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59
他一方面沉浸于這種發(fā)現(xiàn)的美好感覺里而舍不得把書最終出版,另一方面,卻又擔(dān)心這書寫得太艱苦卓絕而最終不能出版,而犧牲這種值得為此探索的新敘事形式
有兩個美麗的女孩子站在你的面前,但是,在一夫一妻制度的法律環(huán)境里,她們并不能全部屬于你,你只能二選一,你該怎么辦?
有人持“既不放棄,也不選擇”的態(tài)度,這個話聽著很曖昧,跟以前那個“不主動、不拒絕、不負(fù)責(zé)”差不多的意思,但是,天下究竟有沒有這樣的好事?
卡爾維諾在這個問題上費了不少周折,他實在不忍心傷害那些對此存奢望的人們。就像他始終不肯將《命運交叉的城堡》的故事終結(jié)一樣,這個完美主義者想使那種以游戲牌組織起來的故事能以一種“更簡單、更迅速、肯定能成功”的方式表達(dá)出來。但是,他差點沒能成功。這種途徑的找尋過程總讓他“頭暈?zāi)垦!?,他原本是打算在那個迷宮里捕獵的,沒有預(yù)料到的是,那個文字“迷宮”卻很快吞噬了他,他陷在那些怪癖頑念里不得自拔。在寫作過程中,常見的情況是:夜里他抱著找到完美形式的寬慰心情上床,可早上起來后又不滿地把這個方案撕碎。沒完沒了的開始,沒完沒了的結(jié)束。他處于一種膠著狀態(tài)。只要不出版,他就得拿著書稿不斷修改、重寫。
他一方面沉浸于這種發(fā)現(xiàn)的美好感覺里而舍不得把書最終出版,另一方面,卻又擔(dān)心這書寫得太艱苦卓絕而最終不能出版,而犧牲這種值得為此探索的新敘事形式。
也就是說,在沒有把書稿交給出版社之前,他一直抱著能拖就拖的原則,既尊重出版合同,卻也不愿意對出版社的交稿時間做正面回答。當(dāng)終于交出去的時候,他說那純粹是為了解脫自己。而那年,卡爾維諾已經(jīng)45歲了。
這種情感經(jīng)歷他除了在書的后記里得到宣泄以外,他在書里還忍不住通過某個主人公再折騰一次?!睹\交叉的城堡》里講了“猶豫不決者的故事”的故事。那家伙在新婚之日逃離自己的婚宴,作那林中之鳥。他確實有些為難,他在兩個美麗的金發(fā)女人中間,“一個抓著他的肩膀,用貪婪渴求的目光盯著他”;另一個則更直接,她“撲在他身上,嬌滴滴地扭動著身子 ”。他實在不知轉(zhuǎn)向誰?!懊慨?dāng)他決定其中一個適合作他的新娘,認(rèn)為完全能夠放棄另外一個時,卻又不得不失去這一個,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更喜歡另一個?!彼乃枷刖褪沁@樣反反復(fù)復(fù),在這個過程中,他所能做的惟一的固定點就是他“如果不屬于這一個,也就是不屬于另外一個,因為,任何選擇都有其反面,也就是放棄,所以在選擇與放棄這兩種行為之間也就沒有區(qū)別”。
然而命運總是不想讓他坐享一切,他逃走的路也是岔道,口渴時碰到的井也是兩口,碰到的孩子也是雙胞胎,到處躲藏之后迎頭碰到的卻還是兩個由美女變成的煞星。他的最終結(jié)局與那個酷似他的人一樣,在與將要吊死他的絞架不同的另一個絞架上吊著。他在絞架上找到了“既不放棄也不選擇”之后的答案。
在大地被大雪遮干凈而變得白茫茫之后,在“自己的故事”里,卡爾維諾進(jìn)一步總結(jié)道:“對事物的兩種看法同時又程度不同地相互交叉,因為,例如消極的東西是消極的,然而是必要的,沒有它也就使積極的不成為積極的,或者是,假如唯一的消極事物正是那個被認(rèn)為是積極事物的消極事物,這時候消極事物也就不是真正的消極事物了?!?/p>
不要忘記那個酷似主人公的人說過的話:“你不做出選擇,也就妨礙了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