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炳紳
懷舊,仿佛是人生中的一個“旅游景點”。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這種心態(tài)往往會越來越明顯。許多人似乎要用懷舊這種特殊的方式,來填充、調(diào)節(jié)、慰藉自己的生活,為精神上的某些缺憾、失落與寂寞引發(fā)一陣陣的感慨。
青年人在這方面即使并不明顯,但也時不時地叩響回憶的門環(huán),回憶起那并不遙遠的單純幼稚、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回憶與童年時代的小伙伴在一起玩過的小游戲,甚至惡作劇。
中老年人在這方面則是更勝一籌,很輕易就會回憶起以前的歲月,除了童年的時光外,還會借此想起青春歲月中的詩情畫意、初戀情懷、蓬勃朝氣、豐富的情感,以及年輕時的學(xué)業(yè),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為生計而忙碌奔波......解放初期出生的我,在戰(zhàn)爭痕跡依稀可見、國家建設(shè)百廢待興的背景下,體驗著與現(xiàn)在的孩子完全不同的感覺。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每當昔日同窗伙伴、故友舊鄰重逢時,人們大都會沉浸于不盡的追憶思戀之中,盡情地重溫當年,回憶起當時的環(huán)境與心態(tài),從而引發(fā)一些在那個特定環(huán)境下與自己相關(guān)的難忘的情景。
借著懷舊的翅膀和思緒,人們將一段段支離破碎的記憶再次連接起來,思緒又隨之回到那幾十年前。睹物思人,觸景生情,所有眼前的一切,隨時都會打開記憶的閘門,讓那往事的激流一擁而出,一瀉千里!
大概也正是這個原因,一些電臺、報刊包括一些商家紛紛開辦了類似尋找故人、重走當年路、知青飯館等一系列的活動或經(jīng)商形式,其用意無疑就是為了迎合那些懷舊人的心理需求。
誠然,懷舊有時會給人帶來幾分傷感,也有可能暫時撫慰一下人們失落的心靈,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填充因時光流逝、歲月無情造成的一種心理失落感,同時它也是人們茶余飯后取之不盡的聊天素材。
點評:
有人懷念的可能是大多數(shù)人所懷念的,有人追溯的也許只是自己或少數(shù)人所留戀的。不過不管怎樣,對某個人或某個群體而言,都是懷舊情結(jié),懷舊也是一種財富,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但愿人們在適當?shù)膽雅f中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放松精神,使生活充實或有所裨益,而不至于在過分的懷舊之后,貶低眼下的生活,或是整天沉湎于懷舊的“怪圈”之中難以自拔!如果那樣,這種“舊”也就只能“忍痛割愛”,“不懷”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