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終于可以買上一疊DVD,靜下心好好看一看了。在多彩的電影世界里,有一種電影叫做“成長”。
青春像一首悠長的詩,每天每頁都在更新。更新就像蛻變,有歡欣,有痛苦。在這個過程中,原先看上去都差不多的蟲寶寶,當破繭而出的時候,竟然變得千差萬別,有的是蝴蝶,有的是飛蛾。于是就有一些電影人,用影像深入繭的內部,去探求這蛻變的秘密。
我們挑選出幾種不同類型的青春成長電影,有空的話,關上窗,暫時離開陽光和蟬鳴,靜靜傾聽成長的聲音。
覺醒的青春
《死亡詩社》(美國,導演:彼得#8226;威爾)
老師來了。老師走了。也許大部分老師都只是路過我們的青春,而有些老師卻為我們的青春開啟了覺醒的大門。
片中的基丁老師在世俗眼里是個離經叛道的魔鬼,他用其獨特的教學方法鼓勵孩子們插上想像的翅膀,勇敢地追求鮮活飽滿的生命。孩子們仿佛受到了生命的洗禮,他們離開了死板的課堂,私下里悄悄組織了死亡詩社并大聲念誦那些激動人心的詩歌。然而,傳統(tǒng)力量的壓制,使基丁不得不離開學校。人走了,可是他那震顫靈魂的力量卻解放了孩子們的心智,使得他們可以自由翱翔在廣闊的天空。
當你看完影片時,請記住“假如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我們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自由自在地活著/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我發(fā)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相關欣賞:
《放牛班的春天》(法國,導演:克里斯托弗#8226;巴哈提亞)
一群連高壓和暴力都無法馴服的“壞孩子”,在馬修老師的音樂中展開了美好的人生……
青春殘酷物語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國臺灣,導演:楊德昌)
長達四小時,不知為什么在印象中總是陰暗的畫面。一個孩子殺人了,然后是命運無情的判決。忽然就淚落滿面了,屬于那個孩子的青春,還沒開始就永遠結束了。
小明念書的地方在國中,然而在那個小小的班級里,我們卻也看到成人的權力游戲和權威雛形,此外還有男孩和女孩間的斗氣與和好,男孩與男孩間的結盟和結怨。當一個懵懂少年恍惚間跌落到這么復雜的世界里時,他會茫然么?還沒有被社會削去骨氣的少年們都是驕傲的,他們仗著自己不老道的驕傲想要挑戰(zhàn)這殘忍的生活規(guī)矩。他有他的原則,而他為自己的原則付出了自己的明天。
花朵凋謝,年華夭折,青春的挽歌值得所有人為此沉思和反省。如此殘酷的青春物語,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沉重。
相關欣賞:
《燕尾蝶》(日本,導演:巖井俊二)
城市邊緣的非法移民大本營,一群沒有身份的年輕人倔強而支離破碎地等待破殼而出。
《香港制造》(中國香港,導演:陳果)
美好和毀滅。對抗和失敗??赐甏似堥_窗。
愛讓人成長
《四月物語》(日本,導演:巖井俊二)
四月,是櫻花滿天飛舞的季節(jié),浪漫而寧謐。當一個安靜而美麗的少女獨自一人來到著名的武藏野大學念書時,她自己也一定沒有料到沉默的愛的力量竟然會這樣強大。
認識他是中學的時候,一面之緣,從此成為她暗戀的對象。因為他,她會默默努力,最終考上名牌大學,來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找到了他的書店。誰說愛情一定要掛在嘴邊,她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開口。但是她可以快樂地守著自己的秘密,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過著自己想過的日子,只是總會悄悄地在心頭把這人想上一想,讓這份無言的愛伴著自己的成長。直到在那個雨天兩人真正的相遇……
那真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因為那一份只屬于純真年代的愛情。
相關欣賞:
《藍色大門》(中國臺灣,導演:易智言)
當發(fā)現已經不能再做普通朋友的時候,她和他預約將來,也許三年后,于一扇藍色大門前再見。那樣一個干凈而透明的夏天,像是一個懷著美好愿望的禮物,獻給我們每個人記憶中、或者夢想中的青春。
兩個男人之間的戰(zhàn)爭與和平
《向日葵》(中國,導演:張揚)
年輕的時候,我們向父親說不,倔犟地離家出走;而老去的時候,我們滿懷溫暖地望著父親,心想也許他是對的。
在成長的道路上,也許我們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要不斷審視和父親的關系。《向日葵》里的孩子,從小就顯出了極強的叛逆?zhèn)€性。當不成畫家的父親逼孩子學畫時,孩子竟固執(zhí)地用手抓墻壁,或者讓縫紉機的針扎破手,寧愿讓手殘廢,也不愿意接受父親對他的愛。也許是父親的愛用錯了方式,可是孩子之后選擇的道路與父親格格不入,造成了父子間一道深刻的裂痕。隨著歲月慢慢逝去,過去的迷惘和憤怒只成了記憶中無因反叛的日子,兒子最終選擇了回歸傳統(tǒng),也在內心重新評價了自己的父親。
相關欣賞:
《大魚》(美國,導演:蒂姆#8226;伯頓)
父親究竟是大英雄,還是大話王?崇拜、懷疑、反感、爆發(fā)……兒子終于迫不及待地逃離了父親編織的魔幻世界,直到有一天,他發(fā)現生活的真諦原來就是童話。
《大河之戀》(美國,導演:羅伯特#8226;雷德福)
兩兄弟跟隨父親釣魚,也學習著成長。然而長大后,他們卻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童真是一種力量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伊朗,導演:阿巴斯#8226;基阿魯斯達米)
小學生阿默無意之中拿錯了同桌的練習簿。同桌已經有三次因為沒將作業(yè)寫在作業(yè)本上而受到老師的嚴厲指責,這次再犯他將被趕出學校。阿默為了不讓同學受罰,決定翻山越嶺到鄰村去尋找小伙伴的家,將練習本還給他。
這本是一次值得表揚的、充滿責任感的旅途,可是我們看到在他身邊的成人世界里,處處充滿著阻礙:媽媽的責怪,爺爺的懲罰,有時連陌生人的幫助也成了一道關卡,阻止他的到達。整個過程,我們只看見這可憐的孩子一路被茫然、失措、空歡喜甚至恐懼所包圍。成人的世界有時讓人覺得荒唐迂腐得不可理喻,全部都是誤解,是他們不再相信這世界還會有這樣純粹天真的執(zhí)著了?
也許我們忘了,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支撐我們走過迷亂的生命叢林,一直走到現在,走向將來?這些孩子執(zhí)著的童真令人感動,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應該丟失的東西。
相關欣賞:
《小鞋子》(伊朗,導演:馬基德#8226;馬基迪)
因為丟了妹妹的鞋子,阿里參加了跑步比賽。他奪得了冠軍,卻流下了眼淚。因為第二名的獎品才是一雙鞋……
大時代背后的孤獨成長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導演:姜文)
這是姜文為我們講述的一個特殊年代的青春成長故事,有幾許歡樂又有幾許憂傷。
當文革這樣的激蕩歲月后退成背景,記憶中只剩下了大片大片黃黃的陽光,映照在稚氣未脫的馬小軍們身上。不用擔心外面的風云變幻,他們只需要經營自己小小的世界就可以了:抽煙,喝酒,泡漂亮妞……因為是十六歲那年的夏天,陽光未免有點灼熱,一如馬小軍看到米蘭的照片后心中的那股激情。從此,他熱烈地喜歡著米蘭,以至于分不清了想像與現實……
時代不可避免地在他們身上留下了烙印,而他們的青春卻與人們心目中的時代格格不入。在這樣的電影里,時代與青春像兩條彎彎曲曲的線,時而交叉,時而遠離。
也許這才是所謂時代以及青春的真相。
相關欣賞:
《任逍遙》(中國,導演:賈璋柯)
背景:交織著舊時代印記和改革開放年代的躁動的城市。故事:一群迷茫少年的孤獨成長。
《再見螢火蟲》(日本,導演:高畑勛)
背景:沉浸在戰(zhàn)爭狂夢中的日本。故事: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妹的孤獨成長。
長大未成年
《早熟》(中國香港,導演:爾冬升)
家富和若男在學校的舞會中邂逅后,兩人迸發(fā)了好感,并偷嘗了禁果。若男意外懷孕被雙方父母發(fā)現,在不甘服從父母意愿及安排的情況下,兩人離家出走并自立更生,一起獨立生活了5個多月。兩人承擔責任的勇氣可嘉,但是之后的生活卻不如想像中那般自由。他們一日三餐只有方便面、罐頭和番薯,他們的經濟來源是家富打工掙得的那一點零花錢,畢竟還是兩個孩子,他們的桃源生活看上去更像是在玩過家家。
毋庸諱言,他們之間有著單純的愛,并且愿意彼此承擔責任,為幸福的未來而努力。但是羽翼未豐的年輕人,在無情的現實世界里,能否經受住考驗呢?愛情除了需要承擔責任的勇氣之外,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相關欣賞:
《孩子》(法國,導演:讓-皮埃爾#8226;戴丹/呂克#8226;戴丹)
比利時,2004年。年輕的布魯諾和索尼亞一個靠偷竊、一個靠領救濟勉強維持著生活。索尼亞后來懷孕了,生下了孩子吉米。這個新生兒的到來比預料的情況要復雜——布魯諾很難接受父親這一新的身份。在生活的壓力下,他把孩子賣了,卻引來麻煩一堆……
找到那條通往希望的路
《心靈捕手》(美國,導演:加斯#8226;范#8226;桑特)
麻省理工大學的一位著名數學教授在黑板上寫下一道數學難題,難倒了所有的學生,卻被一位年輕的清潔工威爾輕易解開了。教授想讓他和自己一起研究數學,結果卻發(fā)現這個年輕人因為打架斗毆被送進了少年管教所。教授保釋了他,他卻不愿合作,寧愿繼續(xù)泡吧,繼續(xù)打架。教授為威爾請來心理醫(yī)生做輔導,而這些心理醫(yī)生卻被一一氣走。無奈之下,教授請大學同學及好友西恩幫忙……
影片就這樣展開了一次心靈之旅。最后,在西恩及好友查克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自我。
看完這部片子的時候,我忽然特別亢奮,很想找個人和聊聊。聊聊我的生活目標是什么,我的人生理想又在哪里,我該如何在彷徨中走出困境,我是否該不顧一切的去追尋真正的心靈彼岸……
在影片結束的時候,我們沒有看見結局,但我們看見一條路在延伸,這代表一種充滿希望的人生的開始,因為在路的那頭是一個靈魂的象征。
相關欣賞:
《一球成名》(美國,導演:丹尼#8226;卡農)
世界杯的熱度還沒有消散在空氣中,讓我們再來看看一個足球少年是如何成長為一代巨星的。
《牛仔褲的夏天》(美國,導演:)
四個親如姐妹的16歲少女依依不舍地離開校園,各自去成長。而一條神奇的移動牛仔褲讓她們找到了人生、愛與友誼的意義。這是一部少女勵志電影,片中從愛琴海到加利福尼亞的純美風光也足夠養(yǎng)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