關系一直不得好轉(zhuǎn)。直到柴媽媽的一個朋友來長沙出差,無意間在和出租車司機聊天時,才聽那個司機說到,當?shù)厝擞卸嗝聪矚g柴靜主持的節(jié)目。當朋友把這話轉(zhuǎn)達給柴媽媽時,她非常驚訝——她完全沒想到,從來不愛說話的女兒主持節(jié)目會那么受歡迎。后來柴靜應邀主持湖南衛(wèi)視《新青年》節(jié)目,母親才終于在電視上看到了女兒的表現(xiàn),這才相信自己的眼睛。
后來,柴靜做過幾期關于孩子心靈成長的系列節(jié)目,她在這個節(jié)目里放進了很多自己對那段青春歲月的紀念和反思。母親將這些節(jié)目錄了下來,看了三遍,也哭了三次。她對柴靜說:“我不是個稱職的母親……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女兒是這樣長大的!”
非常時期的“非典”真情
2002年,柴靜擔任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時空連線》欄目主持人。剛?cè)パ胍晻r,有同事說她不適合做新聞記者,因為新聞記者有兩個特點:包打聽、愛傳播,而從柴靜文靜內(nèi)向的外表根本看不出作為新聞記者的特征。何況她還沒有名校的學歷背景,也不是新聞專業(yè)出身。剛?cè)パ胍暤哪且荒辏遣耢o最焦慮和壓力最大的一年,她覺得自己仿佛掉進了無邊的深海,始終找不到感覺。
而這時的母親已經(jīng)意識到鼓勵的重要性,一直堅定地為柴靜打氣。在母親的陪伴下,柴靜度過了一段痛苦的適應期。2003年4月,柴靜參加了《北京“非典”狙擊戰(zhàn)》的拍攝,她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線采訪。驚心動魄的現(xiàn)場氣氛、搖晃的鏡頭、柴靜身穿白色防護服的瘦弱身影和蒼白的面容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熟悉柴靜的朋友著實為她捏了一把汗,節(jié)目播出的當天晚上,柴靜接到了數(shù)量前所未有的電話,她沒有想到竟然有這么多人在關心著自己。但是一整晚柴靜都沒接到媽媽的電話,媽媽看到了嗎?她會怎么想?柴靜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主動打電話給媽媽。柴媽媽在電話那頭說:“我在電視里都看到了……”才剛說完一句,柴媽媽聲音就哽咽起來,“小靜,你還好吧?采訪的時候有沒有保護好自己???回來做了體檢沒有?你這丫頭,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都不先跟家里通個氣?”柴靜趕緊安慰母親:“媽,沒事的,我們?nèi)ゲ稍L都有很周全的防護措施。不跟您說是怕害得您天天擔心啊?!?/p>
從那以后,柴靜會就她面對的一切都跟母親溝通,比如如何處理和領導、下屬的關系,如何應對工作中的突發(fā)事件。母親往往會以一個過來人身份,給她許多建議。后來,當柴靜要去艾滋病孤兒村采訪時,她給母親打了電話,母親在電話那頭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還是說:“去吧,媽媽支持你?!?/p>
從女人的角度理解母親
柴靜永遠也忘不了自己29歲生日時,同事為她做的一段紀錄片。那次他們專門悄悄地去采訪了柴靜的母親。母親在片子里說:“我從來都想象不到你會成長為現(xiàn)在這樣。你小時候是那么的羞澀和沉默寡言,而現(xiàn)在竟然成了一個去各地采訪,去理解別人的記者;小時候,你是那么的孤獨、落落寡合,而現(xiàn)在卻擁有那么多愛護你的同事、朋友。尤其我沒有想到的是,你會那么勇敢,你去艾滋病村、去‘非典’病房采訪,為揭開外貿(mào)詐騙的真相和黑社會勢力對抗,你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都讓母親感到驕傲!”
當時,柴靜正和同事一起吃飯,當他們播放這段錄像時,事先毫不知情的柴靜愣在那里,她停下手中的筷子,靜靜地聽著,眼淚一行行無聲地滑落……
柴媽媽退休后,當?shù)卣蛩阍俳ㄒ凰鶎W校,執(zhí)意返聘她擔任校長。按說,這消息對于事業(yè)心非常強的她而言,很有誘惑力,但柴媽媽最終卻婉拒了,她選擇了和老伴一起到北京來陪伴柴靜姐妹。因為她覺得自己欠了太多和子女交流的機會,到了晚年,希望作個補償。
一次聊天時,柴媽媽對女兒說:“若干年前,我只關心自己的兩個女兒是否成才,但今天,我只關心你們是否快樂;若干年前,我大概更像一個教導者,而現(xiàn)在,我希望能成為你們姊妹倆無話不談的朋友?!?/p>
聽了母親的話,柴靜落下淚來,她突然覺得,眼前不僅僅是自己那曾經(jīng)無比堅強的母親,同時也是一個跟自己一樣的女人——這個女人一樣需要溫情和理解;這個女人一樣需要贊美和鼓勵。
從那以后,柴靜經(jīng)常叫上妹妹,母女三人一起去美容院做面膜,一起討論誰更漂亮,這時她和妹妹都會使勁“吹捧”母親,而這種家庭氣氛20年前在她家是無法看到的。
柴媽媽現(xiàn)在經(jīng)常染頭發(fā),甚至比女兒還賣力地做面膜。柴靜問她為什么,她嗔怪地說:“你們又不結(jié)婚,我可不希望將來的外孫看見我,說我太老?!辈耢o大笑著抱緊母親說:“老媽,你好可愛?。 ?/p>
抱著母親,柴靜在心里暗暗承諾:媽媽,我一定會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并且希望以這樣的方式補償你——我小時候不是個會甜言蜜語的女兒,但我一定會教我的孩子天天圍在你身邊哄你開心!
(編輯/饒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