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金榜
練好形意拳,并非易事,更鮮有自學成才者。那么,如何全面、科學地學習和掌握這門技術(shù)呢?我個人認為,習者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有較強的習武愿望,較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身體素質(zhì)以及靈敏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有明確的習武目的;
堅韌的探索精神;
有持之以恒和敢于拼搏的精神;
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
具備這些條件,還要選擇一位明師。
事實證明,一個習者如果沒有尋找到通達拳學知識、徹悟拳學之理和實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就很難成為優(yōu)秀的武術(shù)人才。所以“明師門墻桃李多,庸師麾下無強種”,還有“明師一言三舍生輝,庸師半句誤人百年”之說。因此,寧可終生不學也不可輕率擇師。但是明師不一定是名家,時下,可以說名人名家漫天飛,筆者在一日之內(nèi)能收到三封征集入典的來函可足見一斑。一些賣煎餅果子的也敢與愛因斯坦、錢學森、李四光同室并論,五千年的人才寶庫一夕之間竟被泥沙充斥其中。那些耗盡畢生心血創(chuàng)出驚天地業(yè)績的人到此已變得一文不值,誠可悲乎!因此,初學者要有辨別真?zhèn)蔚哪芰Α!皩嵺`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只要我們對欲投拜的老師細心地觀察,從其言行上就可略知梗概。真理是非常平常的東西,凡是將武術(shù)渲染得神乎其神、深不可測者,多是不學無術(shù)的“長老”。不妨多造訪幾位老師,通過比較,選擇出你認為可以投拜的老師。
初習武者擇師時,不僅要看老師的實際功夫,還要看其道德情操是否高尚。如果缺乏好的道德品質(zhì),功夫再好也難為人師表。但有德而功夫不佳者,則學無所取。因此,能找到德才兼?zhèn)涞睦蠋熓欠浅P疫\的事。
找到好的老師后,既要樹立成功的信念,“聞雞起舞”保證練功時間。又要強化練功難度,做到日日練日日新。主觀上不可急于求成,要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去練習、探討、研究,不要有滿足現(xiàn)狀和走捷徑的僥幸心理。還要勤學多問,細心觀察老師的示范動作,從整體著眼,大處著手,不要只注意局部某些細節(jié)上的變化。同時要注意吸收老師對拳學理論的講評、拳學思想的論述和分析,以及老師的練功經(jīng)驗談。這可使初學者從心理上破除對傳統(tǒng)武術(shù)的迷信和執(zhí)著,從而培養(yǎng)建立和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使學者盡快步入正軌,少走彎路。并可形成一套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回到實踐的,文武并重、內(nèi)外兼修的科學訓練方法。避免學者單純追求外在形式,練習中顧前不顧后、顧上不顧下、顧左不顧右,缺乏整體呼應的弊端。
練習形意拳,必須先站好三體式樁。站樁既可固定身法間架,又可加強下盤的穩(wěn)定性,同時也是凈化意識、訓練神經(jīng)、轉(zhuǎn)化力型和消除僵勁的過程,也就是學會放松。放松是內(nèi)家拳特點,又是靜的具體體現(xiàn),心不靜則體不松。松是緊的條件,沒有松談不上緊,也就是說沒有柔就談不上剛、沒有靜就談不上爆發(fā)。因此松靜功夫是拳法應用的關(guān)鍵。松靜是復還本然,也就是復還自然本性。
拳重在應用。因此,每招每勢的應用法則和方法都應細心研究和揣摩。首先要了解形意拳的應用理論法則,并研究它的實踐應用方法,逐步做到參透、練熟、準確到位,并進而舉一反三。能做到以靜制動、隨機應變,才算真正入門?!糐Y〗□